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7 1.1项目背景7 1.2项目概况22 1.3要紧技术经济指标25 1.4问题及建议26第二章市场预测27 2.1产品市场供应现状27 2.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29 2.3价格现状与预测33 2.4要紧竞争对手概况34 2.5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及要紧营销策略37 2.6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38 2.7市场风险分析38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03.1建设规模40 3.2产品方案41 3.3产品包装42第四章厂址选择434.1选择原则43 4.2方案比选43 4.3厂址现状概述44 4.4场址建设条件46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515.1茶叶深加工技术方法现状51 5.2技术方案选择52 5.3技术方案概述53 5.4要紧设备方案58 5.5要紧工程建设方案59第六章原材料燃料供应636.1要紧原料供应63 6.2要紧辅助材料供应63 6.3动力燃料64第七章项目总体布置657.1总图布置65 7.2场内外运输68 7.3竖向布置69 7.4公用工程69 7.5辅助工程72 7.6绿化及景观设计74第八章节能措施768.1节能依据及标准76 8.2节水76 8.3节电77第九章环境爱护789.1环境现状调查78 9.2项目对环境阻碍分析78 9.3环境爱护设施78 9.4环境阻碍评价80第十章项目治理、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81 10.1项目治理81 10.2组织结构84 10.3劳动定员84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88 11.1建设工期88 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88 11.3工程招投标9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3 12.1工程概况93 12.2编制依据9312.3投资估算94 12.4流淌资金估算94 12.5资金筹措94第十三章财务评价98 13.1评价依据98 13.2成本费用估算98 13.3财务评价101 13.4财务评价结论103第十四章社会评价104 14.1项目对社会的阻碍分析104 1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04 14.3社会风险分析105 14.4社会评价结论105第十五章风险分析106 15.1项目要紧风险因素10615.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106第十六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8 16.1可行性研究结论108 16.2建议108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XX县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1.1.2 法人及法人代表概况1、法人概况项目法人:XX有限公司单位地址:XX省XX县XX镇XX路注册资金:200万元注册类型:有限责任公司XX有限公司是XX县茶叶生产企业之一,要紧生产销售名优绿茶和繁育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

公司拥有一座年产量10吨的高档绿茶生产厂,产品要紧面向省内市场;另外还有一个占地30亩的苗圃,年出圃优质茶树苗500万株。

XX有限公司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涉农科技型企业,企业产权明晰。

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要求,建立企业治理制度,包括行政综合治理制度、财务治理制度、物资治理制度、生产治理制度等,做到治理有准则、生产有打算、销售有目标、科研有保障,令行禁止,奖罚分明,确保企业健康、稳步地向前进展。

企业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定岗,采取定期考核的方法,工资收入与实际贡献挂钩、与考核成绩挂钩。

XX有限公司现有职工总数18人,大专文化以上10人,其中本科文化以上8人;要紧治理人员4人,全部为大专文化以上,其中本科文化3人,年龄均在35-40岁;工程技术人员8人,占44%:生产人员6人,占33%;销售人员4人,占22%。

2、法人代表概况法人代表XX,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毕业。

具有较严谨的企业治理能力与开拓创新意识。

要紧负责企业进展战略研究、技术治理以及生产治理工作,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建立并完善工厂建设、技术协作、知识产权等治理制度,协调建立公平合理的企业利益机制。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10个五年打算纲要》;2、国务院公布的2001年《农业科目进展纲要》(2001年-2010年);3、《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10个五年打算纲要》;4、国家和地点政府有关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关政策文件;5、《XX县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六安市计委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6、《茶多酚市场调研报告》;7、XX县工业园区与项目法人签订的入园协议书;8、XX有限公司与XX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签订的咨询合同书;9、XX有限公司提供的工艺及公用工程背景资料;10、国家发改委频布的有关可研报告编制内容与深度的要求。

