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打印版 (1000字)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打印版 (1000字)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
五邑侨乡文化的研究
——陈白沙纪念馆的历史研究
摘要:通过到陈白沙祠的参观,去感受陈白沙对五邑地区的人民的影响,
学习陈白沙的精神和思想,了解陈白沙的生平,对陈白沙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陈白沙,陈白沙祠,陈白沙的思想及对后人的影响
一、研究主题:
《陈白沙文化对后人的影响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陈白沙学术思想和“白沙精神”对五邑地区人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带着这
个问题,我们小组决定于2013年11月2号下午去陈白沙纪念馆也就是陈白沙的故居进行了实地考查研究,深入了解陈白沙。

三、研究人员分工和步骤
班级:120906
时间安排:(1)第九周:?小组成员讨论,确定研究主题、研究地点、研究人物。

成员分工,确定参观陈白沙祠的时间
(2)第十周:?小组成员集体到陈白沙参观学习,拍照
整理照片,制作ppt,搜集和整理有关陈白沙的资料
(3)第十一周:撰写近代史论文
(4)第十二周: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最后检查,ppt的演讲
四、课题研究体会
2013年11月12号下午两点,烈日当头,周围一片死的沉寂,我们小组一行人怀着激动而又严肃的心情,骑着自行车,开始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之旅。

要研究一位历史人物,首先要了解人物的背景,生平以及伟大成就。

陈白沙
(1428—1500)即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
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故人称白沙先生,祖籍广东省江
门市新会区都会村人。

陈白沙,明代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主张学
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
史称“江门学派”,这个学派对当时的整个江门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陈白沙一生写过很多著名的诗集,如《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
《此日不再得》等,激励着当代青年认真求学,奋发上进,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
沙子全集》。

陈白沙以“学贵自得,以自然为宗”的思想体系开明朝儒心学先河,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

陈白沙生前被
人们尊称为“大儒”、“圣人”,他辞世后60年,当时的皇帝祭祀孔庙时,追
谥他为“文恭公”,在广东历史中仅有白沙先生获此殊荣,故有“岭南第一人”
之称,他的学术对岭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陈白沙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西37号,占地面积18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是一座以保护明代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庭院
式历史名人纪念馆,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

该馆以建于明代的白沙祠
和木石牌楼为主轴,正前方是白沙先生铜像广场和陈白沙纪念馆的新建牌楼,馆
内有贞节牌坊,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后院庑廊以及陈白沙事迹陈
列室的三个展区,常年展出陈白沙的事迹及墨宝等。

1985年,江门市政府拨款
大修陈白沙祠并辟为陈白沙纪念馆,同时将该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江
门市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在组长的英明领导下,不到十五分钟,我们便到
了目的地——陈白沙纪念馆。

纪念馆正门,高大而宏伟,可以看得出五邑地区人民对陈白沙先生的敬仰与
爱戴之情,站在陈白沙纪念馆门口的那一刻,我们内心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敬
畏之情。

同时,我们也很激动,因为我们即将展开一场历史之旅,深入了解陈白沙,解开陈白沙先生的历史之谜,展开我们的研究话题。

一进馆内,我们就看到纪念馆院内正中央陈白沙先生的铜像,旁边还有用陈
白沙先生手迹刻的匾联和碑刻——千秋仰止。

虽然铜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的侵蚀,但依然不减当年的宏伟气势,透过铜像,我们依稀可以感觉到陈白沙先
生的崇高文化修养、治学态度、哲学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仿佛陈白沙先生此刻就在我们身边讲学。

走到陈白沙先生铜像的正后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壮观的木石结构牌楼
——贞节牌坊,该楼三层高,楼上有屋檐,屋檐下面有玲珑致密的斗拱、枋椽及
精美的瓦面雕饰,具有鲜明的明朝艺术特色。

陈白沙先生父亲早逝,母亲林氏夫
人从24岁起便开始守寡,含辛茹苦将陈白沙兄弟两人抚育成人。

明朝宪宗皇帝
为表彰林氏夫人的事迹,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下诏修建了这座牌楼,牌楼
故又名“贞节牌坊”。

