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源系统
(4)发电机过载时,协助发电机向 用电设备供电。
(5)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大电容器, 能吸收电路中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保 护电子元件,保持汽车电气系统电压 的稳定。
二、蓄电池的结构
1.极板
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在蓄电池充、 放电过程中,电能与化学能的转换就是通 过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中的 硫酸进行电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操作一 蓄电池的初充电
(1)检查蓄电池外壳有无破裂,拧 下加液孔盖的螺塞,检查通气孔是否 畅通。
(2)根据不同季节和气温选择电解 液密度,将适当密度且温度低于30℃ 的电解液从加液孔处缓缓加入蓄电池 内,液面要高出极板上沿10~15mm。
(3)蓄电池加入电解液后,要静置 3~6h,让电解液充分浸渍极板。电 解液充分渗透到极板内部后电解液有 所减少,液面下降,应再加入电解液 把液面调整到规定值。待蓄电池内温 度低于30℃时,将充电机与蓄电池相 连,准备充电。
模块二 汽车电源系统
课题一 蓄电池的结构 课题二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题三 蓄电池的充电 课题四 蓄电池的维修 课题五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 课题六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课题七 交流发电机的维修 课题八 电压调节器的结构 课题九 电源系统电路
课题一 蓄电池的结构
一、蓄电池的功用
(1)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和点 火系统供电。 (2)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向用电设 备和发电机励磁绕组供电。 (3)发动机中、高速运转时,将发 电机剩余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操作四 端电压的检测
1.用高率放电计检测单格电池的 端电压
图2.9 高率放电计
2.用专用检测仪检测端电压
图2.11 奥迪轿车蓄电池检测
3.大负荷放电测试蓄电池端电压
图2.12 SVAT-40型检测仪
课题三 蓄电池的充电
一、蓄电池的充电设备
1.硅整流充电机
图2.13 硅整流充电机外形图
2.快速充电机 3.充电电源
7.极桩
蓄电池各单格电池串联后,两端的正 负极桩穿出电池盖,用于连接外电路。
8.防护板 9.加液孔盖 10.封口料
三、蓄电池的型号和选用
1.国产蓄电池的型号和规格
按照JB/T 2599—1993《起动型铅蓄电 池标准》的规定,国产蓄电池的型号共分 为3段5部分,其排列及含义如下。
第一部分表示串联的单格蓄电池数。 第二部分表示蓄电池的类型。 第三部分表示蓄电池特征。 第四部分表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第五部分表示蓄电池的特殊性能 。
2.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图2.5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由此可见,蓄电池在放电终了有如下 特征。
(1)单格电压放电至终止电压(以 20h放电率放电,单格电压降至 1.75V)。
(2)电解液密度降至最小许可值 (约1.11g/cm3)。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图2.6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可见,蓄电池在充电终了时(充足电) 有如下特征。
2.隔板
为避免正、负二极板彼此接触而导致 短路,正负极板间用绝缘的隔板隔开。
3.电解液
电解液的作用是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 发生电化学反应,进行电能和化学能的相 互转换。
4.外壳
蓄电池外壳用于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
5.蓄电池盖
蓄电池盖用来封闭蓄电池,有硬质橡 胶盖和聚丙烯塑料盖两种。
6.联条
联条用于连接蓄电池各单格,采用纯 铅制作。
2.进口蓄电池的型号
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蓄电池均根据进口 国标准生产,这些标准有LEC国际(国际标 准)、BS(VBS系列英国标准)、DIN(PZS 系列德国标准)、JIS(日本标准)、BCI (美国标准)等。
认识蓄电池
(1)各零部件的装配特点及相互关 系。
(2)外部联结式蓄电池和穿壁联结 式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4)检查蓄电池单格小盖(普通铅 蓄电池)密封胶是否干裂。
操作二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测
1.玻璃管检测法 2.液面高度指示线检测法 3.液位镜检测法
图2.7 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测
操作三 电解液密度的检测
图2.8 检测蓄电池密度
对于刚进行过强电流放电或刚加过蒸馏水的蓄电池,不宜进行电解液密度测量。因为 此时电解液混合不均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电解液密度应根据地区、季节不同来选择,过高、 过低都将影响蓄电池的容量。
(1)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即出 现“沸腾”现象。
(2)端电压上升至最大值,且2h内 不再增加。
(3)电解液密度上升至最大值,且 2~3h内不再增加。
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测 操作一 蓄电池外观的检查
(1)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有裂纹、 破损漏电解液。
(2)检查蓄电池极桩是否松动、表 面是否有氧化物。
(3)检查蓄电池加液孔盖(普通铅 蓄电池)是否畅通。
图2.14 充电电源
二、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定电压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加在蓄电池两端的充 电电压保持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定 电压充电。
图2.15 蓄电池并联充电连接图
2.定电流充电
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其充电电流保 持恒定不变的充电方法,称为定电流充电。
3.脉冲快速充电法
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的充电有初充电、补充充电、 去硫化充电和循环锻炼充电4种。
图2.4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由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化学反应过程,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 硫酸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电解液 密度减小;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 中的硫酸逐渐增多,而水逐渐减少, 电解液密度增大。
(2)在充放电时,电解液密度发生 变化,主要是由于正极板的活性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要求正极 板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
(3)蓄电池放电终了时,极板上尚 有70%~80%的活性物质没有起作用。
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1.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
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是指蓄电池内部 工作物质的运动处于静止状态(不充电也 不放电)下的电动势,静止电动势可用直 流电压表或万用表直接测量。
静止电动势可用式(2.1)计算。
Ej = 0.84+ρ25℃
(3)观察正、负极板组的结构组成 及它们的异同点。
(4)观察隔板的安装方法及各类隔 板的特征。 (5)观察加液孔盖的结构特点。 (6)观察壳体的结构特点。
课题二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化学能和电能 的相互转化。
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蓄电池的放电
图2.3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2.蓄电池的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