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须复议前置但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时的起诉对象 (1)
须复议前置但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时的起诉对象 (1)
枫树台煤矿上诉称:(一)一审 回避案件事实。 上诉人枫树台煤矿 2007 年 度 职 工 工 资 总 额 为 196450 元,按照相关规定,应缴纳工伤保 险 费 为 47148.024元 ,而 上 诉 人 枫 树 台煤矿实际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为 64000元, 上诉人枫树台煤矿已足 额缴纳了工伤保险费,故被上诉人 县工伤保险局应该承担保险责任。 一审判决指出上诉人枫树台煤矿 只提交职工花名册及被告没有主 动提交煤矿职工工资表给工伤保 险局审查, 这是被上诉人造成的。 (二)一审适用法律错误。 工伤保险 条例第十条、 第六十一条规定:用 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 本单位职工工资乘以单位缴费率 之积。 而被上诉人县工伤保险局依 照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三级文
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 二审经审查认为:第一,上诉人黄 桃阳在双峰县枫树台煤矿下井时 受伤,其工伤保险待遇依法应予保 护。 第二,黄桃阳应依法主张自己 的合法权利,才 受法 律 保 护 。 1.按
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之规 定,工伤保险待遇案件属复议前置 案件 ;2. 黄桃 阳 申 请 了 行 政 复 议 , 而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 行政复议申请决定,认为申请人黄 桃阳已超过复议期限,丧失了申请 复议的 权 利 ;3.按 照 最 高 人 民法 院 《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 解 释 》第 33条 第2款 规 定 ,复 议 机 关 不受理复议申请,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 理。 本案黄桃阳应对复议机关作出 的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这 一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而 直接对确认工伤保险待遇的具体 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不具备起 诉的法定条件,依法应驳回黄桃阳 的起诉。 第三, 原审法院作出的 (2009) 双行初字第61号行政 判 决 对黄桃阳的诉讼请求作出实体判 决不当,依法应予撤销。 依照行政 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二)项;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 干 问 题 的 解 释 》第 44 条 第 1 款 第 (7) 项 、 第 (11) 项 , 第 79 条 第 (1) 项 之 规 定 , 以 (2010) 娄 中 行 终 字 第 38 号 行 政裁定, 撤销双峰县人民法院 (2009)双行初字第61号行政判决 , 驳回黄桃阳的起诉。
【评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 请复议的, 必须先行经过行政复 议。 然而,在复议前置条件下,因出 现法定事由,复议机关决定不受理 当事人的复议申请,是否视为经过 了行政复议程序,行政相对人的起 诉对象是什么,能否直接对原具体
案例 108 研究
案例
0182/2011
案例
0182/2011
案例 研究 文/张坤世 童志方 1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须复议前置但复议机关 决定不予受理时的起诉对象
【裁判要旨】 法律、法规规定须复议前置,但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当事 人对起诉对象无选择权,只能起诉复议机关的不予受理决定,不能起诉原具体行 政行为。
■案号 一审:(2009)双行初字第 61 号 二审:(2010)娄中行终字第 38 号
被上诉人双峰县工伤保险局 辩称:(一)一审程序违法。 法律、法 规规定须复议前置但复议机决定 不予受理的,当事人只能起诉复议 机关的不予受理决定,不能起诉原 具体行政行为。 (二)从本案客观事 实看,黄桃阳系农民工身份,与枫 树台煤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能 按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落实 其工伤保险待遇。 枫树台煤矿参保 时未申报黄桃阳工资标准,所交工 伤保险费是依据省、市、县三级规 范性文件, 按该矿产煤每吨4元的 标准交纳的,未按该矿工资总额标 准交纳。 工伤保险局按标准核发了 黄桃阳的工伤待遇, 程序合法,处 理恰当。 因此,对黄桃阳的起诉依 法应予驳回。
第三人述称,根据工伤保险条 例第十条、第六十一条规定,用人 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 单位职工工资乘以单位缴费率之 积。 而被告依照湖南省、娄底市、双 峰县三级文件规定按实际产量缴 纳工伤保险费,并按照行政机关自 己确定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 资标准核算工资待遇,被告的行为 违法。 枫树台煤矿已按规定足额缴 纳了工伤保险费,故被告应该承担 保险责任。
部分被告依法应予补足; 另外,第 三人枫树台煤矿还应支付超过全 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部分 的工伤待遇。
被告辩称,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十三条的规定, 本案须复议前 置, 因为黄桃阳的申请超过法定的 复议期限, 双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 局已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此种情 形下, 黄桃阳只能起诉复议机关的 不予受理决定, 不能起诉原具体行 政行为。且从客观情况看,双峰县工 伤保险局作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按照上级文件规定, 按产量收取第 三人的工伤保险费, 同样按文件规 定核发原告的工伤待遇是正确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本 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 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 月缴费工资。 本案第三人在为原告 及其他职工加入工伤保险时的月缴 费工资均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 被告按此标准核发原告的 工伤待遇,程序合法,处理恰当。 请 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
