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金钥匙”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金钥匙”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引导学生认清发展方向打造学生自我发展平台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金钥匙”上海市奉贤中学素质教育激发潜能出高招显成效在高中,什么是对学生长远发展最起作用、产生最大影响的?无疑就是对教育对象的潜能开发、激发,就是潜能的“激活”和蓄势待发。

经过五年优化学校教师资源及德育资源、改善学校课程教学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学校文化品位的探索与努力,奉贤中学教学质量连创三年新高。

同时,学校在制订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的自我诊断过程中,也清晰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缺乏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的能力,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缺乏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2010年起,学校由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向优质高中特色发展转型,而这种转型的标志,就是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得到最大能量地激发,从而使学生步入成长的“快车道”。

于是,学校将上海市教科研项目《城郊高中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课题,创设“温馨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潜能,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为找到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学校不断探索并形成了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一体三翼”,使奉贤学子展翅高飞。

科学诊断、创设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潜能是“一体”;构建课程图谱、探索二二三四导学制课堂教学范式、建设温馨教室是“三翼”,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三年,奉贤中学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80人次荣获市级一等奖以上,104人次获市级二等奖,160人次获三等奖,获得国家专利120多项。

目前,学校已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暨师范生实习基地、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学校、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等。

一所高中,能以学生潜能激发为“主业”,足以证明这是具有长远眼光的。

学生在校三年的潜能激发,能带来影响、获益三十年乃至终身的作用,这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

镜头里的寻味“现在的我,不再茫然”学生考上高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是不知所措的“茫然”。

可在奉贤中学,学生这种“茫然”通过学校行之有效的“科学引导”之后,逐渐变得“豁然”。

高一(9)班周诗羽同学,曾在《背上行囊,开拓远方》一文中透露了“心路”。

“2011年8月,我踏进了学校。

艰辛的训练使我身心疲惫。

这时,有人问道:‘我是谁?我将成为谁?’提问的,是高一年级部程主任。

而被这个问题问倒的,是我和不少同学。

那个八月,只留下不知所措。

而今回首,点滴涌上心头。

曾几何时,那个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的我,已经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想法和奋斗目标。

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生规划体验课》的引导。

那是一份较为精准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奉贤中学激发潜能问卷,让我明白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更加了解自己,也更明确了想要选择的职业。

测试之后,我们走访了名校。

我去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在那里我第一次近距离听到刘西拉教授慷慨激昂的讲课,讲着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不同,这让我内心深受启发——学习要踏实,为人要谦虚。

在交大食堂用餐时,我结识了一位大一新生。

他笑着告诉我:‘如果自己没有计划,那么日子可以闲得发慌。

’他让我有了为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奋斗不已的规划。

现在的我,已不再茫然。

有了人生规划这朵向日葵,即便是沮丧,我也能朝着阳光。

现在的我,已经背上行囊,要去开拓远方,不必去担心前路艰险,指引我有一张好的地图……”在该校,像小周那样的学生都经历过一次次磨练与蜕变。

深度了解学生:搭准高中生潜能激发的脉搏高中生的潜能究竟有哪些?学校通过对高一学生的集体实测,获得了“第一手”信息,结果发现有六大特点:一是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亟待开发的潜能,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动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理想,满足于寻找体面的工作和安稳富裕的生活,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群体间喜欢的学科和领域相当分散,缺乏聚焦;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相当明显,学生非常愿意为兴趣爱好投入;四是学生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比较悦纳自我,但对自我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人;自我调控能力较强,但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对规划的实施能力;五是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但领导能力不强;对自然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但缺乏社会焦点的关注度和热情;六是常规学习潜能比较突出,但群体创新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

这些真实概括,反映了学校激发学生发展潜能,从研究学生开始的科学探索。

学校聘请心理专家在多元智能测试、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等测验基础上,数易其稿编织成由100道题目组成的《奉贤中学激发潜能问卷》,分三个板块:学生的理想抱负,包括人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学生的兴趣爱好,涵盖喜欢的学科、领域、程度、发展兴趣爱好的途径;优势学习潜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八大潜能。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加强理想教育、聚焦志趣建设“三维一体”社团课程等具体措施;在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走上激情澎湃的学生论坛,走进五花八门的微型课程;近一百门的活动课程可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视野,领悟人文思想、感悟科技发展。

