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一)政府机关及社会团体 国民政府遗址:似于今人民路(原国府 路)232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市人民政府四根高大的门柱,是原国民 政府的大门遗址,外表已经过装饰。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在今中山 四路36号市委大院内。该处原是法国天主教堂,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 政府行政院。 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蒙藏委员会和重庆卫戌司令 部旧址:在今中二路张家花园1号,原面向中山二路大街。该旧址建 于1935年,是义林医院修建。现为重庆市外科医院住院部,整个建筑 外观尚基本保持原貌。 国民政府监察院、考试院旧址:在今中山四路 11号原陶园内。现为重庆人民小学,原建筑多已拆毁改建。 国民政 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及最高国防委员会旧址:在今解放两路66号。该旧 址清代为川东地区最高军事机关重庆镇署,辛亥革命后改名重庆镇扰 府,陪都时期为中央军委,现为重庆日报社。原建筑仅残存军委礼堂 和张群旧居及其办公地。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在今
• 美国大使馆旧址:在今两路口健康路l号重庆急救中心内(原工人医院 住院部),现为重庆市计划生育研究所职工宿舍,尚基本保持原貌。 美国大使馆住宅旧址:在今李子坝嘉陵新路(原嘉陵新村)67号,现为 居民住宅,尚基本保持原貌。 美国新闻处旧址:在今两路口重庆村 57号,现为市教委使用,尚基本保持原貌。 美国合众社旧址:在今 中山二路原巴县中学内,现已拆毁改建为市体育馆。 美军司令部旧址: 在今人民路236号,班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建筑仅存一幢,尚 基本保持原貌。原航空委员会曾设于此。美军驻华总司令是史迪威。 英国大使馆旧址:在今领事巷11号,1984年拆毁改建为重庆市纺织 局。 法国大使馆旧址:在两路口,现无考。 法国领事馆旧址:在今 领事巷1号,1983拆毁改建为成都军区干部休养所。 澳大利亚大使馆 旧址:在今鹅岭公园内,现为公司办公大楼,尚基本完好。 土耳其大 使馆旧址:在今鹅岭公园内,现仅存平房一幢,渐失原貌。 加拿大大 使馆旧址:在今枇杷山后街53号,现为居民住宅已残破不堪。 比利 时大使馆旧址:在原牛角沱复兴面粉厂对面,现已不存。 荷兰大使馆 旧址:在特园,现无考。 日本领事馆旧址:在今临江门顺城巷8 号, 现为重庆市公安局宿舍,已日渐残坏。
• 。 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旧址:在今中山二路市文化宫内, 现尚基本完好。 中央军委调查统计局(军统)旧址:在今枣子岚垭69号 (原29号“漱庐”),现为市儿科医院职工宿舍,因年久失修,日渐残 坏。 中央银行旧址:在今道门口129号,现为第二商业局,尚基本完 好,该所为蒋介石、宋子文主办。 中国银行旧址:在今新华路45号, 现为朝天宫大酒楼,室内外装饰一新,但结构、形体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交通银行旧址:在今打铜街14号,是一幢仿文艺复兴式建筑,现 为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尚基本完好。 (二)外国在华机构 韩国 临时政府旧址:在今莲花池38号,共有楼房4幢,现为“大韩民国临 时政府陈列馆”,尚基本保持原貌。 同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部旧址: 简称“盟军司令部”,在今中山三路152号,于1991年4月3 日拆除。 同盟军招待所旧址:俗称美军招待所,本名嘉陵宾馆。在今李子坝建 设新村18号,已于1987年拆除改建新房。 苏联驻华大使馆旧址:在 今枇杷山正街104号,现为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楼,尚基本保持 原貌。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在今沧白路69号,原沈芷仁公馆, 渐失原貌。 苏联塔斯社旧址:在今枣子岚垭73号,已于1991年7月拆 毁改建中。社长罗果大。
• 家岩50号,对外称“周公馆”。现为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分馆, 尚基本保持原貌。 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在今两路口新村5号(原中 山路新村3号),即宋庆龄旧居。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小民革)旧址:在今领事巷14号(原10号),即原康心之公馆内。现为 市物资局幼儿园,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民主同盟总部旧址:在今上 清寺人民巷45号(原国府路300号),现为居民住宅,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农工民主党旧址:在今李子坝建设新村(原半山新村)125号,现 已拆毁改建为重庆川东化工原料公司仓库。 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 电台旧址:在今中山三路159号,现已改建为重庆市广播电台,内尚 基本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式。 航空委员会旧址:在今人民路236号,现 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建筑仅存一幢,尚基本保持原貌。 《新华 日报》营业部旧址:在今民生路240号,现尚基本保持原貌,为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大学旧址:在今管家巷4号(原28号),原为 古家院子,后办社会大学,社会大学停办后为明笃小学,现为市中区 人民政府机关事务局办公使用。原建筑仅存一幢,经多次维修改建, 渐失原貌。 中央研究院旧址:在今人民路239号,现已拆毁改建为重 庆消防支队第四中队

解放西路112号,原是聚兴城银行,现为农贸中心,原建筑尚基本完好。今人 民公园l号附1号亦外交部用房,现为重庆市中区川剧团宿舍,原貌犹存。 国 民政府内政部旧址:在罗家湾现无考。 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在观音岩,现 无考。 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在今新华路47号,原是川盐银行,现为重庆饭 店,原貌基本完好。 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在上清寺交通巷一号,原彭泽大公 馆,现拆毁改建为铁路局宿舍。 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在今中山二路原川东 师范学校内,现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原建筑尚部分残存。 国民政府农 林部旧址:在今上清寺226号,原生生花园,现已改建为重庆川江电机厂。 国民政府粮食部旧址:在今文化宫附近,原康宁路,现已拆毁改建。 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在今人民路258号,原上清寺花冈,现为重庆市电话五 分局,原建筑仅存礼堂和张骧公馆(张骧为张群堂弟,曾任邮政局长。 国民党 中央组织部旧址:在今中山三路原巴县中学内,现已拆毁改建为市体育馆。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旧址:在今上清寺美专校街,原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内,现 已拆毁改建为市总工会宿舍。 国民参政会旧址:在今中华路174号,现为市 交通局办公大楼,尚基本完好。 国民政府中央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共作 委员会旧址:在今天官府8号(原4 号、7号),现为民居,因年久失修,已残破 不堪。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在今曾

