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 (2)

马铃薯 (2)

二、收获及贮藏(一)收获当植株大部分茎叶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甸茎分离,周皮变硬而厚,块茎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

种用块茎应提前5一7天收获,以避免低温霜冻危害提高种性。

(二)贮藏1.块茎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刚收获的块茎,呼吸作用旺盛,在5—15℃下所产生的热量可达30—50kJ/t·h,如果温度增高或块茎受伤感病等情况下,呼吸强度更高。

在贮藏期间块茎水分散发,经过贮藏,块茎约损失重量6.5%一11%左右。

新收的块茎,糖分含量很低,休眠结束时显著增高,萌发时由于自身消耗,糖分含量又下降。

块茎内淀粉含量在10—15℃下较稳定,10℃以下淀粉含量开始下降,糖分含量逐渐增加,如在0℃下长期贮藏,会引起糖分大量积累使块茎变甜,降低食用品质。

●微变对人体危害不大。

2.贮藏的基本条件和方法贮藏地点或贮藏窖,要具有通风、防水湿,防冻和防病虫传播的条件。

贮藏前将块茎分级和摊晾7—15天,进行“预贮”,使伤口愈合,薯皮紧实,降低呼吸强度。

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90%左右。

预贮后,剔除愈合不良的伤薯、病薯、畸形薯等,即可进行贮藏。

贮藏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1—4℃,最高不得超过7℃。

相对湿度以85%一95%为宜。

不能见光,以免积累龙葵素。

贮藏方法有架藏法、窖藏法两种。

●吃极少量龙葵素对人体不一定有明显的害处,但是如果一次吃进200毫克龙葵素(约吃30g已变青、发芽的土豆)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发病。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症状较轻者,经过1~2小时会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如果吃进300~400毫克或更多的龙葵素,则症状会很重,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以及瞳孔放大、怕光、耳鸣、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极少数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㈢马铃薯的“退化”与病毒病害马铃薯‘退化”,早在16世纪,马铃薯由南美洲引到欧洲时,人们就发现了一种通过种薯世代相传的特殊病态。

1676年,英国人安迪松称这种现象为“退化”。

从此,围绕所谓退化原因,经过近300年的研究、争论和探讨,终于搞清了所谓“退化”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病害。

病毒病害一般减产20%一30%,重者减产50%以上。

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比低纬度、低海拔地区较轻。

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发病原因种类:马铃薯的病毒病害种类多种,我国常见的有卷叶病是由卷叶病毒(PLRV)引起,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PVX)或马铃薯A病毒(PVA)引起,条斑花叶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PVY)引起;皱缩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束顶病是由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引起。

这些病毒通过机械磨擦,蚜虫、叶蝉和土壤线虫等媒介传播侵染。

有的是一种病毒单一侵染,有的是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病毒侵染植株地上部后,逐渐向块茎移动,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世代传给后代。

原因:温度对传毒媒介(蚜虫等)有明显的影响,据调查,冷凉高海拔地区蚜虫少,而温暖低海拔地区则多;高温能使马铃薯自身的抗病性减弱,高温有利于病毒迅速侵染和复制,加重了发病程度,变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此外,栽培和贮藏过程中的其它条件,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毒侵染为害程度。

在相同条件下,由于品种的抗病耐病能力不同,有感病轻重之别。

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一)抗病育种培育具有高度抗病毒,经济性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是防止病毒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感染,给育种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在我国目前应以抗Y病毒和纺锤块茎病毒为育种工作的重点,并兼顾其它病毒。

长期栽培的品种,都对Y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如早熟种丰收白和白头翁等。

(二)建立马铃薯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和繁殖了一批优良的无毒种薯。

(三)生薯的利用在马铃薯病毒中,除纺锤块茎类病毒外,均不通过种子传播。

因此,利用实生苗繁殖种薯,可以排除病毒。

(四)治蚜防病防治蚜虫对防止卷叶病毒等的传播十分有效,尤其在马铃薯无病毒繁育体系中的各级种薯田,更应进行防治蚜虫。

(五)淘汰病株病薯马铃薯通过种薯带病毒传染,进行田间拔除病株,淘汰病薯,选留无病毒种薯等,对防止病毒病害的传播侵染有显著效果。

(六)调节播种期和收获期通过播种期和收获期的改变,使种薯形成期处于较冷凉的季节,躲过蚜虫大量繁殖和迁飞期,减少昆虫传毒机会。

一季作区可采用夏播留种,二季作区可采用秋播留种,并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适当早收,以避免或减少病毒的传染。

外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

加工及销售过程一、材料与主要设备材料:马铃薯、棕榈油、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和调味料等。

设备:去皮机、切片机、漂烫机、油炸机、调味剂、脂肪抽提仪、鼓风干燥箱等。

二、工艺流程马铃薯→清洗→去皮→切片→冲洗→脱水→油炸→调料→冷却→整理包装三、操作要点(1)原料的选择:要求原料马铃薯的块茎形状整齐、大小均一、表皮薄、芽眼浅而少,淀粉和总固形物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

