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中国反垄断法案例

5-1-中国反垄断法案例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相关内容 新浪网围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作了一个专
题调查,有35万人参加投票,28万人反对可口 可乐收购汇源,占投票总数的79%。持反对意 见的人认为这是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消亡,让人 感到痛惜。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民族品牌消亡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一些民族品牌被外资
第22条、第23条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市律师协会在2010
年1月15日发出联合声明,“限折令”涉 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并建议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 授认为,《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中的八 五折限价规则,违反《反垄断法》的多 项规定,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 选择权,不利于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图 书市场竞争秩序,因而是无效的。
第四,书店之间打折扣战。如民营书店和国有 书店之间的折扣战、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的折 扣战、新书打折(含全场打折)等现象,都造 成了市场销售秩序的混乱。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第五,不讲信誉,长期拖欠款项。书店 拖欠出版社的书款,出版社拖欠印刷厂 的印款,出版社拖欠作者的稿酬,使书 业出现三角债的死结。这些现象的危害 是,出版行业在读者心目中威信不高; 同时,行业与行业之间威信也不高。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其次,八五折限价规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 选择权。在商家自由定价的经营模式下,商家竞争越 充分,消费者的谈判地位越强,选择空间越大,消费 者就越能享受质优价廉的实惠。反之,在商家联合定 价的经营模式下,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大大萎缩,消费 者的谈判地位严重削弱,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都无法 得到充分尊重。市场经济是崇尚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 的经济。为确保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和第十条的规定,自主选择图书,并获得质量保障、 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八五折限价规 则应认定无效。
1、制订背景 第一,对消费者不讲诚信。如图书高定价、低
折扣,严重破坏了图书价格体系,搅乱了市场 秩序,这实际上也是对读者的欺诈行为。 第二,伪书、假书的出现,也是具有欺骗性质 的行为。此外,正规出版社出版伪书、假书, 容易给不法分子盗印留下空隙。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第三,剽窃、抄袭官司时有发生。经常出现此 出版社抄袭彼出版社、此作者抄袭彼作者的现 象,有些知名作家也被曝光。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产品质量 电子监管网是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运用信息化手 段,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向全社 会建立的公共服务网。列入电子监管网的产品 都是行政许可管理的产品。
三、北京四家企业起诉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
企业认为:若以现在的技术来实现每个最小包 装都附上电子监管码,势必会造成生产效率下 降,生产成本增加。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 递交了申报材料。9月25日、10月9日、 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可口可乐公司根 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反垄断法》第21条:经营者集中达到 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 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 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审查内容:
商务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 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 响; (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 的影响; (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 响。
中国反垄断法案例
目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三、北京四家企业起诉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 四、保险协会被诉 五、律师诉北京网通滥用支配地位 六、微软黑屏警告事件与反垄断 七、中国移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八、东进与英特尔知识产权案 九、两拓合资反垄断审查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该规则实际上没有被遵守。
三、北京四家企业起诉质检总局涉嫌行政 垄断
2008年8月1日,北京四家防伪企业将国 家质检总局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 院,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在推广“中国产 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过程中,违反了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属行政违 法,涉嫌行政垄断。该案成为反垄断法 实施后第一件提起诉讼的案件。
从事防伪技术的企业则担心:电子监管网被指 定由一家企业运营,未经招投标,不公平。
三、北京四家企业起诉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
北京一中院以上诉人超过了法定起诉期限为由, 裁定对上诉人的起诉不予受理。
这四家企业中的三家通过北京一中院向北京市 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消一中院此前 做出的“不予受理”的裁定,对上诉人的起诉 予以受理。 最终也未被受理。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竞争问题评估: 确认集中将产生如下不利影响:
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 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 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 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 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 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汁市场控 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 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 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和中国汇源果汁 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 属公司将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 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网上资料: 汇源100%果汁占据了国内纯果汁46%的市场份
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额。 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79万吨,营业额26.56 亿元。 可口可乐旗下的“酷儿”、“美汁源”等果汁 饮料在中国果汁饮料市场也有一定消费影响力。 全部可口可乐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早在2005年 就已超过了100亿元。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审查决定: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 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 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 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参与集 中的经营者没有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集中对竞 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 社会公共利益,在规定的时间内,可口可乐公 司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减少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 因此,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问题: (1)《反垄断法》通过经营者集中制度
对于建立、维护竞争秩序的意义 (2) 《反垄断法》通过经营者集中制
度对于保护民族品牌的意义 (3)审查标准、程序等的完善问题 (4)相关市场认定问题 (5)资料信息公开性问题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图书公平交易规则》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008年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 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23条规定 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 可口可乐公司。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由于此项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 月20日,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 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 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集中造成的各 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 成了审查工作。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第三,八五折限价规则不利于强化同行企业的社会责 任,违背了行业自律规则只能律己、不能律他的本质 属性,压抑了市场公平竞争。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一条 要求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 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第十六条明文禁止行业 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价格垄断行为;第四十 六条第三款还规定了行业协会的违法后果。自律是最 大的行业自我保护措施,护短则是最大的行业自残行 为。更重要的是,行业自律规则只能约束会员企业, 不能约束会员之外的第三人(消费者),更不能擅自为 消费者创设义务和责任。
收购,这些民族品牌有的被雪藏起来,最终从 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没有消失的,也有不少市 场份额萎缩,不复当年之勇。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 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 标被搁置。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 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 “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所占 的份额越来越少。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 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 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 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 续健康发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商谈:
为了减少审查中发现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 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商 谈中,商务部就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可口 可乐公司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可口可乐公司对 商务部提出的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先后提 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及其修改方案。经过评估, 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针对影响竞争问题提 出的救济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此项集中产生 的不利影响。
三、北京四家企业起诉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
电子监管网是由一家名为“中信国检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国检)的企业经营, 入网企业需缴纳数据维护费,消费者查询需支 付查询信息费和电话费。原告4家防伪企业认 为,该公司同国家质检总局存有利益关系,涉 嫌垄断行为。
三、北京四家企业起诉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
二、新书限折是否涉及垄断
首先,八五折限价规则的实质是一种价格垄断 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为维护市场竞争机制 的活力,我国反垄断法不仅在第十三条禁止具 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 格的垄断协议;而且在第十六条禁止行业协会 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价格垄断行为。这种 价格垄断协议限制了企业的定价自由,损害了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压抑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 创新活动,不利于鼓励进步企业和淘汰落后企 业,不利于推动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