德国领事馆旧址:在今和平路(原五福路),现己改建为重庆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驻地。德国领事于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后撤回。 (三)名人旧居 林森旧居:在今李子坝正街186号,原刘湘公馆,现为四川省造纸研究所办公 大楼,尚基本保持原貌。林森后迁居山洞林园。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 石旧居:原是张群公馆“尧庐”。在今中山四路36号(原德安里101号),现为 中共重庆市委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楼,尚基本保持原貌。1945年国共两党谈 判期问,从9月14日起,两党代表在蒋介石旧居共举行了8次谈判。建国后, 两南军区政委邓小平曾居住于此。 宋美龄旧居:在今中山四路36号(原德安 里103号),现为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办公大楼,尚基本保持原貌。1945年国共 谈判期间,两党代表从9月27 日起,在宋美龄旧居共举行了4次谈判。建国后,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两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曾在此楼居住。 宋庆龄 旧居:在今两路口新村5号(原中山三路新村3号),现为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尚基本保持原貌。这幢楼房原是国民政府外交部接待站,后来让给宋庆龄居 住的。 宋子文旧居(怡园):在今上清寺四新路19号,现为上清寺派出所。该 旧居为仿哥特式建筑,现尚基本保持原貌。 史迪威旧居:在今李子坝嘉陵新 路63号(原嘉陵新村宋子文公馆),现为重庆史迪威旧居陈列馆,保存基本完 好。顶上一层是解放后新增加的。 孔祥熙旧居(范庄):在今人民路256号,现 为市人民政府第二招待所,尚基本保持原貌。 戴传贤旧居(陶园):在今中山 四路11号,现已改建为人民小学
• 。 陈立夫旧居(高庐):在今人民路217号,现己拆毁改建。 陈果夫旧居(衡社):在学田湾,现无考。 陈布雷旧居:在 今中山三路山益村4号,现已拆毁改建新房。 陈诚旧居: 在今胜利路187号,现为科技情报所宿舍,尚基本保持原 貌。 程潜旧居:在今中山三路164号,现为居民住宅,渐 失原貌。 孙科旧居:在今李子坝嘉陵新村189号,现为重 庆印制二厂职工宿舍。1987年印制二厂将孙科公馆按原来 的形式维修,建筑结构改变较大。 冯玉祥旧居:在今嘉 陵桥东村38号,原特园康庄2号,是一幢中两合璧式砖木 结构建筑,二楼一底。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李宗仁 旧居:在今枇杷山正街93号,现为重庆市图书馆资料部, 尚基本保持原貌。 白崇禧旧居:在今李子坝团结新村9号, 现为居民住宅,渐失原貌。
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939年该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 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来西亚等国的 同盟军作战。作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 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 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 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 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 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 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信息中心。
• 李公朴旧居:今马鞍山28号,现为居民住 宅, 基本保持原貌。 陶行知旧居:在今管 家巷4号(原28号),现为重庆市市中区人民 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经较大的维 修后,已渐失原貌。 章伯钧旧居:今李子 坝建设新村125号,原半山新村3号,剪伯 赞住4号,现均已拆毁改建为川东化工原料 公司仓库。 史良旧居(犹庄):在今枣子岚垭 98号,建国后为居民住宅,于1991年拆毁 改建。 0
• 关于迁都重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1、重庆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市区四周环山, 主城半岛长江和嘉陵江环绕,东面又有三峡和大巴山作天 然屏障,易守难攻。 2、重庆为长江上游航运交通枢纽, 交通便捷。 • 3、重庆所在之四川省自古就被美誉为“天府之国”,土 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国民 政府迁都后,重庆从一个中国西南的小城一跃成为当时中 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中心之一。同时,重庆也承担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由于地势阻挡,日本陆军无法进入四川盆地,遂改变战略。 1938年2月18日起,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重庆展开“航 空进攻作战”,为期近6年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 庆大轰炸”。至1943年8月23日轰炸战略停止,重庆市损 失惨重,仅市区市民死亡11889人,受伤14100人,房屋 毁坏17608栋,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市区工商界的直 接损失就达500万美元以上。史学界最新的统计数据为: 死亡2.36万人和受伤3.78万人,共6.14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