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AGC控制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调节就是抵消扰动的影响,使调节变量恢复到( B )。
(A)初始值;(B)给定值;(C)恒定值;(D)标准值。
2、在控制过程中手/自动切换时的最基本要求是( B )。
(A)手/自动可互相跟踪;(B)无扰动;(C)切换时的扰动量必须在规定范围内;
(D)根据当时运行工况来定。
3、下列( D )自动控制系统在其切手动的情况下协调控制系统仍然可以投自动。
(A)送风控制系统;(B)引风控制系统;(C)燃烧控制系统;
(D)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4、在锅炉跟随的控制方式中,功率指令送到( A )调节器,以改变阀门开度,时机组尽快适应电网负荷要求。
(A)汽轮机功率;(B)燃料量;(C)送风量;(D)热量。
5、在燃煤锅炉中,由于进入炉膛的燃料量很难准确测量,所以一般采用(D)信号间接表示进入炉膛的燃料量。
(A)风量;(B)蒸汽流量;(C)给水流量;(D)热量。
6、单元机组负荷增加时,初级阶段里所需的蒸汽量是由锅炉( B )所产生的。
(A)增加燃料量;(B)释放蓄热量;(C)增加给水量;(D)减少给水量。
7、滑压控制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A )
(A)减少了蒸汽在调门处的节流损失; (B)提高了汽机本体的热效率;
(C)汽包水位控制比较容易; (D)主蒸汽温度容易维持恒定。
8、锅炉燃烧对象是一个(A )调节对象。
(A)多变量; (B)双变量; (C)单变量; (D)三冲量。
9、当需要接受中央调度指令参加电网调频时,单元机组应采用(C)控制方式。
(A)机跟炉;(B)炉跟机;(C)机炉协调;(D)机炉手动。
10、AGC系统是通过( B )作用于单元机组的。
(A)DAS;(B)CCS;(C)FSSS;(D)DEH。
二、判断题:(每题3分)
1、当燃料量指令与实测燃料量的偏差超过允许限值时,应限制机组负荷的进一步变化。
(√)
2、火力发电厂的协调控制系统出发点是把汽轮机和发电机作为一个整机来考虑。
(×)
3、一次调频是指利用调速器对汽轮机转速进行调节,进而调节频率的过程。
(√)
4、负荷指令管理回路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机炉运行状态选择适当的外部负荷,并转换为机炉的负荷给定值。
(√)
5、当单元机组发生RB时,表明汽轮发电机运行不正常。
(×)
三、填空题:(每空3分)
1、机组控制系统按照AGC指令根据负荷高、低限值和(负荷变化速率)限制对机组实发有功功率进行调节
2、我厂#
3、#4机组协调控制方式下当(主汽压力闭锁减)情况下闭锁机组负荷指令减。
3、当机组控制处于(汽机跟随)方式时不能投入机组一次调频。
4、在直接能量平衡控制(DEB)中采用(汽机能量需求)信号直接作为锅炉指令。
5、单元机组主控系统主要由(负荷指令管理中心)、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和相应的逻辑控制系统组成。
6、我厂300MW机组协调控制共有协调控制方式、(锅炉跟随)方式、(汽机跟随)方式和基本方式四种控制方式。
7、用(热负荷或热量)信号代表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传给锅炉热量的方法,是一种在静态和动态工况下都较准确的燃料量测量方法。
8、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任何工况下均保证(锅炉能量)的输入与(汽机能量)的需求相平衡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什么是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答:在单元机组中,使锅炉与汽轮发电机互相配合,共同适应外界负荷的需求,同时又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称为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2、在遇到哪些情况时,应退出协调控制或切换协调方式?
答:1、主要设备或辅机故障,机组被控性能恶化,不能及时响应协调的负荷指令。
2、锅炉燃烧不稳定,相关主要参数波动较大并有恶化趋势。
3、主要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特性有恶化趋势。
3、简述我公司200MW机组协调控制的特点?
答:我公司200MW协调控制策略采用直接能量平衡(DEB-400)方式。
其控制思想是直接能量平衡(DEB)控制,把汽机能量需求信号P S*P1/P T 经过动态补偿,直接作为锅炉指令,送给燃料和风量控制子系统,保证在不同工况下锅炉能量输出与汽轮机能量的需求相平衡。
即:能量需求=放热量。
四论述题(10分)
1、影响单元机组负荷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锅炉迟延
火电机组对负荷响应的迟延主要取决于锅炉在接到负荷指令后,从改变煤量到蒸汽流量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即蒸汽产生的纯迟延时间。
2、锅炉蓄热能力
利用锅炉蓄热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缩短负荷响应的纯迟延,但受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限制。
直吹式制粉系统是一个大迟延环节,在利用蓄热能力缩短负荷响应纯迟延的同时,加大了机、炉间能量供需的不平衡,使调节过程波动加大,过渡过程时间延长。
3、滑压运行的影响
机组在滑压工作段时,锅炉蓄热能力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方向恰好与负荷需求方向相同;负荷增加时,锅炉同时需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来提高参数,使蓄热能力增加;反之,负荷降低时,参数降低,释放蓄热。
这种结果都阻碍机组对外界负荷需求的响应,降低了负荷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