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全套课件(授课版) PPT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全套课件(授课版) PPT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研究设计
理论及其构成要素 研究目的 社会研究的其他分类标准 社会研究的分析单位及研究 方式的选择 具体方案
第一节
理论及其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理论 1.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的定义 2.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观点 3.美国华裔社会学家林南的看法 4.美国社会学家巴比的解释 5.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 特纳的总结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调查的含义
社会调查的定义: 我们学习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提高社会调查的自觉性 (2)提高社会调查的科学性 如何学习社会调查方法 : (1)理论基础的积累 (2)实践经验的获取
二、社会调查的特征
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分析方法
主要方式
统计分析
实验、调查
文字描述
实地研究
资料收集技术
研究特征
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客观
参与观察、深度访问
主观
第四节
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选择阶段
确立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一个主题(choose a subject or a topic)。 不断缩小范围,明确研究问题(focus question)。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简介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子类型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实地实验 实验室实验 资料搜集方法 统计报表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自填式问卷 结构式访问 结构式观察 量表测量 无结构观察 自由式访问 官方统计资料 他人原始数据 文字声像文献 历史文献 资料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研究性质 定量
三、社会调查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 研究的干扰性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特定因素的制约 价值中立面临挑战
第二节
一、方法论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体系的内容
方法论体系的分类
(1)实证主义方法论倾向 (2)人文主义方法论倾向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的分类:
①调查研究 ②实验研究 ③实地研究 ④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统计分析
定量
实地研究
参与观察 个案研究
统计资料分析 二次分析 内容分析 历史比较分析
定性分析
定性
文献研究
统计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定性
具体方法和技术
1、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含义: 2、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特点: 专门性 技术性 操作性
3、方法论体系的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
基本方式
具体方法技术
哲学基础 逻辑 范式 价值 客观性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实地研究
问卷法 访问法 观察法 量表法 抽样方法 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
研究方式
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方法论背景
定量研究的方法论背景:实证主义方法论 定性研究的方法论背景:人文主义方法论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侧重点不同 研究范式不同 逻辑过程不同 研究者的价值要求不同 理论与研究者的关系不同 研究方式不同
三、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总结
定量研究 哲学基础 研究范式 逻辑过程 理论模式 主要目标 实证主义 科学范式 演绎推理 理论检验 确立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 人文主义 自然范式 归纳推理 理论建构 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
导论 选题和文献回顾 研究设计 测量和操作化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资料收集 抽样 定量资料分析 其他几种研究类型 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调查的含义与特征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研究过程
☆理论的特征: ●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地认识 ●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理论
一种以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 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组织起来 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二、理论的层次:宏观、中观、微观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3.微观理论 ☆三个重要特征: ●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 ●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 ●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三、理论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 1.含义 例:“电脑” 2.特征 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越难以进行直接的观 察和描述,它的涵盖面就越大,表达的意思 也就越含糊 。
结论: 社会研究只能研究社会现象的某个点, 即社会问题。
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是社会现象所涉及的问题领域或现象领域 ☆研究主题比研究问题更为宽泛 ☆研究主题比研究问题更具一般性
结论: ☆一个研究主题可以包含很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选择常常从比较宽泛的研究主题开 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阶段 三、研究实施阶段 四、资料的分析阶段 五、得出结果阶段
第二章
选题和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二)几个相近概念的区分
“下 岗”
研究问题与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来源于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比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明 确具体集中
(三)与选题相关的能力要求
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一定的研究方法知识 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 断力 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来源于现实生活 来源于个人经历 来源于相关文献 ☆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关注 ☆擅于联想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一、重要性 二、创造性 对一个全新问题的研究。 研究思路、研究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对象、 采用的 方法及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三、可行性
客观条件 研究者自身条件
四、合适性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一、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二、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陈述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特征: ●所陈述的问题必须在研究者能力范围内 ●所陈述的问题不能太宽泛
☆问题陈述的注意事项:
●问题的陈述必须清楚明白,最好能用变量 的语言,采用提问的方式 。 ●除了描述研究以外,问题的陈述必须包括 两个变量。 ●问题的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即所研究的 问题必须不止有一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