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1631年作行书·画论手卷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临米芾方圆庵记手卷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长短句立轴董其昌行书唐诗册页(二十二开)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书法镜框董其昌书法立轴董其昌行书五律扇片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款)行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款)临怀素书手卷董其昌草书《陋室铭》立轴董其昌行书《论碑帖》册页(十开)此行书册页,董其昌全以李北海用笔。

董其昌作书主张熟后而生,曾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可见其颇为自信。

因生而得秀色,在此册中可充分体现。

董氏书法风格审美取向上是“平淡”。

如本册行书作品,书法中采用淡墨,带有崇尚天真平淡,产生瘦骨清癯的效果。

墨法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称。

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

在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对用墨的强调随处可见:“字之巧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诀窍也。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穰肥,肥则大恶道吴”。

董氏穷数十年之功力,古人之书统统烂熟于胸,拈手即来并非难事。

此册墨色滋润,意境清瞻幽远,用笔转折收放自如,在结字上,讲求精微,紧密而有势,字体向右上微倾侧,有挺拔之态。

难怪其跋语云: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甚为秀劲,后人学之者甚众。

余中年颇喜仿之,今已忘其旧习矣!然时一为之,亦不落赵吴兴后也。

可见董其昌对其书法是极其自负的。

董其昌行书十洲志册页董其昌行书诗册页片题识: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江清影堕石,水拂奇生枝。

其昌。

印鉴:董其昌董其昌行书诗立轴款识:董其昌。

印鉴:太史氏、董氏玄宰释文:开此鸿蒙荒,真成羽人宅。

洪崖家可移,天姥梦亦得。

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董其昌行书五言诗立轴款识:为竹浪上人书,其昌。

钤印:青宫太保、董其昌印、玄赏斋董其昌行草唐李白诗立轴题识:其昌书。

钤印:玄宰氏、大宗伯印说明:大岭别业题签。

董其昌草书七言诗立轴题识:其昌。

钤印:董其昌、玄宰。

题签:单国强鉴题。

董其昌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代表作品有行书《临柳公权兰亭诗》。

他重视师古,采摭精赅,强调要多参阅古代法书真迹。

由于他的精鉴和颖悟,其仿古作品着重表达意趣。

结构巧妙,善于夸张地运用杨凝式那种疏宕的布白方法,把行距、字距布置得更为适度,形成一种疏宕秀逸的风格。

墨色变化丰富,有意识地强调运笔中的墨色,往往一笔下来即呈浓淡数层变化,这与他的绘画强调笔墨表现有关,用笔率易自然,于流畅中兼具生涩之趣。

他的书法自具新意,秀雅率易。

董其昌书法崇尚平淡天真,自谓“吾书往往率意”,认为他的书法高于赵孟頫,“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

后世常将赵董并称。

董其昌1621年作行书醉翁亭记(一对十二幅)屏风题识:醉翁亭记(文不录)。

以杨少师韭花帖笔意,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亦兼用陶隐居华阳帖,欲一洗媚艳之习耳。

时天启元年(1621年)孟秋既望,毘陵道中书并识。

董其昌。

钤印:真赏斋、董其昌印、玄宰氏董其昌草书五言诗立轴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题识:其昌。

鉴藏印:墨庄真赏、阮氏琅环仙馆收藏印、瀛舟本幅所钤“阮氏琅环仙馆收藏印”应为乾隆进士,体仁阁大学士阮元(1764-1849)藏印。

阮元号芸台,扬州人,工诗文,精鉴金石书画。

释文:忽忆君家笠泽图,寒江密雪满菰蒲。

于今身在齐清里,日对秦封五大夫。

董其昌行书道家故事手卷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藏印:李鸿球(1899-1978):剑华楼、浏阳李鸿球字韵清鉴藏其他:刘希献印、怀云楼图书印、一印漫漶释文:萧廉贞入山学道,年四十,饵柏叶,采诸花为丸,又取桑叶杂黄精朮煎等服。

年八十,白发落齿生。

常诵黄庭经,每有虎伏在床前,欲起,先以杖驱虎,如犬前行。

王探字养伯,学道经,南遇太玄僊女授以藏景化形之术,遂能与日月同光,云霞合变。

有人谓曰:闻师善于变化,试为之,乃化身为一树,其人乃持斧斫之,又化为一石,复以火烧之,又化为波水,复以土壅之,又化为火,复以水沃之,又化为一鸟,复以网罩之,又化为猛虎,复以刃击之,又化为死人,故人惧而走,至数里复见探如旧,乃礼谢之复化为浮云高升天际。

其昌书。

董其昌1613年作临怀素《千字文》手卷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题识:泾州刺吏孙正甫自上计归以秦碑怀素千文见贻,因临此本,素书虽称颠,实不踰法,虽称瘦,实不露骨,如圣母碑,亦唐时所刻,犹存此意,自叙帖稍有出入,前人疑信半矣。

张长史千文潭帖刻八十余字,有龙蛇飞动之势,正可与素师千文并参,自二王行草外,独此目标胜会,所谓凿溷沌而独创者。

时癸丑(1613年)八月望前一日,书于宝鼎斋中。

董其昌。

钤印:太史氏、玄宰氏藏印:大中丞章、止斋吉论(二次)、时年七十有七引首:字中襌。

醉素千文,源得逃襌之意,余漫参之。

董其昌。

吴子深(1893-1972):吴渔邨绿野兄弟同赏董其昌行书七言诗立轴钤印:大宗伯印、玄宰氏题识:其昌。

鉴藏印:陈氏华家鉴赏珍藏、陈华鉴赏之章、陈华藏书释文缘溪青嶂是秦余,灵境今归旧史居。

素友讵迷初入路,顽仙宁读未焚书。

董其昌草书《陈暄与兄子秀书》手卷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玄赏斋题识:董其昌书。

鉴藏印:梅景书屋、水流花放释文与兄子秀书。

陈暄。

旦见汝书与孝典,陈吾饮酒过差。

吾有此好五十余年,昔吴国张长公亦称耽嗜,吾见长公时,伊已六十,自言引满大胜往年。

吾今所进亦多于少壮。

老而弥笃,唯吾与张季舒耳。

汝欲笑吾所至邪?昔阮咸、阮籍同游竹林,宣子不闻斯言。

王湛能玄言巧骑,武子呼为痴叔。

何陈留之风不嗣,太原之气岿然,翻成可怪!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于颜原,名未动于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复欲安归?汝以饮酒为非,吾以不饮酒为过。