黄桃阳上诉称,一审行政判决 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 根据工 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上 诉人黄桃阳的工伤保险待遇应按 黄 桃 阳 受 伤 前12个 月 的 平 均 工 资 2105元 计 算 ,差 额 部 分 由 被 上 诉 人 补足。 请求二审法院撤销(2009)双 行 初 字 第 61号 行 政 判 决 , 依 法 改 判,并判令被上诉人县工伤保险局 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2009年10月27日,原告 向 双 峰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复 议。 2009年11月3日,双峰县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作出双劳复不受字 (2009)第001号不予受理行政复 议 申请决定书,以黄桃阳的申请已超 过法定的复议期限为由,决定不予 受理。
2009年11月15日,黄桃 阳 以 双 峰县工伤保险局为被告、以枫树台 煤矿为第三人,向双峰县人民法院 提起行政诉讼。 黄桃阳诉称,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其 工 伤 保 险 待 遇 应 按 其 受 伤 前 12 个 月 的 平 均 工 资2105 元 计 算 , 差 额
【审判】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法院经审
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原告 的工伤待遇是按照全市上年度在 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核算,还是按照 原 告 本 人 受 伤 前 的 12个 月 平 均 工 资核算?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三 级文件均规定煤矿企业根据实际 情况按产量缴费,而不是按工资总 额缴费。 枫树台煤矿2007年度缴纳 的工 伤 保 险 费6.4万 元 , 是 按 煤 矿 每月的产煤吨数按月由税费统征 办统一收取后,再转交被告。 枫树 台煤矿只提交了职工花名册给被 告。 由于是按产煤数量交费,工伤 保险局没有要求、枫树台煤矿也没 有主动提交煤矿职工的工资表交 由工伤保险局审查。 被告作为工伤 保险经办机构, 按照上级文件规 定,按产量收取第三人的工伤保险 费,同样按文件规定核发原告的工 伤待遇是正确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 六十一条规定:本人工资是指工伤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 职 业 病 前 12 个 月 平 均 月 缴 费 工 资 。 本案第三人在为原告及其他职工 加入工伤保险时的月缴费工资均 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被告按此标准核发原告的工伤待 遇,程序合法,实体处理恰当,应予 维持。 原告要求被告按2105元/月 的本人平均工资标准补发工伤待 遇的诉讼请求,应予驳回。 至于原 告要求第三人支付超过全市上年 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部分的工伤 待遇,因第三人系用人单位,依照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职 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 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 规定处理, 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 围,应另案处理。 据此,依照行政诉 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
件规定按实际产量缴纳工伤保险 费并按照行政机关自己确定的上 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核算 工资待遇,行为违法。 (三)一审结 果不公。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规定工伤待遇应由工伤基金支付, 上诉人枫树台煤矿已经足额缴纳 了工伤保险费,不存在过错,故上 诉人黄桃阳要求支付超过全市上 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部分的工 伤待遇系行政争议,而非一审所说 的劳动争议,故不应另案处理。 请 求 二 审 法 院 撤 销 (2009)双 行 初 字 第61 号 行 政 判 决 ,改 判 被 上 诉 人 县 工伤保险局承担黄桃阳的工伤保 险待遇,并由被上诉人县工伤保险 局承担本案诉讼费。
【案情】
原告:黄桃阳。 被告:湖南省双峰县工伤保险 局。 第三人:湖南省双峰县枫树台 煤矿。 原 告 于 2006 年 1 月 受 雇 进 入 第 三人湖南省双峰县枫树台煤矿(以
下简称枫树台煤矿)工作。 2007年1 月开始,第三人按照湖南省娄底市 人民政府及双峰县人民政府的相 关文件精神, 按每吨煤4元的标准 缴纳工伤保险费。 该款由双峰县税 费统征办按月向第三人收取后,转 付给被告。 2007年度,第三人共缴 纳工 伤 保 险 费64000元 。 2007年12 月5日,原告的受伤被认定为工伤。 2008年3月14日, 原告的伤情被鉴
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却是一个有争 议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不能视为 经过了行政复议程序,若当事人不 服向法院起诉,只能起诉复议机关 不予受理的决定; ①有的法官则认 为,“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复 议的, 必须先行经过申请行政复 议,而后由当事人根据复议机关的 行政行为结果,有权选择或者对改 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行为,或 者对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复 议申请决定的行为,或者对受理后 在复议期间不作答复的不行为行 为,或者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 政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 复议前置程序,仅仅是在程序上要 求提起行政诉讼之前先行申请行 政复议,穷尽行政救济方式,只要 提出了复议的申请,即满足了上述 规定中的程序条件。 (因为)法律及 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此作出必 须先行经过行政复议实体审查的 强制性规定。 至于复议机关是否受 理复议申请或者是否作出复议决 定,不影响复议申请人不服原具体 行政行为而提起诉讼。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