还原糖含量在0.5%以下(一般为0.25%~0.3%)、干物重以14%~15%为较好。

如果还原糖含量过高,油炸时易褐变。

污染因素及解决方法:1·因素:阳光,气温,相对湿度,储藏室环境卫生,天气状况等2·方法:①挑选马铃薯时注意:个形大而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无机械损伤,不带毛根,无病虫害、粗皮、腐烂、热伤、冻伤、变黑,无发芽、变绿和焉萎现象.②温度的控制,相对湿度的控制,消毒杀菌,二氧化碳的抑制,减少经常性出入,抑芽药物的应用,勿曝晒。

例:药物贮藏法:贮藏中采用青鲜素(MH)或萘乙酸甲酯等药剂处理,可以抑制或减少发芽,还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并能防腐。

●对人体危害:发芽的才会土豆发芽会产生一种叫龙葵素(又称茄碱)的毒素。

质量好的土豆每100克中只含龙葵素10毫克,而变青、发芽、腐烂的土豆中龙葵素可增加50倍或更多。

吃极少量龙葵素对人体不一定有明显的害处,但是如果一次吃进200毫克龙葵素(约吃半两已变青、发芽的土豆)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发病。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症状较轻者,经过1~2小时会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如果吃进300~400毫克或更多的龙葵素,则症状会很重,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以及瞳孔放大、怕光、耳鸣、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极少数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2)清理与洗涤:首先将马铃薯倒入进料口在输送带上拣去烂薯、石子、沙粒等。

清理后,通过提升斗送入洗涤机中洗净表面泥土污物后,再送入去皮机中去皮。

污染因素及解决方法:1·因素:输送带,提升斗,洗涤机的污垢或虫卵粪便等,或存在清洁时的残留物,如白猫洗洁剂,84消毒剂等2·方法:保持机械的清洁,反复清洗机械,把污染减到最低。

●对人体危害:人吃了残留虫卵粪便会发生病急、恶心、头昏、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吃了残留清洁剂消毒剂之后会上吐下泄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等。

(3)去皮:采用机器摩擦去皮方式,一般投入30-40kg,去皮时间根据原料的新鲜度而定,一般为3-8分钟,去皮后的马铃薯要求除净外皮,外表光洁,去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去皮过度,增大损失率。

污染因素及解决方法:1·因素:机器摩擦去皮时机器的污垢或虫卵粪便等,或存在清洁时的残留物,如白猫洗洁剂,84消毒剂等。

2·方法保持机械的清洁,反复清洗机械,把污染减到最低。

●人吃了残留虫卵粪便会发生病急、恶心、头昏、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吃了残留清洁剂消毒剂之后会上吐下泄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等(4)切片与漂洗:手工刀切薄厚不均,可用木工刨子刨片。

若用切斤机械,大多采用旋转刀片。

切片厚度要根据块茎品种、饱满程度、含糖量、油炸温度或蒸煮时间来定。

注意力求切片厚度一致,防止因切片厚度不一,造成产品颜色不均。

切好的薯片可进入旋转的滚筒,用高压水喷洗,洗净切片表面的淀粉。

污染因素及解决方法:1·因素:在马铃薯上的大肠杆菌污染,机械污染。

2·方法:对马铃薯要彻底清洗,必须使残留低于国家标准,还要保持周围环境卫生,机器的清洁。

●人吃了残留虫卵粪便会发生病急、恶心、头昏、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吃了残留清洁剂消毒剂之后会上吐下泄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等,一般在进食后1- 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5)护色:护色液的温度控制在80-100摄氏度之间,要达到破坏酶的活性,改善组织结构的目的,一般漂烫的时间为1-2分钟,另外在护色液中要加入少量添加剂。

1·因素:护色剂(柠檬酸,亚硫酸氢钠等)的残留过多。

2·方法:注意量的适中。

●若食用过多残留物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6)脱水:漂洗后的切片送入离心脱水机内将附在马铃薯片表面的水分甩掉。

污染因素及解决方法:1·因素:机器污垢或虫卵粪便等,或存在清洁时的残留物,如白猫洗洁剂,84消毒剂等,护色剂(柠檬酸,亚硫酸氢钠等)的残留过多。

2·方法:清洁,反复清洗。

●人吃了残留虫卵粪便会发生病急、恶心、头昏、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吃了残留清洁剂消毒剂之后会上吐下泄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等,一般在进食后1- 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若食用过多护色残留物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⑺油炸:马铃薯片的油炸,可以采用连续式生产和间歇式生产。

若产量较大多采用连续式深层油炸设备,该设备的特点是:能使物料全部浸没在油中,连续进行油炸。

油的加热是在油炸锅外进行的,具有液压装置,能把整个输送器框架及其附属零件从油槽中升起或下降,维修十分方便。

实验证明,在较低温度下油省,马铃薯表面起泡,内部沾油、颜色较深,而在高温下则无此现象。

因此,油炸温度一般控制在180~190℃,不能高于200℃,油炸时间一般不宜超过l min。

对不同批次的马铃薯片应进行检查并作必要的调整。

要保证油炸制品的质量,对油脂有着严格的要求。

生产实践证明,用纯净的花生油、玉米油和棉籽油炸的马铃薯片比用猪油炸制的好,但是如果将猪油除臭、氢化和稳定处理后,其质量也不亚于棉籽油、玉米油。

其中以用花生油的质量最好,使用3个星期后,几乎没什么变化。

在生产过程中,炸制油要经常更换,马铃薯片吸油很快,必须不断地加入新鲜油,每8~l0h彻底更换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