同时,学校还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理想抱负、兴趣爱好、优势潜能相匹配的个人档案,为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奠定基础。

旁白教育就是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引领,了解得越彻底,越有利于因材施教。

构筑课程图谱:提供高中生潜能激发的途径学校在探索中发现,课程是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基本途径,并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着力构筑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课程图谱:通过“奉文育贤”的德育课程和人生规划体验课程,激发学生动力潜能;通过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开发融拓展、体验、探究三维一体的社团课程,激发学生志趣发展潜能;架构创新素养培养课程,激发资优生的优势潜能。

人生规划体验课程——确定远大生涯的发展目标为引导学生确定远大生涯的发展目标,学校在学生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在高一起始阶段设置“八个一”的人生规划体验课程,即:“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参加一系列名人通识讲座、做一次职业取向分析,读一本行业名人传记、交一个行业的朋友、访问一个行业专家、参加一次大学专业考察、做一份人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在“八个一”体验课程实施过程中,年级部开设了“规划人生”系列讲座、定制《人生规划手册》、“走进名校”活动,举行“明贤励志,规划人生——与名校对话”主题升旗仪式和班会,分组交流总结阶段性活动成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现实可能性,插上兴趣和优势的翅膀,朝着梦想努力飞翔。

“奉文育贤”德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动力潜能以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为重点,以学生与生活对话为切入点,面向学生的过去生活、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系统构建高一“明贤”——与学校对话、高二“立贤”——与名人对话、高三“践贤”——与社会对话的育贤课程项目。

通过主体内化、自我教育、知情意行渐进的过程,不断改善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体验生命价值,养成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动力潜能。

2011年,育贤课程项目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奖。

基础型课程的精致化实施——激发学习潜能一是编制学科《课程校本执行纲要》,规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阐明各学科课程的性质定位、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以及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提出实施的有关建议。

二是推进学案导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力求发挥学案的“导读、导思、导研、导行”四导功能,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诱导自主学习策略,全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

三是以基于学案导学的有效性作业设计为载体,推动学生会学、乐学,正确认识作业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诊断教学,促进发展的功能,按照“学习目标——简约专一、知识梳理——有序集成、能力培养——分解递进”的原则,进行传统作业的有效研究;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站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创新作业设计,尤其加强探索性作业和开放式作业的研究,创新作业设计的思路。

“三维一体”的社团课程——搭建发展志趣的阶梯“三维一体”的综合课程,是基于社团集拓展、体验、探究为一体的课程。

基于社团的拓展可以使学生走得更远,基于社团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接受挑战,沿着“兴趣——志趣——个性特长”的道路走下去。

这些社团课程,成为培养“领袖经历”的“梦之队”,素质教育的“新天地”,激发潜能的“主阵地”。

如高三郭艺洁同学选修历史,但她的《保温奶瓶》项目,则在“翔星”杯第十六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发明设计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同时也获得了国家专利项目。

探索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校立足于良好的硬件设施、厚实的实践基础、丰富的区域资源等优势,申报“奉贤中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并成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31所实验单位之一。

学校遵循“因地制宜、创建特色;点面结合、有序发展;激发兴趣、发展特长;依托高校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的工作思路,采取丰富课程和加速学习的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4321培养方案”的探索,激发相对资优生的创新潜能。

构建农业科技实验室和宇航科技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参与生物技术、农业科技、生物医药、宇航等特色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品质”等创新素养核心要素。

目前,学校已开发实施了“五个”模块、“三个层级”的新课程框架。

2011年9月7日,奉贤中学创新素养实验班正式开班。

学校邀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邓正来、华东师大教授应俊峰、上海市创造学会徐方瞿、上海市农科院等专家,对创新素养实验班举办通识课程、思维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程和科技创新方法论专题讲座。

学生还有机会走进上海农科院、超日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企业,与最前沿的技术“亲密接触”,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目前,在科研院所的导师指导下,已经进入选题和项目研究阶段。

旁白全方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潜能激发提供了“喷发口”。

优化教学范式:培育高中生潜能激发的沃土高二学生吴静娴说:“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如今的课堂更为丰富充实,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更为频繁活跃。

就拿最喜欢的作文课来说,一开始老师指导我们结合写作话题进行审题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火花。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判断,在思考中发现错误,在错误中提升认识。

最后的课堂提纲训练环节让之前两个环节的成果得到了检验。

通过这样的作文课,我感到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有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