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三大流派

欧洲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三大流派

.
西方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门专业科学,始于19世纪中叶,并在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法国派和英国派,20世纪前半叶,形成了意大利派。

一、国学派—风格复原
代表人物:作家梅里美和建筑理论家维奥莱·勒·迪克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卡尔卡松城堡
主要观点:“风格复原”。

认为应把建筑,包括它的局部在内,恢复到原来的风格,无论是在外表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应如此。

代表性文件: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

《纪念物保护法》(1887)
《历史古迹法》(1913)。

二、英国学派——“反修复”:
代表人物:拉斯金(J.Ruskin):
主要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对古建筑的“修复”。

他认为所谓“修复”即意味着破坏,而且是最彻底的破坏。

认为对古建筑的最佳保护方式便是加强经常性的维护。

代表性组织:英国艺术家莫里斯(W.Morris)于1877年建立古建筑保护协会。

代表性法案:193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城乡规划法》(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这是英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有关历史建筑的法律条文。

是英国建筑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部重要法规。

三、意大利学派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六个突出特点
1. 保留了众多的城市历史中心、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50年以上的建筑可被列入历史建筑的行列)
2. 拥有众多出自名家之手的在世界艺术史上拥有崇高地位的经典之作
3. 保存着众多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型考古遗址
4. 天主教文化的影响与色彩十分突出
5. 多样性与国际性比较明显
6. 保存的分散性和均衡性
意大利学派
代表人物: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意大利派兴起,波依多和贝尔特拉密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强调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要求对它们着眼于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
2、要求尊重文物建筑在存在过程中所获得所有历史信息(包括变动和增添的内容)并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
3、强调调查研究,以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为基础,反对修缮工作中的主观臆测;
4、只对文物古迹进行确有必要的加固和修缮,修缮的目的只是保护,并使后加内容在材料和特点上与原迹有所区别,避免可能有的哪怕是一点点的伪造;
5、强调文物建筑原有环境的保护。

这些都体现在后来的《威尼斯宪章》中。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