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贫富差距调查报告篇一: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调研报告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调研报告序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重要对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 以使人们能够更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收入差距。

关键词: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三步走”的第二步一一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

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

可是就在我们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奋斗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

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

现在中国收入差距大体可以分解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不正当收入差距。

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以及对出现此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地区差距现状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

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 (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 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 1994 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 XX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1, XX年达到:1, XX年扩大到:1,而XX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之比继续扩大为:lo如果把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和城镇居民享受的福利也考虑进来并将其货币化,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6 : lo中西部与东部的收入绝对差额由79元,8元扩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别扩大了29倍和231倍。

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地区差距变化针对这种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有人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放到全球来认识,按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美元值,可划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

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两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上等收入地区,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26%o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低收入地区。

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790美元),人口约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

二、地区差距原因1.历史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

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

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

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

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

2.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分布于中部地区,%分布于西部地区[2]。

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3.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发展,它会拉大受过教育者与未受过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据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

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这种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构成了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4.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

从地理区位上讲,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码头、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并且与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相比邻,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

同时,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适宜生产及生活,这些都使得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一种比较优势,从而能够先行一步。

三、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利影响1・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统计表明,消费平均每增加1%, GDP就会相应平均增加%。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农村居民产生消费紧缩倾向,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使农村居民地位更低、机会更少,其人力资源不仅得不到应有开发,甚至出现相对和绝对地萎缩。

3.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是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部分农民贫困同非法致富形成巨大反差,致使一些人弱化了对改革的信心与支持力度,产生了“怀旧”心理。

增加了改革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4.长期存在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得农民怨声载道,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的稳定增长,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解决方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

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

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二)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

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

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

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三)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

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转载于:小龙文档网:贫富差距调查报告)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

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上述是对中国现阶段存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出现收入差距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的两重性,客观分析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区分正常因素与非正常因素。

XX年中国两会的召开,代表们就收入差距提岀了好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农民负担的减轻,一定能够消除各种不正当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使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XX[K].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XX.[2]王云珠•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J]・晋阳学刊,XX, (2)・篇二:贫富差距调查报告关于贫富差距影响调查报告学生:魏嘉泽学号:051109202时间:XX—02—27地点: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成员:组员目的:调查贫富差距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益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平均主义的局而逐渐被打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为了了解我们现在贫富差距的现状,我们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对大学城附近,已经余山,松江新城等地区进行了一次走访。

在这些地方,我们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东西,在不断的建设的松江区里面,富裕的地方,高楼林立,而在一侧,不断出现的一座座矮房子。

有的房子破旧不堪,甚至只能避风,不知道里面是否有人居住,不过如果是有人居住的话, 那么,这个的确是很悲催。

在高楼里,每平几千上万的房子,一样有人能掏钱买下一栋栋的商品房,而其他的人只是在不断的按揭按揭中,更有的是生活在街头巷尾,不断的靠乞讨来生活,我们先不说他们是不是真的就是行乞,如果一个社会的资源分布均匀的话,社会福利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状态下的话,那么,应该不会出现这么一种差距,穷者越穷,富人越富。

同样的现象在校园中也随处可见,作为一名大学生, 在校园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学生。

可能这也是两个差距比较悬殊的阶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