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
塔釜产物
峰面积百分比 A52% 平均峰面积百分比 A5%
质量百分比 w5
3、物料衡算
(1)塔顶产品中:
水:
×=
乙醇:
×=
乙酸乙酯: (2)塔釜产品中:
水:
×=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反应中产生的乙酸乙酯=+= 消耗的乙醇=×46/88= 消耗的乙酸=×60/88=
理论上剩余乙醇=-= 实际剩余乙醇=+=
实验一 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 2.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 3.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4.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 5.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
二、实验原理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 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特别适用:(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 护在平衡转化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 中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2)异构体混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点接近,靠 一般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的物质,这时可在过 程中得以分离。
对于本实验来说,适于第一种情况,但但该反应若无催化剂存在,单独采用反应精馏存在也达不到 高效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酸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硫 酸。本实验是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OOH + C2H5OH ↔ CH3COOC2H5+H2O 实验的进料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从塔釜进料;另一种是在塔的某处进料。前者有间歇和连续式操 作;后者只有连续式。可认为反应精馏的分离塔也是反应器。若采用塔釜进料的间歇式操作,反应只在 塔釜内进行。
回塔顶作为回流液体,其余部分作为塔顶产品(称为馏出液)采出。 3、采用固体催化剂时,实验室和工业塔怎么装填? 捆包式包装结构;将催化剂装在规整填料的夹层中;将催化剂装在塔板上的固定容器中;催化剂与填料 混装的结构 4、怎样提高酯化收率? 答:对于本实验CH3COOH + C2H5OH ↔ CH3COOC2H5+H2O是可逆反应,为提高酯化反应的收率,可以通过减小 一种生成物的浓度,或者用反应精馏的方法,使生成物中高沸点或者低沸点的物质从系统中连续的排出, 是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以提高酯化收率。 5、不同回流比对产物分布影响如何? 答:当回流比增大时,乙酸乙酯的浓度会增加。 6、采用釜内进料,操作条件要作哪些变化?酯化率能否提高? 答:釜内进料,应保证在釜沸腾条件下进料,塔内轻组分上移,重组分下移,在不同的填料高度上均发 生反应,生成酯和水,转化率会有所提高。
八、思考题
1、试查文献找出除乙酸乙酯反应精馏外,还有那些产品能用反应精馏法制的? 成醚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醇脱水反应,苯取代反应,聚合物合成反应。 2、连续反应精馏应怎样操作?简单叙述流程。 连续精馏在塔某处或塔釜进料,在塔某处出料,在塔上部某处加带有酸催化剂的乙酸,塔下部某处 加乙醇。连续地从再沸器取出部分液体作为塔底产品(称为釜残液);部分液体被汽化,产生上升蒸 汽,依次通过各层塔板。塔顶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全部冷凝,将部分冷凝液用泵(或借重力作用)送
水
乙醇
峰面积百分比 A1% 上段(1100mm)
质量百分比 w1
10:30 中段(670mm)
峰面积百分比 A2% 质量百分比 w2
下段(230mm)
峰面积百分比 A3% 质量百分比 w3
峰面积百分比 A1’%
Hale Waihona Puke 上段(1100mm)11:00
质量百分比 w1’
中段(670mm) 峰面积百分比 A2’%
7、加料摩尔比应保持多少为最佳? 答:此反应的原料反应摩尔比为1:1,为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应使某组分过量,因乙醇的沸点较低,易被 蒸出,因此应把乙醇多加,比例约为2:1即可。 8、用实验数据能否进行模拟计算?如果数据不充分,还要测定哪些数据? 答:能进行模拟计算。还要测定的数据还有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板下降液体量,塔板上液体混合物 体积,塔板下降液体量,上升蒸汽量。
