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专题训练之细节描写

作文专题训练之细节描写

作文专题训练之细节描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例文中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学习和仿用细节描写,并用于写作之中,感受细节描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赏析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描写一些细节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学习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难点:运用细节描写并能运用到写作之中。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细节描写是文章中的花朵,要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

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再用我们爱心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回更加灿烂。

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

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

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

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从技巧上讲,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美化记叙文语言的重要方法。

二:古诗激趣,聚焦细节1、展示诗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使诗词韵味无穷,摇曳多姿是什么?为什么?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

3、细节的内涵从上面的赏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细节其传神之处,那么,什么叫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

三、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一)选择最佳的点进行细节描写1、综合细描,第一步是选点。

选点的这个“点”应该是对中心有作用的“点”,只有“点”到位,才不至于跑题和偏题。

比如以“母爱”为话题,我们选点可以是妈妈给自己加上一件外衣的动作点,可以是妈妈注视自己模样的状态点,可以是告诉自己如何做人的语言点等,其实,这个选点在某种意义上和选材相关,但不管选哪个点,都应该是表现“母爱”主题的。

当然,不能正确选择“点”,我们将无法展开描述,当然也就面临着跑题和偏题的可能性了。

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这个最能表现主题的“点”也正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特写和加以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之处。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点进行细节描写才是最好的呢?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

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助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个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

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才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

”老舍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成功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足见精彩的动作描写对于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到自己思想、性格的制约。

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进行成功的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由此,我们认为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应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动作点”,以动作细节描写为主,辅以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等进行综合细描。

选择事情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点去描写,辅以其他描写方法、其他角度,才能把语言的力量集中到一处,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文字的功底。

如果把动作发生以前、发生过程中、结束以后的情况等等全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文章就没有了重点,我们只能知道人物每一步所做的内容;而且容易形成流水账,篇幅冗长,笔墨均分,乏味而平淡。

这是同学们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动作进行的过程中必有精彩的亮点,把握住这个亮点进行具体描写,不仅能突出事情的重点部分,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等等,还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2、选点举例及点评片段一那天,我们上地理课,一位同学和老师顶嘴。

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只见她踱进教室,扫视大家,问:“谁干的?站起来!可以从轻发落。

”教室里只有四种声音: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钟表的滴答声。

“快站起来!别耽误大家时间!”由于是下课时间,大家都浮躁了起来。

“就是!”同学们应和着。

他站起来了,满脸涨得通红。

老师首先表扬了他的诚实,接着把他平静地带到了办公室。

点评:这则片段选取学校课堂上一个常见的“点”,事情不大却很真实具体。

有班主任的动作、语言,有班里同学的动作和反应,也有“他”的动作和表现。

可见,在选择综合细描的“点”时,无须选择那些惊天动地的大“点”,只要符合主题,都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并且写出了真人真事,真情真意和真感受。

而这样的“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比比皆是吗?世事洞明皆文章呀。

片段二“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

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

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

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

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

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点评:作者没有把小勇如何做准备活动、如何攀上单杠、怎样做引体向上、怎样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如何下杠等等全描写下来,而是选择了做引体向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动作点选取得很好,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顽强和努力。

作者观察得很认真,依次看到了小勇的动作——“摆”“悠”“拉”“移动”“绷”“靠近”“超过”单杠等等;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的神态——眼睛“紧闭”着,脸通红,汗水流下来;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身子是“哆哆嗦嗦”“慢慢”地向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作者把小勇完成最后一个引体向上的经过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同时,作者还注意到了单杠的状态和周围的同学,以此衬托出小勇的努力。

“看门”给我快乐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有所乐。

有人会因五彩斑斓的绘画长廊中流连忘返;有人会在复杂多变的棋盘上乐此不疲;有人会对悠扬华美的音乐殿堂情有独钟。

而我目前最大快乐来自于“看门”——奉献自己点滴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乐。

上了初中后的第一个学期,我就被安排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差事——“看门”。

当老师大声地叫出我的职务时,我的耳朵就立刻被一阵笑声充斥了。

我也理解,这很正常啊,看门这个差事让人一听就觉得无聊,而且没有技术含量,每天要做的就是开门、关门。

估计是老师看我每天到学校最早的缘故吧,我暗暗想,既然交给我,我就做好它。

没曾想,这个差事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

第二天早上,“新官上任”的我自然是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为大家开门。

走廊里面静静的,一层静谧而庄重的气氛似乎笼罩了整个走廊,氤氲地融在了我的心中。

门紧闭着,像挂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门神一样把所有的人拒之门外,顿时,我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一种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小心翼翼地取出钥匙,像捧着一个传世的宝贝,轻轻插进锁孔,随着钥匙在孔里发出“吧嗒”的响声,劳动付出体现自己的价值的成就感就像一壶醇酒把我熏醉了一般,快乐像一个精灵浸透了我的身体,我似乎在灿烂的阳光中盛开了,一朵花,一朵小花。

进入教室安静地坐了下来,当我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我开的门走进教室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能为大家提供便利,劳动付出带给了我巨大的快乐。

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职位,一种转瞬之间的付出,一份早来晚走的辛劳,从中能体验到快乐,应是一种心境吧。

孔子弟子公西华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看来小事不小,做好小事,从中体验到乐趣,也是一种享受,更何况“看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快乐,还暗含着一种责任。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最后一个走。

听着大家稀里哗啦一片收拾作业的声音,我仿佛又回到了旌旗猎猎的战场,如同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等待着建功立业,呵呵,思绪飞翔在教室的天花板上,这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呀,俨然超出了快乐的范畴,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奉献之趣吧。

关上门,随着钥匙在孔里发出“吧嗒”的响声,教室的门就被锁住。

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虽然教室里的“财产”与外界只隔了一道门,但是这道门却免去了同学们许多东西丢掉之忧。

这个看似很小的差事,却能使班内的“财产”得到保护,使同学们放心地把自己的东西放在班里,减轻肩上的负担,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让我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自豪,怎么能不让我快乐呢?刘心武有篇文章叫做《春从心出》,里面谈到春天永远在自己心中,只要你有心情,你就会看到大雁跋涉般的豪情,这个关键是自己的感受。

诚然,“看门”这个差事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我从中领悟到了自己的价值,为班级贡献了力量,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种最大快乐。

【点评】本文有两处“引叙评”结构。

第一处是第四段,引用《论语》中公西华的原句,接着,对这句话进行简单解释——“小事不小”;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做好小事,从中体验到乐趣,也是一种享受”。

用此结构,顺利过渡到“责任”这个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处在结尾,“引”名著名言——“刘心武有篇文章叫做《春从心出》,里面谈到春天永远在自己心中,只要你有心情,你就会看到大雁跋涉般的豪情,这个关键是自己的感受”;“叙”自己体会——“诚然,‘看门’这个差事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我从中领悟到了自己的价值”;“评”主题“为班级贡献了力量,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种最大快乐。

三、细节描写必须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1、精心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

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红杏枝头春意闹;小楼一夜听风雨;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