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版)

高一化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版)

练习题1、用酒精灯或电炉对下列实验仪器加热时,可以不用垫石棉网的是()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蒸馏烧瓶解析:烧杯和蒸馏烧瓶,在被加热时因受热不均匀而易炸裂,放在火上加热时,要加垫石棉网。

答案:BC。

点评: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用于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坩埚、蒸发皿、燃烧匙等。

其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等;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启普发生器、集气瓶、量筒、试剂瓶、广口瓶、集气瓶等。

2、已知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AgCl↓+KNO3。

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⑴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⑵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⑶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①;②。

⑷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①;②。

解析:结晶的方法有两种:(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

答案:(1)加速固体溶解;(2)硝酸银;(3)①液体没有沿玻璃棒流下;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

3、现有①MgSO4,②Ba(NO3)2,③NaOH,④CuCl2,⑤KCl五种溶液,不加任何其他试剂,可鉴别且鉴别的先后顺序也正确的是()A.④③①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②③①⑤解析:根据溶液颜色,可判断出CuCl2溶液(为蓝色,其它均是无色的),将CuCl2加入其余四种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可鉴别出为NaOH,用NaOH溶液与另外三种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鉴别出为MgSO4溶液,再将MgSO4溶液倒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NO3)2,另一种即是KCl溶液。

答案:A4、以下四组物质的水溶液,需要对各组中的溶液进行鉴别,其中仅用溶液间的两两混合就可以鉴别的是:()A.HCl、Na2CO3、Na2SO4、BaCl2B.BaCl2、AgNO3、CaCl2、HNO3C.NaOH、Na2SO4、Ba(NO3)2、HCl D.MgCl2、Na2SO4、Ba(OH)2、KOH解析:在A项中,两两混合后,能与两种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是BaCl2溶液,与之不反应的是盐酸,两种溶液分别是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现象的是Na2SO4溶液。

故A可以;在B项中,只能鉴别出AgNO3溶液和HNO3溶液,不能再把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区分开;在C项中,只有Na2SO4溶液和Ba(NO3)2溶液相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又不溶于NaOH溶液和HCl溶液,故不能鉴别;在D项中,MgCl2、Ba(OH)2分别作为滴加试剂与其他物质两两反应时,均会与一种物质产生沉淀,两种物质无明显现象,故无法鉴别。

综上所叙,答案为A 。

5、试设计一装置将CO2和CO进行分离并得到干燥的CO2和CO,并说明操作步骤和所用的药品。

画出装置图。

解析:要将CO2和CO分离并得到干燥的气体,可根据两种气体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选择适当的吸收剂,先将一种气体吸收,将另一种气体干燥,然后再将吸收的气体放出并进行干燥。

所以,应先用浓NaOH将CO2吸收,生成Na2CO3。

将不溶于NaOH的CO通过浓H2SO4干燥得到干燥的CO。

再将盐酸滴入Na2CO3中,将生成的CO2通过浓硫酸干燥,从而得到干燥的CO2。

6、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 )A.利用氯化钾与碳酸钙的溶解性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

B.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C.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法提纯分离操作的正确运用。

碘在酒精中溶解度远比在水中大得多,但酒精与水互溶,液体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将酒精与水组成的混合物蒸馏,只能得到含少量水的酒精,只有先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蒸馏才能得到无水酒精;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很小,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较大,当冷却法结晶时,随着氯化钠晶体的析出,同时也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对于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幅度不大的物质,一般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

7、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N2和N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A. l:l B. 23:14 C. 14:23 D.23:21解析:n(N2):n(NO2)= 1/28:1/46=23:14,所含原子个数比为23×2:14×3=23:21。

答案: B、D8、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解析:A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摩尔质量的数值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而与物质的多少无关;C中物质的摩尔质量只有当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中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H2的为2g·mol-1,D正确。

答案:D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OH-含10NA个电子 B.18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AC.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 D.1molH2SO4分子约含有1.204×1024个H原子解析:做此类题须明确原子或分子所含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离子电子数等于原子或分子电子数加上或减去所带电荷数。

1个OH-含10个电子,所以1molOH-含10mol电子,即10NA 个电子,A 正确;一个H2O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0个,所以1molH2O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错;1molH2O分子的个数为NA个,所以1molH2O分子的质量与NA 个H2O分子的质量相等,C正确;1molH2SO4分子含有2molH原子,即1.204×1024个H原子, D正确。

答案:B10、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2×10-7cm的立方体中含16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A.32B.65C.120D.150解析:由n=m/M和n=N/NA 可知m/M=N/NA,则解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为M=V·ρ·N/NA 。

据题意,若能求出160个原子的质量,则可求出NA(取值为6.02×1023 )个原子的质量,即1mol原子的质量。

160个原子的质量为:m=V·ρ=(2×10-7cm)3×5g/cm3=4×10-20g,则该元素的摩尔质量为:M=4×10-20g×6.02×1023 mol-1/160=150.5g/mol.所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150.本题的创新之处在于解此题思路是以“物质的量”作为“桥梁”,借“摩尔质量”来“引渡”。

答案:D11、判断正误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物质应是气体)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未指明条件标况)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

(√,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

(×,只在标况下)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

(×,不一定)12、在标准状况下,由10g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72L,则此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多少?解法Ⅰ: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①22.4L·mol-1(x+y)=6.72L(气体体积的关系);②28g·mol-1x +44g·mol-1y=10g(气体质量的关系);两式联立解之可得:x=0.2mol,y=0.1mol 。

即x︰y=0.2︰0.1=2︰1。

答案:CO和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解法Ⅱ:可以先求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然后借助于“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6.72L/22.4L·mol-1=0.3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10g/0.3mol=100/3。

CO 28 32/3100/3 =2/1CO 2 44 16/3 即二者的分子数之比为:2/113、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 1mol/L 的稀硫酸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若物质的量浓度为C 2mol/L ,则C 1和C 2的关系为 : A .2C 1=C 2 B .2C 1﹥C 2 C .2C 1﹤C 2 D .C 1=2C 2 ( ) 解析: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1.0g/cm 3,令a% 、2a%两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根据关系式:C=1000ρw/M ,得到C 1/C 2=ρ1/2ρ2,ρ2>ρ1,所以2C 1﹤C 2。

答案:C14、已知某饱和溶液中的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从上述条件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A .④⑤⑥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⑥D .②③④⑤解析:在选项A 中,通过⑤(设溶解度为Sg )可知溶解度溶解度=溶液溶质+g m m 100)()(,当m(溶质)=S g时,则对应溶液质量为:(100+S )g ,然后运用公式可得:溶液密度=溶液,溶质摩尔质量=溶质gS V Sg n )100()()(+,从而可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