由于乙酸在气相中有缔合作用,除乙酸外,其它三个组分形成三元或二元共沸物。水-酯, 水-醇共沸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由于乙酸的沸点较高,不能进入到塔体,故塔 体内共有3组分,即水、乙醇、乙酸乙酯。
本实验采用间歇式进料方式,物料衡算式和热量衡算式为: (1)物料衡算方程 对第 j 块理论板上的 i 组分进行物料衡算如下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实验注意事项 ①使用微量注射器在 3 个不同高度取样,应尽量保持同步。 ②在使用微量进样器进样时速度尽量要快。 ③因水出峰较早,可以先点击开始后进样。 ④在称取釜残液的质量时,尽量等到持液全部流至塔釜后才取釜残液,实验中等到塔釜温度降至 50℃ 后取样。 2、实验误差分析 ①可能是有部分液体残留在精馏塔中所致。 ②可能是色谱分析中出现的误差所致。 3、反应精馏的优点 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精馏可以利用这部分能量推动精馏的进行,很大程度上的达到节 能的效果;将精馏和反应过程耦合起来大大节省了空间和设备;破坏了可逆反应平衡,增加了反应的选 择性和转化率,使反应速度提高,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
六、实验数据处理及举例
1、计算塔内浓度分布
已知:
;
故以 11:00 精馏塔上段液体的含量作为计算举例:
且 xi
Ai f i Ai fi
已知乙酸的沸点较高,不能进入到塔内,故塔体内共有 3 个组分,即水、乙醇、乙酸乙酯。
对其余各组实验采用相同的处理,可得到以下表格:
表 1:侧线采出样品的色谱分析结果
组分
四、实验步骤
1. 称取乙醇、乙酸各75g,用漏斗倒入塔釜内,并向其中滴加2~3滴浓硫酸,开启釜加热系统至0.4A, 开启塔身保温电源,开启塔顶冷凝水。每10min记下温度。
2. 当塔顶摆锤上有液体出现时,进行全回流操作,全回流15min后,开启回流,调整回流比为R=3:1 (别忘了开小锤下边的塞子),30min后,用微量注射器在1,3,5三处同时取样,将取得的液体进行色 谱分析,30min后,再取一次进行色谱分析。
乙酸乙酯
质量百分比 w2’ 峰面积百分比 A3’% 下段(230mm)
质量百分比 w3’ 根据上表分别绘制出 10:30 和 11:00 各个组分塔内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 2:10:30 塔内各组分浓度分布图
图 3:11:00 塔内各组分浓度分布图
如图所示,不同时间段分别在精馏塔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取样做色谱分析可知,原料乙醇在精馏塔 底部含量最多;而产物乙酸乙酯在精馏塔上部含量最多,水在全塔含量大致相同。随时间增加,产物含 量逐渐增加,反应物含量逐渐减少,反映了反应精馏可以起到分离产物和提高反应程度的作用。
(2)气液平衡方程
对平衡级上某组分i的有如下平衡关系:
每块板上组成的总和应符合下式:
(3)反应速率方程
(4)热量衡算方程 对平衡级进行热量衡算,最终得到下式:
三、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反应精馏塔用玻璃制成。直径20mm,塔高1500mm,塔内填装φ3×3mm不锈钢填料(316L),填料高度 1400mm。塔外壁镀有金属膜,通电流使塔身加热保温。塔釜为一玻璃容器,并有电加热器加热。采用 XCT-191,ZK-50可控硅电压控制釜温。塔顶冷凝液体的回流采用摆动式回流比控制器操作。此控制系统 由塔头上摆锤、电磁铁线圈、回流比计数拨码电子仪表组成。 所用的试剂有乙醇、乙酸、浓硫酸、蒸馏水。
3. 将加热和保温开关关上,取出产物和塔釜原料,称重进行色谱分析,关上电源,将废液倒入废 液瓶,收拾实验台。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误将废液当做乙醇加入反应釜,导致实验彻底失败,数据无法处理。
故不得不采用他组数据,所用数据为第四组李远,吴刚等三人数据,所用原始实验数据见李 远。本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见最后。
2、进行乙酸和乙醇的全塔物料衡算 塔顶产品的质量:m 顶==
塔釜产品质量:m 釜=以塔顶产品分析作为计算举例:
其他数据计算同理,计算结果如下
表 3:塔顶、塔釜产品色谱分析结果
组分
水
乙醇
乙酸乙酯
塔顶产品
峰面积百分比 A41% 峰面积百分比 A42% 平均峰面积百分比 A4%
质量百分比 w4
峰面积百分比 A51%
理论上剩余乙酸=-= 实际剩余乙酸= 原料总质量=+=
产物总质量=+= 4、转化率及收率的计算
乙酸转化率=[乙酸加料量-釜残液乙酸量]/乙酸加料量×100% =;
乙醇转化率=[乙醇加料量-釜残液乙醇量]/乙醇加料量×100% =乙酸乙酯的收率=产品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原料乙酸的物质的量×100%
={[×+×/88]/60)}×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