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高频考点练(九) 考查范围: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建议时间 / 45分钟一、选择题某国棉花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出口量居世界第四位。
图G9-1示意该国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图G9-11.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A.乌兹别克斯坦B.埃及C.巴西D.澳大利亚3.该产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 全年高温,蒸发旺盛B. 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C. 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D. 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畎(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和“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图G9-2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畎亩法。
读图,完成4~6题。
图G9-24.图甲中畎亩法有利于(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5.与图甲相比,图乙中畎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C.风力侵蚀减弱D.通风透光性好6.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土壤D.水分马铃薯是喜冷凉的农作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越来越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
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全年生产、全年供应。
读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全年生产表,完成7~9题。
7.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新鲜马铃薯上市,其主要原因是 ( ) A.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B.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地形复杂,气候多样8.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可能是 ( ) A.霜冻 B.大风 C.光照 D.洪涝9.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 ) A.低热河谷地带 B.中低海拔处 C.高海拔处 D.四川盆地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喜光,喜温暖,较耐旱;橄榄油经济价值高。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部分省级行政区已有一定规模的油橄榄引种栽培。
图G9-3所示地区现在已被称为“中国油橄榄之乡”。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图G9-310.图示地区与油橄榄原产地显著不同的自然条件是 ( )A.冬季温暖,日照充足B.纬度偏高,海拔较低C.河谷地形,黑土肥沃D.夏季多雨,雨热同期11.目前,该地区油橄榄的单位面积产量偏低,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是 ( )A.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量B.开垦梯田,扩大种植面积C.培育良种,提高生产技术D. 开辟水源,提高灌溉技术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季葡萄收获后,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
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出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状如珍珠,当地“无核绿葡萄干”享誉世界。
材料二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需储藏(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一段时间;待其自然老熟后,才会芬芳浓郁、口味醇厚。
渤海湾沿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葡萄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
图G9-4为我国葡萄集中产地分布图。
图G9-4(1)试分析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
(2)简述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
(3)吐鲁番地区的果农每年都会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一段时间,之后再把葡萄植株从土里取出来放到葡萄架上。
请指出果农这么做的时间,并分析其原因。
(4)地中海沿岸葡萄产区的果农常在葡萄园的地表铺放鹅卵石,而吐鲁番地区的果农却是在葡萄园地面铺盖秸秆。
试分析这两种做法的作用的异同。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原夏菜指夏季适宜在气候温凉地区生长的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因此被称作高原夏菜。
甘肃省榆中县海拔为1500~3670米,当地高原夏菜种植较多,品质较好。
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是榆中高原夏菜的上市期,当地高原夏菜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
榆中高原夏菜目前以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为主。
图G9-5为甘肃省榆中县简图。
图G9-5(1)分析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产量不足的自然原因。
(2)分析榆中高原夏菜品质较好且供应期较长的自然原因。
(3)分析说明市场距离对榆中高原夏菜经济效益的不利影响。
(4)请你为榆中县以高原夏菜为基础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高频考点练(九)1.C 2.C 3.D [解析] 第1题,棉花生长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一般为夏季,此时降水量多,气温较高。
图中12月到次年3月为棉花播种和生长期,而棉花采摘期在6—8月,证明该棉花产区在南半球。
符合图示降水量特征且位于南半球的气候类型,四个选项中只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第2题,四个国家中只有巴西和澳大利亚有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没有巴西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大。
第3题,该产区全年高温,但蒸发旺盛不一定对棉花生产有利;该产区也会受旱涝灾害影响;盛夏时是棉花播种和生长季节,不是采摘季节。
4.C 5.D 6.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图甲中畎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
这种叫作“上田弃亩”,即高田种沟不种垄。
由于水往低处流,低处水分较多,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5题,读图可知,图乙中畎亩法为“下田弃畎”,主要是在地势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这有利于通风透光。
第6题,读图可知,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耕作方法。
图甲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乙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7.D 8.A 9.C [解析] 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候多样,全年都有适合马铃薯种植的地方。
第8题,小春马铃薯的生长季节是2—4月,此时气温较低,对其影响最大的是霜冻。
第9题,马铃薯是喜冷凉的农作物,大春马铃薯生长季节集中于春夏季,所以应分布在高海拔处。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油橄榄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而油橄榄在中国的种植区域是季风气候,该气候的典型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第11题,培育良种,提高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量不属于增产方式;山区不能随意开垦梯田;油橄榄属于耐旱作物,无须开辟水源。
12.(1)制葡萄干多的原因: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
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储藏至自然老熟。
(2)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工业不发达,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3)时间:冬季。
原因:冬季气温低,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使葡萄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4)同: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异: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
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解析] 第(1)题,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与其气候特征和酿酒技术以及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关。
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
由于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
当地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且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储藏至自然老熟。
第(2)题,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与其气候有关。
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冬季气温低,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
葡萄干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
第(3)题,吐鲁番地区冬季气温低,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以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
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使葡萄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第(4)题,铺放鹅卵石和铺盖秸秆都可起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抑制杂草生长。
但不同的是,铺放鹅卵石能够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
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秸秆腐烂后又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13.(1)气温过高;多雨、过湿,光照不足;多水文、气象灾害;多病虫害。
(2)品质较好的自然原因:光照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供应期较长的自然原因:气候(或气温、热量)垂直差异显著,可梯次安排播期,具有较长的收获期。
(3)市场距离较远(或交通落后),运输(保鲜)成本高;运输时间长,运输过程中蔬菜易腐烂变质,经济效益受损。
(4)规模化(集中、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提高品质,形成品牌效益;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发展蔬菜加工业,提高附加值;构建高效快捷的营销系统,发展网上营销;发展营销(宣传、品牌)、生产资料供给、贷款、咨询、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业。
[解析] 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夏季气温过高,降水集中,多雨、过湿,光照不足;并且夏季多洪涝、台风等水文、气象灾害;夏季气温高,病虫害发展速度快,不利于蔬菜生长。
第(2)题,榆中县海拔较高,夏季气候温凉,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夏菜品质较好。
由于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可梯次安排播期,具有较长的收获期,所以供应期较长。
第(3)题,榆中高原夏菜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市场距离较远,加上交通落后,运输时间长,在运输过程中蔬菜易腐烂变质,运输成本较高。
第(4)题,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榆中高原夏菜应实行规模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开发新品种,提高品质,形成品牌效益;同时发展蔬菜加工业,开拓市场;发展市场营销等相关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