天下南岳宗教圣地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群峰巍峨,气势磅礴,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雄峙南天,自古以“五岳独秀风光好,历史悠久名气响,佛道并存影响深,中华寿岳众人仰”著称于世,尤其是宗教特色鲜明,历史悠久,以佛道共居一山,同荣一庙名扬海内外,是一处佛道共存的宗教圣地,年接待烧香朝圣游(香)客达430万人次以上。
现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一、南岳宗教的主要特色天下名山僧占多,在南岳,则是古刹繁多,宫观林立,是“僧山”,也是“道海”,“僧道同山”,形成独特的宗教风景。
1、佛教、道教共处一山,同居一庙。
众所周知,佛教、道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各行其道,两者互不相干。
然而,南岳既是佛教胜地,也是道教名山。
南岳佛道两教寺观遍布全山,共有寺庙24座,宫观8座,佛、道教徒500多人,他们同居一山,共同弘扬法理,推崇教义。
在南岳大庙,东边是道教的八个宫观,西边是佛教的八个寺庙,它们开门相见,香火相通,和尚道士们在这里轮流值殿。
这种佛道共存一山、同居一庙且共尊共荣、和平共处的奇特景象,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名山一绝,朱镕基总理视察南岳大庙时曾说过,南岳大庙堪称和谐的典范。
如今南岳旅游业蒸蒸日上,游客如潮水般纷至沓来,其中不少人是专程来领略这种“佛道共存,和平共处”奇特景观。
2、佛教、道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名山之一。
其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佛教于南朝梁天监年间传入南岳。
佛教在南岳奠基是慧思大师,他于陈光大二年(568)率众徒 40 余名从河南来南岳。
弘法十年,他创新理论,成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三祖。
宗派的创立,标志佛教开始中国化。
慧思大师在南岳开创般若寺今福严寺,小般若寺(今藏经殿)、大善寺等,留下三生塔、梳妆台、美人池等一系列传说。
南岳佛教传承最盛、影响最大的应为禅宗。
慧能(唐代)传法于湖南南岳怀让、江西青原行思。
南岳怀让大师弘法于福严寺 ,在寺侧的石头上 ,以磨镜方式,启发马祖道一 ,然后开派为禅宗的临济宗、沩仰宗 ,遍布全国,传于海外,福严寺被誉为“天下法院”。
慧能另一脉江西青原山的行思传法于希迁大师。
希迁后到南岳南台寺,进行理论创新,开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传遍华厦大地 ,故南台寺有“天下法源”之美誉。
此五宗派,被誉为“一花五叶”、“五叶流芳”,并传入东南亚国家 ,传承千年。
佛教的净土宗承远大师、法照大师也是在南岳弘法,被唐代帝王封为国师。
祝圣寺就是承远、法照两代宗师的道场。
律宗的祖师唐代惠开、华严宗的大师惟劲(唐)、唯识宗高僧慧洪(宋)等均在南岳修持弘法。
今天,南岳佛教仍然香火鼎盛 ,人才辈出。
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均被国务院公布为汉传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化内涵底蕴深厚,宗教活动影响重大,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 ,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南岳自古就是道教圣地。
南岳自黄帝划野 ,就列为方岳,为千古名山,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
而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十二六福地洞灵源,都在衡山上。
这里的群峰叠翠 ,朝晖夕映,林壑幽深 ,泉甘药丰和冬暖夏凉的自然条件,为先秦的道家和道教徒提供了优越的修道条件,“南岳九仙”之一的尹道全祖师到南岳后叹道:“智者爱水 ,仁者爱山,南岳山水悉备 ,又名朱陵寿岳,若修心于此,志勤于道,何必更历他山”。
在漫长的岁月中,多少修道者在这山水之间,完成了修道宏愿而得以升举。
南岳和祖国许多名山大川一样 ,是道教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一方沃土。
