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19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课时作业

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19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课时作业

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19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课时作业
D
A.自给自足 B.农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 D.劳动密集型农业
解析:①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大自流盆地,该地有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这种农业的农产品商品率高。

答案:B
3.图示海域( )
A.两岸洋流性质相似
B.西侧洋流能降温减湿
C.两岸洋流流向相同
D.东侧洋流能形成渔场
解析:图示海域,东侧有向南流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西侧有向北流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B
读下图,回答4~6题。

4.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5.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6.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

第4题,读图可知,R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明显。

第5题,图中Q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第6题,P地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因此图中①与P地相符。

答案:4.C 5.B 6.A
读下图,回答7~8题。

7.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鸸鹋和有“跳远名将”之称的( )
A.考拉 B.袋鼠
C.琴鸟 D.鸭嘴兽
8.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几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
B.四周被海洋包围,生物进化缓慢
C.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D.气候非常寒冷
解析: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动物,如有袋类动物袋鼠和树袋熊,形似鸵鸟的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等。

图中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大约两亿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中,以后就没有再发生联系。

生物种类的长期独立发展演化,使澳大利亚拥有许多与其他大陆不同的独特动植物。

答案:7.B 8.D
读下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回答9~11题。

9.P地的气候特点( )
A.全年温和湿润 B.年均温在0 ℃以下
C.全年高温多雨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解析:由图可知P全年温差较小,降水均匀,最低温在0 ℃以上,最高温度在20 ℃左右,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A
10.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
A.一路逆水 B.航向为东北
C.一路逆风 D.航向为东南
解析:1月为南半球夏季,盛行西北风,为顺风、顺水,所以航向为东南。

答案:D
11.七月Q地比P地( )
A.人口密度大 B.黑夜时间长
C.日出时间相同 D.平均气温高
解析:七月南半球为冬季,Q地纬度较P地高,黑夜时间较长。

答案:B
镌刻有“中国南极昆仑站”的玉碑永久矗立在(80°25′S,77°07′E),成为我国南极昆仑站最为重要的标志物。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3.关于我国南极昆仑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①该地有极昼、极夜现象②该地气候酷寒、干燥、烈风③该地降水丰富常年积雪多④该地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判知,M地位于南极半岛附近,该地域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常年吹东南风。

昆仑站位于南极地区,该地受冷高压控制,气压较高,降水较少。

答案:12.A 13.A
二、综合题
14.(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解析:(1)通过图1可以看出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由图2可以看出出口地主要是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

从离港口近、离国外市场近等角度分析,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3)根据澳大利亚地形特点可知,地下水资源丰富,为两地共同点。

不同点从两地所在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上分析降水情况带来的地表水变化。

答案:(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

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

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15.极地地区是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

2015年4月10日,我国执行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顺利凯旋,标志着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顺利完成;2015年7月11日,我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又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大洋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这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