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节水论文

高效节水论文

浅谈疏附县高新节水的现状分析
疏附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距乌鲁木齐1490公里,东夹喀什市与伽师县毗连,南与疏勒县接壤,西以砾石戈壁和克孜勒苏自治州乌恰县为邻,北隔喀拉塔格山、库玛塔格山与克孜勒自治州阿图什县相望,东西长113公里,东经75°18′—76°53′,南北宽为91公里,北纬跨38°55′—39°40′。

全县总面积5012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112.2万亩,全县总人口 29.05万人,辖13个乡(镇),165个村, 人均占有耕地仅1.72亩。

疏附县为纯灌溉农业区,现有耕地59.68万亩。

多年来由于渠道防渗率低,渠系建筑物不配套,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溉方法落后,管理粗放,造成灌区本来就缺乏的水资源过多的浪费。

由于克孜河、盖孜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平衡,致使灌区春季、秋季缺水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春旱缺水尤为严重。

使农作物因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产量不高。

随着疏附县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加上全县水利设施不配套和落后的灌溉管理水平,使能够到达绿州边缘的水理逐渐减少,原生胡杨枯萎,荒漠植被退化,灌区沙漠化程度加剧,大风、浮尘、沙尘暴等灾害天气频繁发生。

已成为疏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发展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疏附县的高新节水灌溉自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发展于近10 年。

滴灌节水技术因受资金和群众认识的限制仍在示范阶段。

疏附县的高新节水工程主要是棉花膜下滴灌、大棚滴灌及
低压管道灌三种形式。

建成并正常运行的滴灌、低压管道灌等高新节水面积共5.25万亩,仅占全县灌溉面积的9%。

其中国家投资建设2.93万亩,私人投资建设2.32万亩。

高新节水技术所占比例很小,全县工程节水潜力很大。

滴灌适宜气候干旱、土壤渗漏大、种植蔬菜、果树、棉花等宽行作物。

滴灌的优点是:节水、增产、节肥、节药、提高作物品质。

膜下滴灌亩投资较大,对输水压力、各级管材、滴头等技术要求高,水质要符合一定标准,且滴头易堵塞,在耕作层有积盐的作用。

低压管灌是利用水泵富余扬程或水源自压水头,通过各级输水管,把水直接送到地块进行灌溉的灌水方法。

其优点是:易控制、输水快、渗漏损失小、抗冻胀和腐蚀性好、使用年限长、易管理、施工方便、投资较低。

低压管道的缺点是易堵塞、维修难度大,仅能节水不能提高单方水效益。

疏附县高新节水示范推广总结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

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在争取工程建设投资时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对工程的设计施工也颇为重视,但是在工程建成后,不重视工程管理, 无维护,一部分灌溉工程由于管理维护不善,年久失修,工程与配套节水灌溉设备普遍老化,丢失损毁、利用率逐渐降低,运行成本增高,致使很多工程达不到设计的使用寿命, 存在报废的可能,甚至连工程成本都难以收回,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疏附县的高新节水工程主要以滴灌为主,滴灌工程往往存
在着一边建一边丢的现象。

很多地方安装了滴灌后,使用不长时间即成了摆设,有的拔掉滴灌带(管),但继续使用输水主管道,成了“管灌”;有的则直接放弃不用,又恢复了沟灌。

(2)认识不到位
群众认识不够,高新节水技术难以推广。

群众是节水的主体,由于受传统灌水方式的影响,群众对接受和推广膜下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积极性不高,致使配套面积和投入很难落实。

加之,疏附县棉花膜下滴灌点是由众多农户责任田组成,不是集约化经营,不好统一管理,另外目前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手工追肥紧接灌水的传统,即使设计安装了施肥装臵,也很少使用或不用,形同虚设。

(3)运行管理水平低。

节灌工程在运行管理上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而节水灌溉工程所在地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工程管理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也是节水灌溉工程效益难于发挥的重要原因。

疏附县节水工程建成后, 交由村组或农民自己管理,受管
理者职责和管理水平比较低,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系统运行管理松散, 重建轻管现象严重,节水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对推广节水灌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节水灌溉相关政策配套不及时,没有建立起长效的节水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疏附县的高新节水工程建设均由国家投资兴建,而没有专项运行维护资金,导致工程老化,损坏无资金维修,致使工程效益不能发挥。

(5)价格不到位,没有适应的节水奖励政策
节水工程使用的目的是用较少的水达到正常的灌溉效益,节水工程的水费成本往往高于非节水工程。

由于取水无限制,水价不达成本,多用水也不多支付水资源费,水价的杠杆作用不显著,甚至根本没有,因此导致节水工程管理难、使用差。

而用水者对节约出的水,如何用,怎样持续发展,不做过多的思考。

(6)前期工作不够深入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之所以具有增产、节水、省地、土地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是因为该工程提供的水既及时,又适量,还均匀,损失还最小。

它需要较多的适宜条件来控制,如不同时期的风速、风向、土壤的特性、入渗等资料,需要通过大量适合本地的基础资料分析来确定各种设计参数,但一些工程由于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资料收集分析不够,仅凭一般经验和厂家提供的设备和组合参数进行规划设计, 致使工程从设计上就存在诸多问题,安装时往往又是组织临时队伍进行安装,故很难保证质量。

造成灌溉不均匀,增效不显著,甚至带来负效益,也影响了人们使用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二、搞好节水工程的几点建议
(1)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努力做到总量控制、定额供水,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要实现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认真贯彻《水法》,对水资源进行定额管理,使农牧民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逐渐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节约水资源。

(2)加大示范力度,提高农牧民对高新节水灌溉优越性的认识。

农牧民对高新节水灌溉优越性的认识不足,关键在于以前
建设的高新节水工程没有起到比较好示范作用。

应该从管理上入手,让农民看到效益,接受节水工程。

(3)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使其能自觉并规节水工程。

工程竣工后,应对灌溉管理人员进行行业培训,而农民是直接用水者,也是节水工程最终使用和受益者。

因此,要强化对农民的节水意识培训,要让农民知道高效节水工程能增产增效,还要让农民懂得怎样才能使用好节水工程。

(4)健全领导负责制和管理制度。

先进的灌溉技术,必须按严格的技术规程进行管理使用,才能使工程正常运行。

因此,要对建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乡村,除对大多数村民进行一般的技术培训教育外,还要求有专人负责,严格操作。

确定各级节水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 全面负责节水建设、管理。

健全县水利局、乡镇水管所及各节水工程系统(如一眼滴灌井)的管理制度,根据灌溉制度,制定轮灌方式和乡镇水管所人员灌水时间交接班登记制度。

形成高效的管理网络,严格的用水制度及制约措施(如限量供水、水费调节等),保证节水系统正常运行。

5、重视规划设计安装工作
应该重视规划设计以及做好安装工作。

从设计上来讲,首先要考虑当地水源、土壤、作物种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仔细设计,出具设计图纸,若有条件,最好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或进行指导。

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设备。

为减少投资而降低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减少配套设备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工程安装更要精心组
织,最好选有经验的专业安装队伍进行安装,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