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汉涪陵页岩气压裂技术

江汉涪陵页岩气压裂技术


塑料、玻璃无腐蚀性。并且具有极快的溶解性和较
好的流变性能,0.245%稠化剂znj01长时间剪切后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4、超临界CO2增粘剂的研究难点
CO2是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其 永久偶极矩为零,介电常数和极化率非常低。 对于极性或高分子化合物而言,CO2是一种弱溶 剂。CO2增粘的主要难点包括: 1)备选化合物在CO2中的低溶解度。这是CO2增 粘的最明显障碍。通常只有加入大量助溶剂或 者使用高氟化亲CO2分子,备选化合物才能溶解 于CO2 。
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通过对比CO2气体、 液体、超临界状态 下的物理性质,发
自扩散系数和压力的关系
现在临界点附近流 温度/℃:1-0、2-37、3-47、4-75、5-77
粘度和压力的关系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两相
组分体系 Ⅰ型相图:CO2-烷烃 (n≦5) Ⅱ型相图:CO2-烷烃
质和溶剂之间会形成聚集体。 且在高度压缩区,局域的共溶 在外,还存在溶质-溶质的聚 剂-溶质分子间作用力往往大 集。
于溶剂-溶质的。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2、超临界CO2流体增粘机理
增粘 机理:
具备液 体性质
理想的增粘剂在
超临 界解C溶 O共2溶剂
具备气 体性质
CO2中通过分子链 间的缠结以及相


存 1.超临界CO2粘度很低,携砂能力差。
在 2.超临界CO2压裂液滤失性比水基压裂液强。
问 3.超临界CO2易穿透,所以需要特殊的配套设备。 题 4.CO2需降温液化后才能加压升温至超临界状态,故地面需降温装置。
汇报大纲: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部分 超临界CO2流变摩阻测试 第四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现场工艺方案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3、超临界CO2增粘剂的研究路线
氟化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增稠 剂z液nj态01C的O2介粘绍度低,滤失大,携砂性能差,为了
满足地层条件下携砂要求,优选了氟化丙烯酸酯-
苯乙烯共聚物的稠化剂znj01,该稠化剂具有无毒
性,化学稳定性强,不易挥发,不易燃,对金属、
剂 质的溶解度、
改善反应的
选择性等。
共溶剂-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质-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
溶质-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由于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
在高度可压缩的较稀超临界
由于溶质和溶剂分子间存 作用,故在溶质-溶剂、共溶 流体溶液中,除了有溶剂-溶
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故在溶 剂-溶质之间会形成聚集体。 质聚集和共溶剂-溶质聚集存
增粘剂
邻分子间的缔合
提升流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3、超临界CO2增粘剂的研究路线
A.国外:遥爪型聚 合物增粘剂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3、超临界CO2增粘剂的研究路线
B.国内:氟化丙烯酸酯-苯乙烯二 元共聚物的合成思路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3、超临界CO2增粘剂的研究路线
C.国内:梯形聚甲基倍半硅 氧烷的合成思路
第一步 ,将甲基三氯硅烷与胺按1∶1 . 5的摩尔比 混第合二,步胺, 先由与于活胺性解较产大物的的水Si解-C反l 键应起为反离应子,反反应应,式Si 如-C1l所键示和:Si -N 键的离子特性相同, 均为30 %,但是 Si -N 键存在空间位阻。因此, 通过控制水的加入 量, Si -Cl 键将先水解缩聚形成梯形骨架, 然后 Si -N 键在酸的催化下也水解缩聚形成具有 Si -O Si 四元结构的梯形聚合物,反应过程如2所示:
2. 超临界CO2黏度低,更容易沟通细小的裂隙,并易在岩层中压出多 而复杂的微裂缝,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优 3.超临界CO2流体密度大,溶解能力强,可以溶解近井地带重油组分,

势 为输送通道减少油气阻力。


4.可使粘土矿物脱水,导致粘土矿物颗粒变小,增大孔隙和渗透率。


CO2



5.超临界CO2表面张力几乎为零,能进入细小的孔隙,并高效置换CH4。 6.超临界CO2气源充足,压裂成本低;不含颗粒和水,不污染储层。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两相

度 /℃: 1- 38 2- 温 度 /17314-℃0-1-5 :
温度 /℃: 1- 46.1 2- 7温1.1 3度- 1/0℃4.4: 4-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2、超临界CO2流体增粘机理
超临界流体中 的分子聚集溶:剂-溶剂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单相
由数据可知,CO2要达 到超临界状态并不难实
Hale Waihona Puke 现。但是其粘度偏低,溶剂
临界参数
会导致物压性裂特征液的携砂能
气体
临界
液体
力差,达不到预期的压 温度
(℃)
31.1
密度 (g/cm3)
0.0060.002
0.2-0.9 0.6-1.6
超临界CO2压裂液体系的构筑 及性能评价
汇报人: 黄 倩 指导老师:付美龙
二〇一六年四月
汇报大纲: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部分 超临界CO2流变摩阻测试 第四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现场工艺方案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间的聚集
溶剂-溶质 溶质 间的聚集 分子
溶剂 分子
对较稀的临界流体溶液,在高度可压缩区,由 于分子间的吸引作用,超临界流体在溶质周围的 密度可能远远大于溶剂本体的密度,导致局部密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2、超临界CO2流体增粘机理
超临界流体中的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
共溶剂的加 共溶 入能增加物
中国油气藏现状
常规水 常 规 油力气 藏压裂

非常规油气藏
吸 溶附 游解气 在非常规油气藏中,进行常规水力压离裂气时,大 量水进入储层,会使粘土发生膨胀,导致气孔隙堵塞,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技术名称 适用范围
超临界CO2压裂技术说明
技术特点
1. 超临界CO2压裂的破岩门限压力低,大幅提高了钻井速度。
裂增产效果,而其扩散 CO2
压力 (MPa)
7.38
粘度 (mP·s)
10-2
0.03-0.1 0.2-3.0
系数偏小,溶剂化能力 密度
(g/cm3)
0.448
扩散系数 (cm2/s)
10-1
10-4
10-5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单相
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