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有关持恒的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有关持恒的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有关持恒的作文素材
持恒
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

这是众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

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

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

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

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郭沫若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事。

——席勒——陀思妥耶夫斯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杨振宁
——维特兰
——贝多芬
——牛顿
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

——荷兰俗语
孟子论“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

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

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

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
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

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

读书学习也是这样。

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

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
变为知之甚多。

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

”“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

”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

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

”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名人的“每日”
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
画家黄宾虹生前每晚必画,一次可画8张;
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写,1862
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等一系列作品。

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

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年。

10年。

“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成功在于持恒
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苦练,终于孕育出了振奋人心的、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一时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表演大师。

爱迪生为了解决灯丝材料问题,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最后成功。

中国科学家王林鹤在试制高压电桥时所获得的成功,也正是积370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的结果。

蜂蜜如何酿出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需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吮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
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

由此观之,蜂蜜酿自于蜜蜂的锲而
不舍中。

铁杵磨成针
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

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在磨一
根铁棒。

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

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

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老太太
薛谭学讴
来他终于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

鲁迅长期坚持写日记
鲁迅从1907~1936年30
20
笔来。

生命不息笔不辍
70余年的画画生涯中,
1957年他逝世这一年——
恒兀穷年
徐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

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

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今天看
的书,明天又忘了。

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读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

1976年,他已经90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是在十分清贫的情况下开始专心治学着书的。

他先后着有《大儒》、《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书。

王充从34岁开始,前后用30多年时间,写成《论衡》一书。

为了专心着作,他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喜庆的应酬活动。

在他卧室的窗台书架上,到处放着刀笔和竹木简,他一有想法就随时记下来。

直到临死前不久,他才完成这本对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批判的巨着。

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

198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
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

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

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镱下观察。

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

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科尔的“报告”
1903年10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数学会议上,大家要求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

科尔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了一
不说话的报告,证明了2的67次方-1
这一问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
欧立希的“六零六”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
605次,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1508
顶高达20多米,面积300
伤。

经过4年零3
无恒埋隐患
“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
‘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

“这番话打
“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