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合唱的功能以及未来世界合唱的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合唱提高凝聚力,提高鉴赏力,培养高尚情操。
未来会更加普及。
关键词:积极作用普及
正文:
在百度上,合唱有如下定义,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
合唱,名为“合”,它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使其合”。
在上面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合唱的精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合唱作品相较个人演唱而言,合唱作品更容易给人以震撼,其震撼之处就在于和声部分。
有时是《黄河大合唱》那样的气势磅礴,有时是《牧歌》那样的悠远辽阔。
触动人心的总是丰富多彩的和声。
唱好一支合唱曲目,不仅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个人音乐素养,更要求团队间具有协作精神,能够良好的配合,这样,合唱作品才能“合”且“和”。
因此,对个人而言,学习、练习合唱,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
在当今时代,合作意识必不可少。
1+1>2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合作获得成功的人也越来越多。
合作意识是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
和重要基础,人的合作意识是随人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但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所以,合作意识是培养出来的,参与合唱可以有效培养合作意识。
对集体而言,组织合唱可以有效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这也是很多学校、单位定期都会举行合唱比赛的原因。
众所周知,战争时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合唱作品。
正是这些合唱作品,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断鼓舞人们向前。
那种震撼的美,让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
就整个社会而言,推广合唱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
从中国的情况来说,整体音乐水平比较低,音乐教育,甚至所有方面的艺术教育都很不足。
而合唱不需要很多的复杂乐器伴奏,无伴奏合唱更是全人声,所以是很好的推广项目。
从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如果能接受合唱艺术的教育,有利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美国的文化之父爱默生认为,“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道一个人的爱。
”也有事实证明,世界上,音乐家群体是犯罪率最低的群体。
从其他方面来说,合唱的功能还有很多。
合唱作为歌唱形式的一种,与所有的歌唱形式一样,练习合唱有利于身体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最好的运动是游泳。
实际上,唱歌的运动效果一点也不亚于游泳。
唱十分钟,等于跑一百米。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唱歌的同时会有肺活量的训练;腹腔、胸腔和颅腔的共振,甚至整个内部脏器都在运动。
也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歌唱家属于长寿的群体。
另外,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整个人的气质。
所谓音乐家的气质,就是这样。
由以上的合唱功能可知,合唱在未来一定大有前途。
我认为,
合唱未来的发展会趋于两极分化。
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合唱会更加专业化,专门化,也会有更多的技术技巧,演唱方法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合唱不可能阳春白雪,而会趋于通俗化。
简单的流行歌曲也可以被改编成合唱曲目,这样,合唱就会更容易普及。
合唱也不再会是只用来表演的项目,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