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5章
7
四、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是指在跨国公司集团内部,总公司 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劳务或 技术交易时所制定的不同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 以谋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跨国公司运用转移定价, 主要有以下目的: (一)逃避税收 (二)逃避风险 (三)对付外汇管制 (四)获得竞争优势 (五)减少麻烦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1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者小岛清于1977年发 表论著《对外直接投资论》,系统地提出日本式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该理论被称为“边际产业扩 张理论”。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2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用劳动与经营资源代替H-O模型中的劳 动与投资要素,将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 的差异联系起来,研究得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的基本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 者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 小岛清把对外直接投资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劳 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和销售国际化型 等四种类型。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7
四、贺希模式
如果一个位于A国的公司,想满足B国市场的 需求,它可以向B国出口,也可以向B国投资建厂, 用在当地生产的产品满足其市场需求。贸易和投 资之间的取舍,取决于以下各变量之间的比较。 1.Pa和Pb分别代表在A国和B国的生产成本 2.K代表企业的专门知识和无形资产收益 3.M代表出口的销售成本超过国内销售成本的差额 4.C表示管理和协调国外经营活动的额外成本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8
四、贺希模式
如果 Pa+M<Pb+K和Pa+M<Pb+C 那么,A 国企业就通过出口来满足国外市场 的需求。
如果 Pb+C<Pa+K和Pb+C<Pa+M, 这时A国的企业就可在B国投资,用在B国生产 的产品来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5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四种因素影响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实 现中间产品的内部化。 1.行业特定因素 2.国别特定因素 3.地区特定因素 4.企业特定因素 他们还认为,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有两种基本 形式: 一是技术等知识产品市场不完全; 二是零部件、原材料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前 者产生水平一体化的跨国公司,后者产生垂直一体 化的跨国公司。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22
六、小规模技术理论
威尔斯 1983 年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探讨了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竞争优 势问题。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的动因有保护出口市场、突破配额限制、谋求低 成本、加强种族纽带、分散资产及其它因素;发展 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虽然“走出去”势头发展迅猛, 但它们并不具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雄厚的资本、 技术以及经验,它们赖以参与国际竞争的竞争优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规模制造和密集使 用劳动的制造技术优势;(2)使用当地资源和生产当 地所需产品的优势;(3)接近当地市场的优势。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6
四、贺希模式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贺希在《国际贸易和公 司的理论》中,提出了一种选择模型来说明国际投 资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贺希把影响国际经济活 动形式选择的变量分为4组: 1.比较生产成本 2.公司特定优势 3.出口销售附加成本 4.国外生产的协调和管理附加成本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23
七、战略联盟理论
(一)技术协调论 理查森认为,公司之间的合作起因于对他们 各自所从事的不同职能而又彼此关联的经济活动 加以协调的需要。在一个囊括了大量研究、开发、 设计、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业里,不同企业专业 化从事特定的经济活动,分别积累着各自的知识、 经验和技能。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三、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
四、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3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联合国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中对跨国公司进行了定 义,“守则”认为跨国公司应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素: 1.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 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 2.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 它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 3.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与 风险。 人们对跨国公司的一般定义为:跨国公司是以一国或几 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二个或两个以上的其它国 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国 外年销售额在数亿乃至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6
三、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
(一)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二)经营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技术和管理先进 (三)公司实行全球性战略 (四)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管理 (五)公司经营以一业为主,重视和发展经营的多样 化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世界经济概论
(第2版) 主 编 徐 松 副主编 陈小文 薛国琴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2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5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三)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 的重要手段 资本的国际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商品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第二是货币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第三是生产资本国际化阶段。
在以货币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时期,生产 资本的国际运动——在国外直接投资于生产资料进行 国际生产的同时,跨国企业的行为也开始了。
19
四、贺希模式
贺希提出了进行国际贸易的条件,如果在国内 的生产成本加上出口贸易成本低于国外生产成本加 上企业的特定优势,那么选择国际贸易比较有利。 如果A国的技术优势比较显著,它超过了国外生 产所引起的成本,或者国内生产成本较高,出口贸 易成本较高,那么投资将会有利可图。 在这个模型中,变量K、M、C起了关键的作用, 如果它们为零,就满足了H-O模型的最重要条件,因 而,生产地点和贸易流向就取决于各自的要素禀赋。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21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 具备区位优势,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国外投资场所。 因此企业只能将其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 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权 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则企业拥有的所 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加以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 国企业。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 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国直接投资 的基本前提。
2017/2/8
25
七、战略联盟理论
(二)市场权力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联盟合作协定背后 的驱动力是大公司企图寻求凌驾与操纵市场的权 力,限制竞争并形成市场位置的有效结构。市场 权力论暗示着合作各方皆为投机者的假设,该派 学者大都对联盟持谨慎态度。其实他们更推崇企 业优势内部化,联盟协作必然会阻碍有效的互相 学习和技术创新,甚至导致信任危机。因此,外 部结盟合作只不过是一种“次佳选择”而已。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4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 科技发展和生产的多样化,形成日益复杂的国 际分工和专业生产,为跨国公司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 世界各国的生产通过商品资本的国际运动进入 世界性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逐渐向外发展,渗透而走向国际化。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3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认为,日本以中小型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 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其多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 导向型,与东道国的国情相吻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 发展。 因此,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补的,属于 顺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美国以独资形式为主要 形式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其行业正是美国具有相对比 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目的是市场导向型,出 口由东道国的生产所取代,从而挤占了美国的出口贸 易市场,因此,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反贸易导向 型对外直接投资。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4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提出, 由加拿大学者拉格曼进一步加以发展。该理论认 为,中间产品(指知识、信息、技术、商誉、零 部件、原材料等)市场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 是由某些市场失效及中间产品的特殊性质所致。 为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市场, 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利用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 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 率的影响。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
2017/2/8 10
一、垄断优势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企业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 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2.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些 优势。 金德尔伯格将市场不完全或称不完全竞争市场 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并列出了市场 不完全的几种形式:产品市场不完、资本和技术等 要素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和政府的关税等贸易限 制措施造成的市场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