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任五环》书籍的读书提纲解读
《信任五环》书籍的读书提纲解读
•
•
第二环:了解概念
暖场类问题——先破冰
• • 销售常见毛病:推销胁迫症 开场白的目的:不仅仅是距离,而是拉近双方心理距离,让客户感受到你是一个值得交流的 人,因此不用过于低姿态。 • 提问,需要从对方关注的内容问,而不是自己关注的事情问。 • 善于倾听,切忌抢话。 • 我们犯错误,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而是自以为知道。 • 自我介绍:我是谁,干什么工作,有什么经历,做过什么跟客户相关的工作。 例子:赵总,您好,我是张三,在UVW公司工作8年,一直从事冶金行业物流方面的管理 流程咨询。我在去年冶金行业年会上见过您。XX钢铁公司的田总建议我和您联系。因为钢铁 行业的铁矿粉和媒属于散装物料,连续进出,采购过程中计量、质检、结算灯流程非常复杂, 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经常发生一些损失。我们和田总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田总很满意,所 以他推荐我和您联系。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也感兴趣?(注意和客户点头、观察客户 反应,切忌自我陶醉) 分析:1、合理的自我介绍,说明我是谁,表明来意。 2、第三方例子,降低地处心理。 3、他人推荐的形象与地位 4、避免自我彰显、自我炫耀,注重客户感受 • 激发客户兴趣:列举客户可能关注的话题,或结合他们同类企业,相同岗位的人在业务上遇 到的问题以及已经处理的案例,说明自己曾解决过的问题,树立自己专业形象。 • 暖场话题:谈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留心观察“此时此地”,客户的工作成就,业绩特长, 客户关心的新闻,当下的一些热线话题,通过开放式问题打开客户的嘴巴,而非吹捧。 • “心灵共振”:我在来的路上还在想,这次见面您最关心什么 我在来的路上还在想,您希望我帮您做些什么呢? 我昨晚睡不着的时候还在想… 准备客户关注的问题清单
客户的概念:实现什么,解决什么,避免什么 概念是不断变化的。
行动承诺
• • • • • • 只有满足客户的概念(含个人需求),客户才会有行动。 每次拜访都要获得客户的行动承诺。 行动承诺现实合理的三个标准 1、客户职责权限范围内 2、客户能力所及 3、我们销售流程范围内且现阶段应该做的
第一环:拜访准备
注视眉毛和嘴之间
一般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但是不能盯着,可以在左眼 和右眼之间移动一下,或偶尔看一下附近的区域,再 回到眼神交流,最好要面带着善意的微笑。
眼角有细纹 一般三到五次,大约一秒一次,缓缓的点。
真正的笑,尽量别紧闭嘴唇 点头
同理心
• • • 沟通的613:肢体语言60%,语音语调30%,10%语句 他所表达信息的内涵=所说事实本身+说话人的情绪 真正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还要按照对方的思维,去考虑他为什么这么想, 是基于哪些信息,源于什么动机,通过怎么样的思维,如果得到这个结论。 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他的内心世界。 人们渴望被理解,但是一般不希望被同情。 理解并不代表认同。理解的目的是让彼此相互了解更深,从而找到更多的共 通点。 倾听的层次:1、听而不闻 2、心不在焉 3、听我想听 4、专注的听 5、将心 比心
信任五环
作者:夏凯(老寒)
招财猫的读书体会
• 在阅读《五环》的时候,刚好是霍建华版《笑傲江湖》播出的时候,当风清扬给令狐 冲讲独孤九剑,让他先记住招式,再忘记招式,这种奇怪的方式,N年前俺是不理解的, 总觉得是在故弄玄虚。但是如果把销售的技巧比喻成招式的话,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了。 五环里面的销售技巧,很多,暖场类问题、信息类问题、态度类问题、二踢腿,SPAR, CCS,GROW,四季沟通法,沉默是金…很有调理,但是犹如一条链一样,环环相扣。 要把五环运用起来,慢慢体会,慢慢记忆,逐渐运用,再随机应变,直到熟悉到忘记 其中的招式,只记得“忘我”的核心思想。五环,需要看一遍,两遍,三遍,粗看, 细看,再细细看。 对于五环里面“概念”的认识,不其然想起同期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唐僧拿着 那本儿歌三百首给鱼妖唱歌,歌唱得很动听,我们很感动,但是鱼妖受感动了吗?可 没有。为何?用五环的理论来分析,就是唐僧没有使用适当的技巧去获得鱼妖的概念, 想当然的给人家唱儿歌,怎么会有效果?五环应用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真是可以无 处不在。 阅读学习就是一个取经的过程,不要以为通过PPT的精华版,就可以有收获。要想获 得销售的真经,就必须如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挤出时间来打开书本,细细阅 读,每个故事,才能最后有所收获。
信息类问题——拨云见日
• 提问引发思考 • 信息类问题:目标是什么,现状是什么,客户希望怎么样。(客户可 能关心什么,就问什么) • 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客户才好回答,也更接近于客户的概念。 • 开放式的问题:了解客户现状、处境和期望,顺着客户的回答继续深 入,获得更多、更具体的信息。 • 例子:李主任,您考虑优化公司的服务器,是处于什么原因?您最关 注供应商哪些功能和资质? • 4W1H:Who 谁 what什么 when何时 where哪里 how(如何、多少、 怎么样) • 1、站在客户角度 • 2、针对具体业务或者情景 • 3、开放式问题