1.1.4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理由1.1.4.1 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属现代农业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范畴,利用最新分离纯化工艺(膜工程、分子筛工程和系统萃取工程)为核心的茶功能性成分系统分离制备技术及装备,实现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和茶叶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利用。

1、我国茶叶生产的现状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种植面积列世界第一位,产量列世界第二位。

1998年我国茶园面积为76万公顷,产量达70万吨,其中国内销售量为39.50万吨,人均消费茶叶0.30公斤,在70万吨总产量中,低档茶约占总产量的近30%。

近年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大宗茶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销售已出现一定的困难,特不是2003年我国茶叶不仅价格持续下跌,而且还频频遭遇欧盟和东南亚国家的各种壁垒。

2003年1-9月,我国对欧盟出口量和出口额分不为10175吨和1829万美元,分不比上年同期下降39.16%和34.35%。

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茶叶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国际知名品牌较少。

另外,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吨左右的低档茶积压,同时还有10—15万吨茶叶和15万吨左右的茶籽因市场需求的阻力和茶叶深加工产品组合没有进一步开发而留在茶树上未被采收。

在茶叶产成品生产中自然产生的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20%。

以茶叶总产量为50万吨计算,则低档茶叶(包括副产品)的数量达16万吨,这预示着茶叶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假如将茶叶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挖掘茶业产品组合方案的深度,则能大大激活和提升我国的茶叶产业,占据更多的细分市场,具有十分宽敞的进展前景。

2、茶叶深加工研究的进展背景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各种缘故,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白费,尤其是关于那些低档茶叶来讲,大部分被弃用,造成资源严峻的流失。

随着食品生产技术及其它科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认识逐渐深化,现在从茶叶中能够提取到多种具有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如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等,特不是从低档茶中提取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意义重大,已引起国内外食品、化工、医药等部门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茶叶的深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业正在崛起,这也成为今后茶叶行业进展的一个新趋势。

茶叶深加工研究快速进展,要紧归功于以下方面:(1)固定不变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饮料的消费观念发生了专门大变化,逐渐趋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

近年来,饮料业进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竞争激烈。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受到其他饮料的挑战,茶叶行业必须采纳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饮茶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进展。

(2)市场供过于求,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相对饱和,世界茶叶出口停滞不前,整个市场供略过于求,导致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开始走入低谷,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卖茶难”。

另外。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的低档茶和副产品。

因此,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开发茶叶新用途,已成为茶叶行业进展的新方向。

(3)茶多酚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倍受关注由于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致癌的嫌疑,因此,各国均致力于查找天然抗氧化剂。

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倍受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茶叶中茶多酚等功能性有效成份的开发利用。

(4)茶叶保健药效研究成果斐然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利用的,茶的药用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

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辐射、防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多糖、黄烷酮类、粗纤维、叶绿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

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

3、茶叶深加工技术背景(1)近20年来,我国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要紧集中在茶多酚上,其次是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

在茶叶活性物质药效研究的带动下,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首先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的产茶区受到重视。

茶多酚的提取要紧采纳有机溶剂率取分离,咖啡碱的提取要紧采纳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升华法。

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食品工业行业中应用。

上述提取技术均处于单项成分提取制备时期。

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采纳膜分离技术对茶叶提取物进行浓缩、分离;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咖啡碱均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但尚未投入工业化应用。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先从茶叶中提取出以茶多酚为主体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月饼、火腿等食品,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用茶叶原料同时制备出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路线,产品中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60%,得率约3.90%;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为1.50%,另外采纳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特不值得提到的是采纳酶技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也获成功。

(2)茶叶深加工提取成分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是由黄烷醇类为主和少量黄酮及苷组成的复合体。

茶多酚(TP)的要紧成分为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四类化合物。

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L—EGC、L—ELG和L—EC,分不占50%—60%、15%—20%、10%—15%、5%—10%。

茶多酚含有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即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白素及花青素、酚酸类和缩酚酸类。

在这四类物质中,儿茶素含量最高,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