昔周伯仁度江唯三日醒,吾不以为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不以为多。

然既醉之后,有得有失。

成厮养之志,是其得也;使次公之狂,是其失也。

吾常譬酒之犹水,可以济舟,亦可以覆舟。

故江咨议有言:“酒犹兵也。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

”美哉江公,可与共论酒矣。

汝惊吾墯马侍中之门,陷池武陵之第,遍布朝野,自言焦悚。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离瓢杓,汝宁与吾同日而醉,与何同日而醒乎。

董其昌小楷书金丹四百字册页(六开)题识:金丹四百字。

宋天台紫阳真人张伯端著,明礼部尚书董其昌书。

……金丹四百字竟。

后纸:1.潘奕隽(1740-1830)题:乾隆年间,华亭士大夫家收藏者,文敏书家有数本,今亦罕有。

至吴门,则真赝不可究诘矣。

是卷向藏汪氏,今归铁芸博士,真为不可多得之本。

道光丁亥春日,三松奕隽题端。

年八十有八。

钤印:潘奕隽印、榕皋2.朱昂之(1764-1840年后)题:道光丁亥夏日,津里昂之观。

钤印:卬之鉴藏印:敏源齐功成鉴赏书页印说明:(清)顾文彬注:董文敏楷书金丹四百字册董文敏小楷《金丹四百字》,无岁月,自署礼部尚书,以本传覆按,可得其年。

惟先生致仕大宗伯,此为供职京兆书?为退居林下书?仍不可定,但为暮年得意书,则信然矣。

班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俾人君“知秉要执本”,“致治天下”。

至老子、关尹目击纷乱,欲以清虚玄静,挽救颓波,此道家真诠,立言本旨;若抱朴诸子,渐事服食,姹女婴儿,始为末矣。

《金丹四百字》收入《道藏》,书家两文敏,无不欢焉书之,其亦有御风飘举之意邪!就书衡之,赵以庄雅胜,董以朴秀名,国色天姿,不可相掩;又皆落余手中,不谓非天缘凑合。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安得徼二公之灵,书林画苑,末光长耿,则乐过神仙,正不必从赤松黄石游焉。

—引自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续记》释文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

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

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净。

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朱砂炼阳气,水银烹金精。

金精与阳气,朱砂而水银。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乌髓。

掇来归鼎中,化作一泓水。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阴炉。

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木汞一点红,金铅三斤黑。

铅汞结成丹,耿耿紫金色。

家园景物丽,风雨正春深。

犁锄不费力,大地皆黄金。

真铅生于坎,其用在离宫。

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

真汞生于离,其用却在坎。

姹女过南园,手持玉檄榄。

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斗柄运周天,要人会攒簇。

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

及其沐浴法,卯酉时虚比。

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

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

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

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天地交真液,日月合真精。

会得坎离基,三界归一身。

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

两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金花开汞叶,玉蒂长铅枝。

坎离不曾闲,乾坤经几时。

沐浴防危险,抽添自谨持。

都来三万刻,差失恐毫厘。

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董其昌王维诗意图手卷钤印:董其昌印题识: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王右丞诗意。

玄宰画。

后纸邓旭(生卒年不详)题诗:城外停云处,山前旧草堂。

交游无市事,笔墨有林香。

细竹凉宜酒,飞花闲到床。

何时归卧此,长啸任倘佯。

会翁老父台命笔。

邓旭。

钤印:邓·旭、游戏人间鉴藏印:唐作梅、北枝生、绿溪山庄收藏之印、秀水唐氏、士燮说明:五方鉴藏印的主人唐作梅,是乾隆时期嘉兴著名藏书楼绿溪山庄后人。

曾为武进令。

刻有《绿溪山庄帖》。

董其昌行书七绝扇片题识:其昌书。

钤印:一印未辨鉴藏印:黄氏墨萱堂藏(朱)、雪农藏扇(白)、飞花落研田(白)释文: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

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可怜盘石邻泉石,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董其昌行书诗四首册本(四开)款识:1.浮云不共此山齐,远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其昌。

钤印:[太史氏] [董其昌]2.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

钤印:[其昌] [知制诰日讲官]3.万树天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映绿波中。

其昌。

钤印:[其昌] [知制诰日讲官] [玄赏斋]4.黄河远上戌楼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至玉门关。

钤印:[太史氏] [董其昌]董其昌行草书《池上篇》立轴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释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

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勿谓出挟,勿谓地偏。

足以客膝,足以息肩。

有堂有庭,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

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如鸟挥木,姑务巢安。

如思在坎,不知海宪。

灵鹤怪石,紫菱白莲。

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是饮一杯,或吟一篇。

妻絮熙熙,鸡犬闲闲。

优哉游哉,我将终老乎其间。

白太傅池上篇。

其昌书。

董其昌行书诗册册页题识:董其昌并识。

钤印:玄赏斋、董玄宰、昌藏印:唐宗灏印、裴景福收入北陶阁秘籍、盘陀珍藏说明:壮陶阁裴景福旧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