整座牌楼结构严谨雄伟,颇为壮观,是广东保存较完整的
精巧明代牌楼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牌坊后面是春阳堂,陈白沙先生读书和讲学的地方,是为纪念陈白沙先生生
前读书和讲学的处所“春阳台”而命名的。

整个檐廊结构严谨,布局和谐,装饰精
细,风格庄重,艺术优雅,为江门绝无仅有的古建筑。

春阳堂的大门上面有匾额,
书“圣代真儒”四字,这四字强劲有力,可看出后人对陈白沙先生的学术修养的肯定与敬仰。

继续前进,我们便到了贞节堂。

该堂面宽进深各三间,四柱抬粱与穿斗混合
式粱架结构。

此堂为纪念陈献章母亲的贞节事迹,命名“贞节堂”,为祭祀陈献
章父母之所。

可见,陈白沙是一个孝子,忠孝两全啊。

再往里面走便到了纪念馆的最里面——碧玉楼。

碧玉楼,四拄抬粱与穿斗混
合式粱架结构,楼高二层,有檐廊,布局严谨。

楼前有两棵桂花树,枝叶繁茂,
小鸟咿呀。

碧玉楼原本是陈献章的故居,陈献章为当年失而复得祖传之碧玉,喜
而建楼志庆,有诗句:“碧玉久忘今复见,白云朝出暮还来”,作藏玉之所。


内家居简单,装饰简朴,这也反映出了陈白沙先生官场上的清廉。

其实,陈白沙文化对五邑地区人民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早就在1920年,为
了纪念陈白沙,五邑人民在新会圭峰山玉台寺侧、“三君墓”上方的白沙讲学亭
故址上,修建了“白沙讲学亭”。

此地是陈白沙先生当年讲学之地,陈白沙先生
经常到圭峰山上为学生们讲学,闲暇时候还经常一个人爬上讲学亭细细品味古
书,钓鱼,过着与世无争,安逸的田园般生活。

《新会县志》有载:玉台寺“其
东为小庐山,有庐山精舍,白沙先生讲学其中??明末废为榛莽。

”白沙讲学亭
依岩壁而筑,颇为惊险,有8柱顶盖,长方形、若凉亭状,是李淡愚先生函请旅
居越南华侨谭雨苍捐资兴建的。

李淡愚先生亲自撰联云:“讲学在名山,出北郭
而来,陟彼崔嵬,预留我辈登临地;重阳赴高会,望南洋以外,有人风雅,为筑
千金纪念亭。

”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侵蚀,但讲学亭依然伫立在峭壁上,每
年都有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爬上圭峰山,为的就是目睹其芳容。

在参观的最后,我们小组成员在贞节牌坊前面一起拍照留,纪念这次不平
凡的经历。

走出纪念馆,我们的内心仍然被这里浓浓的历史气息浸染着,迟迟不
能平静下来??
今年是陈白沙诞辰585周年,为了继承和发扬白沙思想,弘扬白沙文化,打
造“岭南儒城”,积极推进当地文化建设,蓬江区政府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
新局、江门日报社、江门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2013陈白沙文化节暨蓬江区纪念陈白沙诞辰585周年系列活动”。

早在
2010年,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就创办了白沙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三届,值今年陈白沙诞辰585周年之际,蓬江区政府决定将该活动升格为陈白沙文化节。

升格
之后,纪念活动的规模更大,有七大系列活动,包括开幕式、青少年开笔礼、“白
沙杯”蓬江区青少年书画大赛、“百米书画长卷现场挥毫”活动、陈白沙思想研
讨会、“白沙古琴”音乐欣赏会等。

其中,蓬江区环市中学、白沙小学今年分别
更名为陈白沙中学、陈白沙小学,挂牌仪式也是该系列活动之一。

陈白沙的思想言行,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其借鉴意义.有
些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这些活动的举办,无不说明了白沙文化、白沙精神对五邑人民的深远影响,人们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表达了对陈白沙先生的敬
仰之情,希望能把其文化和思想传承下去,进一步提升白沙文化,白沙精神,推
广白沙文化,让陈白沙文化走出江门地区,走向全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