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白居易这样论诗: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
考试目标与范围
范围:采用与所选教材中的古诗
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词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2006年浙江省中考例题
第三个方法: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 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
(1)、月亮: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圆月代表团 圆。残月代表分离。) (2)、 柳: 表惜别。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 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 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思考:“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 否矛盾?为什么?
(2)修辞手法的运用
李白《秋蒲歌》首句”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此句中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情景交融的手法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 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 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 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 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齐己的 《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 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张桔轩有诗云: “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 “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 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 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中考诗歌鉴赏题具体考点有:
1、初步领会诗歌表达的内容和 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诗词中的语言和 创创作技巧。
诗,如情如思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பைடு நூலகம்
惊 起 一 滩 鸥 鹭
争 渡 , 争 渡
误 入 藕 花 深 处
兴 尽 晚 回 舟
结合上述诗歌和平时的积累,你认为诗 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哪常见的类型?
第一个方法:抓诗歌题目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钱塘湖春行》 《游山西村》
第二个方法:抓诗歌作者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岑参 王昌龄 高适:边塞诗人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派诗人 陆游:爱国诗人 苏轼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 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
(3)、松: 坚贞高洁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6)、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7)、莲:表示爱情
诗,如画如梦
动词:
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 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3)数量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 入梅花永不见。”
虚词: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 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 学效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 阁序》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 大为减色。
诗,如歌如诉
关于诗词的艺术手法
⑴动静互衬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体味出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浑然交融的特点 吗?
(4)填蓄空白技巧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问:“在前六句中, 诗人已经把西湖的出色描绘的十分美好,在 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中的白沙堤。至于白 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 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 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帘透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 现“幽静”的词语有( ),( )。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 还有什么特点? 第一题考查根据诗歌内容筛选词语的能力。答案: 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 第二题主要根据关键词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答 案:清凉。
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长亭送别、思乡怀人、 怀才不遇、大好河山……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 情呢?
1、抓诗歌题目 2、抓诗歌作者 3、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 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
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忧愁、寂寞、伤感、 孤独、恬淡、闲适、欢喜、欢快、离愁别恨、 憎恶、激愤、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