道教在南岳的发展中,为南岳增添了光辉的史章 ,丰富了名山的文化内涵。
道教在这里开辟的洞天福地 ,使南岳的山峰峦壑变成了人间仙境,千百年来 ,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题刻吟咏,把山石林泉都镶上了文化的彩珠 ,许多峰名就来源于道教 ,如南岳的采霞峰,就因唐代道士褚伯玉在此采霞服气而命名。
历代道教前贤栖息修炼的岩洞、药堂、丹房和仙举的地方及道观建筑,成了南岳的名胜古迹。
有资料记载,明末清初,南岳九仙观住持李皓白,在明室崩亡的时候,为了匡扶明室,救民济世,先投身李自成的农民军,参其军事,规劝农民军“乐杀人者 ,常有阴祸”,后又入明王朝抗清大将左良玉、何腾蛟军幕中,参佐戎机,历经战伐,至明王朝灭亡,才遁迹名山,振兴古观,清修自励,他的一生写下了一页页救世济民的篇章; 民国期间, 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岳的道教徒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
南岳沦陷后,许多道教徒,拿起了枪杆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与日寇浴血奋战,有的为国捐躯。
他们为国为民族忘我奋斗不怕牺牲的可歌可泣事例,为南岳道教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道教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它充分体现了道家“王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它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结构相融洽的独特风格。
其建筑门类很多,有宫、观、殿、堂、庙以及亭、台、楼、阁、馆、舍、轩、斋、廊、阙、门、坛、塔、榭、坊、桥等等。
道教建筑装饰也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思想。
比如:道教在宫观建筑上描绘日月星云、山水岩石 ,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以扇、鱼、水仙、蝙蝠和鹿,代表善、富裕、仙、福、禄之意; 以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凤等 ,象征友情、长生、君子、辟邪和祥瑞等。
另外,还直接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变化其形体,用在窗棂、门扇、裙板及檐头、蜀柱、斜撑、梁枋等建筑构件上,以表达人们的生活愿望和追求。
这些都对我国的建筑及民间民俗文化影响深远。
3、佛教、道教名人辈出,教业兴旺。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说过,谈中国佛教,不能不谈禅宗;谈禅宗,不能不谈南禅;谈南禅,不能不谈南岳,南岳是个出祖师爷的地方。
慧思大师开辟南岳道场,开创天台宗,被喻为南岳开山祖师。
他的高徒智者大师为隋代国师,还有韩国高徒玄光 ,传法海外。
特别是弟子静琬,刻石经于北京房山,代代相传,竟达一千余年,成为世界佛教史上的奇迹。
慧思给南岳带来了文明新气象,南岳成为禅宗五大宗派交汇、弘扬、发展之地 ,产生了怀让、马道一、希迁、天然等一批大师,几乎全是六祖慧能法脉。
怀让、行思、希迁等在南岳福严寺、南台寺开派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亦盛于中华,被誉为“一花五叶”、“五叶流芳”,有着“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之美誉。
此外,承远、法照、惠开、惟劲、唯识、慧洪等一批佛学大师先后在南岳弘法,为南岳在中国佛教史、哲学史上奠定了重要地位。
直至近代,明真、巨赞、灵涛、宝生等一批大德高僧,继承和发扬南禅思想,使南岳佛教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
与佛教相比,南岳道教毫不逊色。
东晋,魏华存夫人来南岳集贤峰紫虚阁潜心修炼,著《黄庭经》,开创上清派,宋徽宗赐黄庭观名,魏华存也被誉为中国女子修道第一人。
魏晋,南岳道教上清派快速发展,自晋代到南朝的宋、齐、梁、陈约三百年间,有九位著名高道在南岳修道归真,世称“南岳九仙”,后人建“九仙观”崇祀之。
