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天津大学毛概试题(整理到14年)

(完整版)天津大学毛概试题(整理到14年)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一单选(1*20)1郑重决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写入宪法的是A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B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七次常委会C 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D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作为发展中国家,怎样迅速消灭落后和贫穷B 怎样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保持可持续发展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而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创新,在所有的创新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A 实践创新B 理论创新C 制度创新D 体制创新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 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居世界后列B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C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人口平均素质不高5 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推进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B 现代服务业的勃兴C 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D 科技进步和创新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依据的是邓小平关于A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B 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C “两个大局”的思想D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7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A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统筹B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C 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D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今后应该成为我国公在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是A 合作经济B 民营经济C 混合所有制经济D 股份经济9 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海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体系是核心是A 失业保险B 养老保险C 社会保险D 医疗保险10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A 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D 抓住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11 目前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的重点是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团结友善D 诚实守信1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不同B 民主类型和体制不同C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同D 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不同13 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再次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 人与环境B 竞争与合作C 全球化与信息化D 和平与发展1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解放生产力B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C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 实现共同富裕15 稳定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核心是A 逐步减少和免除农业税B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C 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D 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16 经济体制改革应确立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是关系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A 改革和发展的关系B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C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7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A 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一个中国C 实现祖国统一D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8 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A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B 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有同等的政治权利C 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正有效的参与政治D 文盲没有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利19 台湾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的实质是A 以拖抗统B 挟洋拒统C 以武抗统D 否认九二共识,回避和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是A 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B 平等、协商、互利、团结的新安全观C 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D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二多选(2*10)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这里所谓的党的现状包括,中国共产党A 从工人阶级先锋队变成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B 已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C 知识分子党员数量的大大增加D 社会新阶层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E 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行为上出现不良变化2 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必须达到A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 最高理想和当前利益的统一E 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的统一3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全面小康”社会概括为A 人民更加富足,生态更加美好B 法制更加完备,民主更加普遍C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D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E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有A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 优化组合生产要素C 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D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E 提高生产要素质量5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用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段谈话说明A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有具有社会制度属性B 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C 市场和计划可以而且应当结合起来调节资源配置D 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等同E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体制方面没有区别6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表达正确的是A 公有制为主体,首先要有量的优势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C 在少数行业和地区可以非公有制为主体D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是公有制必要的、有益的补充E 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平等竞争7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这段话表明,必须A 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B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章和程度C 领导人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品质是决定性的D 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E 推进党和国家决策民主化8 “以法治国(法治)”和“以德治国(德治)”都是我国主要的治国方略,其中A 法治是制标,德治是治本B 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C 法治与德治各司其职,不可互相替代D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但以德治为重E 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柔性的社会规范9 维护国家利益是各国外交政策的核心,而国家利益的核心是A 国家权利B 人民权利C 国家主权D 国家安全E 国家综合实力10 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其主要依据是A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B 各主要大国之间已建立起合作伙伴和经济协作关系C 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经建立,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D 和平共处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共赢”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E 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三简答题(2*5)1 简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放“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四辨析题(3*6)1 由于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一、单选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社会主义本质C 实事求是 C 三个有利于标准2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体制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A 党的十三大B 1992年的南巡谈话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 党的十二大4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A 坚持改革,坚持开放B 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C 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5 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出来是在A 党的十三大B 党的十四大C 党的十五大D 党的十六大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改革与开放的矛盾B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9 下列对“改革的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10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A 无需借鉴外国经验B 可以照搬外国经验C 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D 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11 我国对外开放A 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 是指对发达国家开往C 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 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12 社会主义改革A 是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 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前提条件C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为终结D 是对旧制度的根本变革13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哪种错误倾向A 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C 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14 党的十七大指出A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B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C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 宏观调控不同B 资源配置不同C 所有制基础不同D 市场机制不同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 现代企业制度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宏观经济调控制度D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17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A 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C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 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 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19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 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C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20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是A 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 两岸政府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C 两岸认可双方为对等政治实体D 两岸均承诺不首先使用武力二多选(2*10)1 实现共同富裕是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B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C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D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A 实现共同富裕B 不存在两极分化C 发展经济D 消灭剥削3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最重要的方面是A 共同富裕B 市场经济C 按劳分配公有制占主体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B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5 实行改革开放是A 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C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D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6 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A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B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D 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7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包括以下哪几项A 有秩序B 有道德C 有文化D 有理想8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指A 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解放思想就是A 一切从本本出发B 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C 使主观和客观想符合D 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A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C 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改革D 从苏联模式到社会主义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简答题(3*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什么?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四辨析题(先答对或错,再说明理由)(2*6)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于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