• •
• • • •
•
肢体语言
倾听 身体倾向说说话的人
二郎腿、四脚腿
哆嗦腿 抱胸 紧握双手或者交叉十指 手放嘴巴和下巴附近 手放在嘴唇之间 食指拇指分开摸下巴两侧 注视额头
防卫姿态
心不在焉、自以为是 防卫 拘谨、焦虑、消极、否定 一边思考一边倾听 感到压力 思考对方建议的同时,也在总结自己的结论 对方会感觉到敌视或权利的威严,会有被威逼和胁迫 的感觉,气氛变得更严肃,还想让”讨厌的人“立刻 闭嘴
•
•
常见的销售类型
• • • • • 菜鸟 小朱(猪):撞 顾问销售 小杨(小羊):嘴 关系高手 小牛:靠胃 勤奋的小马:靠腿 悠然自得的小熊:靠磨
常见销售反馈的常见问题
• • • • • • • • • • • • • • 1、不知道如何找客户,发掘商机 2、即使有商机,却难约到客户 3、约到客户见到高层却不知道说什么 4、盲目请专家老大出马,砸了项目 5、客户说没需求,或者客户不紧不慢,项目进度缓慢) 6、客户不认可产品和方案、价格,如何清晰告诉客户我们优势 7、搞不清楚客户的真实预算 8、为什么总是我推客户,而不是客户推我? 9、如是让客户牵着走,而不是让客户跟着我们走? 10、客户说好,结果没行动,如何让客户真正支持我 11、怎么应对竞争对手的低价竞争(小牛) 12、客户明明知道对手不行,为什么还要选择他? 13、客户看我就是个光想挣他们钱的销售?如何取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 12、不知道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购买的理由与产生
• • • 表面原因(众所周知的理由):产品和方案的特性、优势、价值 内在原因:某种诉求、感觉和期望 购买的产生:某个变化或者某个事件的发生,导致我们有了想改变现状的想法 1、认识性思考:外在变化或者信息刺激个人动机分析产生改变现状的意识或冲 动(例子:人起床;装修后买新电视) 2、发散性思考:理性思考怎么办,考虑各种可能形成行动标准或解决方案 3、优选过程、聚敛过程:选择最符合他的要求和标准的,并据此作出• • 个人的动机和态度是概念的核心和原动力。 态度的形成来源于处境。 态度是主观的想法,是个人的得失和感受 即便相同的处境和需求,不同的态度和动机也会导致不同的行动。 问态度的方式:
了解态度 了解情感 了解观点 “干什么” “怎么办” “哪一个”
了解反应
“描述”
倾听了解概念
• • • • 不要预测客户的答案,提问是为了接收信息,而不是讨论答案。 客户思考,才能让自己更清楚对方的概念。 避免提问操纵症(人丛内心深处不希望被操纵,被控制,被束缚的本能反应是反抗), 提问得到的信息越意外,越能帮你搞清楚客户的概念,不在你控制下的沟通,才是最 有效的。 客户是感性决策,寻找理性依据加以证明。客户的感觉源于销售对他们的关注,关注 和倾听会让客户感觉我们很有魅力。 销售如果放纵自己的冲动,就会忽略客户的冲动。 倾听第一个要准备的是“倒空”的心态: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是倾听的开始。倒空 的除了固有的想法,还要倒空自己预设的答案。 倾听的回应:“啊”“恩”“是”“哦”“明白”“好啊”“真的吗?”“原来是这 样”“说说看”“哦是吗?” 追踪式回应:当听到客户说到了某些关键信息,针对那些信息进行追踪和深入发掘, 让客户讲得更透彻。比如“你能讲的具体点吗?”“你能举个例子吗”“你能给我讲 讲当时的具体情况吗?”做到“无我”的倾听回应。 征求看法式回应:探索对方的概念,更好了解他的态度和概念,比如“你是怎么想的” “你怎么看”“你觉得怎么样”,让他把公开的表面信息下的潜台词说出来,帮他拓 展思维。 极限式回应:征求用户的看法,问客户“最”的问题,明确客户最关心、最顾虑的问 题,也能帮助客户发现最关键的需求,让其思考更深入,更聚焦。 魔法师回应:移开限制思维的障碍,引导他突破思维障碍,进行发散性思考,进行更 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
第三环 呈现优势
如何看待竞争对手
• 竞争对手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客户怎么看,对客户有什么影响。一切竞争的化解之 术,就是盯住客户,盯住客户的概念。 • 销售必须找到方案与客户的概念之间的结合点,并把两者关联起来。 • 做出决策那一霎那是感性的,而分析比较的过程是理性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决策那一 霎那,更重要的事参与客户理性分析、比较的过程。销售应该影响的事客户的 分析、 选择过程,从而影响客户一霎那的决策。 • 客户为什么已经选中了供应商还要再邀请更多家进行评估? 1、需要别人看到自己工作勤奋; 2、制度上规定必须货比三家; 3、客户需要验证自己的决定; 4、客户还想多了解一些其他问题; 5、让其他人参与评估,可以换取对自己的认可。 客户通过对比发现差异,把这些差异和自己内心认为重要的标准作比较,从而决定最 终买谁。销售要了解客户已有的标准,给予这些标准,帮助客户通过比较发现差异点。 帮助客户发现差异,是客户自己发现的,我们只起辅助作用。 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和客户一起寻找优势。比如客户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概念,我们和客户一起分析,怎么才能 实现它的概念呢?需要哪些差异点呢?再把这些差异点和我们产品或方案的优点作关 联,和客户一起找到我们的差异优势。只有客户认为重要的差异,才是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