南岳第一部山川史志《衡山记》,为“南岳九仙”之一的徐灵期所撰,他提出南岳七十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周围八百里,他对南岳的界定,一直沿用至今。
南宋道士陈田夫继而撰写《南岳总胜集》三卷,全书有史有文,有诗有图,述南岳之灵胜景致 ,佛道沿革,颇为详备,是至今研究南岳文化历史的重要典籍。
现在保存的道教方外诗有三百多首。
隋唐五代,更是南岳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教宫阁遍布,道众云集,许多名人高道会聚南岳,或谈玄论道,或著书立说,阐教弘法。
据《南岳志》载,从东汉至明清,在衡山筑观建院、凿洞辟崖,进行隐居修炼、传道授业的名羽高道,共有109人。
抗日战争时期,南岳三元宫住持刘光 ,任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副会长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叶剑英及郭沫若、田汉等人的直接指导下 ,带领青壮年道教徒在南岳、衡山、湘潭、长沙等地 ,宣传抗日,救济难民,做了大量工作 ,他们的爱国抗日行动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二、南岳宗教主要典故南岳圣帝。
南岳衡山之神为祝融氏,传说祝融氏是太古时代的一伴善于执政的王者,他是大庭氏继女娲氏得天下而后,传至第七代的君王,比有巢氏还要先两代。
他教民以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故号日赤帝。
他广行德政,薄施刑罚,从鸟鸣声中得到启发,制乐作歌,以谐神明,以和人声,移网易俗,所以天下洽和,万物咸遂。
他在位百年,生前曾游息于南岳之最高峰。
南岳圣帝不仅是一尊被历代帝王公卿、文人学士、乃至庶民百姓尊崇为“位在翼轸,德尊离宫,昭融万类,涵育群灵”的神祗,还是一位名幅其实的中华南方人文始祖。
蛟龙护岳。
传说祝融找来了火种为南岳的人民带来了温暖,后来祝融升天当了神,他把火种埋在了南岳的山里,谁知火种慢慢的燃了起来,南岳一时成了火海,岳神可急了,忙请东海龙王来救火,老龙王降下雨水,可火不灭反而更大了。
老龙王向观音求救,观世音说:“只有打通南岳通向勃海的那个通道才可以灭火!”龙王叫了手下八百只龙,日夜不分,打通了那条通道。
火灭了。
但龙王还怕火再次燃起来于是叫龙儿们日夜守候在那里。
冬天,天气寒冷,让火大一些,融化山上的雪水,给南岳以湿润和温暖。
夏天,用泉水灌输,让火小一些,使天气能凉爽。
正是因为这样,南岳才有这么舒适的环境。
而在南岳大庙里还有那五百只蛟龙在那为守护这片山山水水磨镜台。
唐玄宗开元年间,禅宗北宗僧人道一从四川来到南岳衡山,结庐为庵,坐禅于此。
怀让为了宣扬南宗的“向心修法”,坐在道一打坐的对面磨砖。
道一看了觉得可笑,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回答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怀让的这番话道出了南宗的精髓,道一听后顿悟。
后来道一离开南岳到江西身说法,弘扬禅宗南宗学说,扉下僧徒云集,获得江西马祖的尊号。
后人赋予怀让禅宗承前启后的地位,开启了禅宗南宗在中国普传的先河,而怀让也被尊为禅宗第七祖。
五龙听经,平沙献地。
方广寺,“南岳四绝”之一,位于南岳衡山莲花峰中央花蕊之上。
传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八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
一天,惠海正在庵中诵经,忽然有五位身材伟岸的壮士求见。
来人面容各不相同,分青、黄、紫、白、黑五色,都身穿白袍。
五人请求惠海和尚允许他们听经学佛。
惠海问他们是何方人氏,他们回答说是南岳山中的五位龙神,如果允许他们听经,他们愿意让出一块平地,献给惠海建造寺院。
惠海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当天晚上,山谷中乌云骤起,霎时雷声隆隆,大雨滂沱,传来阵阵“哗啦啦”的响声。
第二天清早,惠海起来一看,只见山下出现一块宽敞的平地。
惠海到处化缘募捐,在这块平地上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寺名方广,寓佛法“十方广布”之意。
这就是《南岳志》上记述所谓“五龙听经,平沙献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