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积极组织安排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发布日期:2010年2月20日来源:节水农业技术处
2009年秋种期间,山东省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加之入冬时间早、寒潮次数多、气温降幅大、低温时间长,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足,群体偏少,苗情复杂,给春季麦田管理增加了难度。
山东省农业厅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五项技术措施,要求各地要及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根据当地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气候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为确保山东省小麦生产再夺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一)顶凌划锄镇压,促弱苗转壮
划锄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灭草等效果。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较差、个体偏弱的特点,各类麦田应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早春划锄的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
拔节前力争划锄1~2遍。
划锄要注意质量,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随气温逐渐升高,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去除杂草。
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
因此,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一定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
另外,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二)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1.三类麦田主抓返青肥水。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冬前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弱苗类型。
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
对墒情较差,群体偏小的地块,墒情差是主要矛盾,在早春小麦返青期就要进行肥水管理。
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尤其是高产攻关田)、群体偏小、墒情较好地块,群体小是主要矛盾,早春要抓紧划锄,以增温促苗促早发,起身期根据苗情转化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
对地力基础一般、群体较小,但墒情较好地块,肥料和群体是主要矛盾,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早期借墒施用追肥量40%的氮素化肥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剩余的60%氮素化肥待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促进小麦发育,提高穗粒数。
2.二类麦田主抓起身肥水。
二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
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
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土壤墒情较差地块,追肥、浇水时间酌情提前。
3.一类麦田主抓拔节肥水。
一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60~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
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对地力水平较高,浇过冬水,群体65~80万的一类麦田,春季第一肥水过早会促使群体偏大,后期早衰,对这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因此,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防倒伏,在拔节期的中末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
对地力水平一般,浇过冬水,群体60~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对没浇冬水地块,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地力基础,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追肥浇水。
墒情、地力较差的地块浇水、追肥时间要提前,反之推后。
4.旺苗麦田的肥水管理。
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
拔节期以后,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和倒伏。
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
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
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5.旱地麦田的肥水管理。
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等,以提墒、保墒。
弱苗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素化肥,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一般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降雨后,抓紧借雨追肥。
一般亩追施尿素12公斤左右。
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三)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
各地一定要搞好测报工作,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实行综合防治。
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技术,重点做好返青拔节期和孕穗期两个关键时期病虫害的防治。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或用多菌灵胶悬剂或甲基托布津防治;防治根腐病可选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
以上病虫混合发生的,可采用以上对路药剂一次混合喷雾施药防治。
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应切实做好。
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丙环唑乳油每亩8~9克,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32~64克喷雾防治,兼治一代棉铃虫可加入Bt乳剂或Bt可湿性粉剂;赤霉病和颖枯病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10%~20%时喷药预防。
可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亩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喷雾。
要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
穗部均匀喷雾;穗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灰飞虱;防治一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
由于去年降温较早,化学除草面积较小,应强化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
目前,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使阔得、麦喜、使它隆、巨星等除草剂,特别是20%使它隆,每亩50~60毫升喷雾防治,不仅对以荠菜、播娘蒿等为主的麦田杂草防效好,而且对泽漆也有较好防除效果。
6.25%使阔得水分散颗粒剂每亩10~20克喷雾防治对猪殃殃有特效。
防治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可用3%世玛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6.9%噁唑禾草灵(骠马)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
除草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
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
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
因此,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另外还有小麦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
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
因此,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
主要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
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
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五)严禁牲畜啃青
啃青影响小麦光合作用,还容易加重小麦冻害,严重者将麦苗连根拔出,造成死苗,减产非常显著。
针对今年我省大部分麦田群体不足,个体较弱的现状,各地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杜绝麦田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