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侵权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2017年最新版)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正式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一)中对离婚损害赔偿问题作了进一步阐释,进一步明确了损害赔偿的含义、赔偿义务主体、提出赔偿的方式等问题。
总之,确立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婚姻义务的内在要求,是配偶权民法属性的直接反映,是新形势下保护离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司法部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需要。
一、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含义以及构成要件损害赔偿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救济手段,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填补受害人的损害。
有损害就有赔偿,无损害无赔偿。
通过补偿损失,使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救济和恢复。
而对于离婚过错赔偿赔偿,可分为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财产损害赔偿,旨在填补财产损害,其赔偿范围应以离婚所受的财产实际损失为限。
①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过错配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这种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即是种非财产上损害,而这种非财产上损害其实质就是过错方的侵权行为对另一方配偶权的侵害,并因配偶权的侵害给无过错方造成了较严重的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始于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行,且《民法通则》也从总体上确认了配偶身份权的存在,但却没有配置侵权民事责任,所以《婚姻法》专门规定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来调整婚姻家庭中对无过错方的侵权。
调整这一问题的制度在日本民法中又称其为离婚抚慰金制度,有时亦称为离婚原因抚慰金制度。
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要件,缺一不可:第一、须有法定违法行为;即配偶一方实施了违背《婚姻法》的行为。
包括重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第二、须有损害事实;即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无过错配偶由此而受到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两个部分。
精神创伤是指有过错的配偶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违法行为致使离婚,造成过错方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第三、须有因果关系;配偶乙方实施的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违法行为,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并造成无过错方配偶遭受精神损害的直接原因。
第四、须有主观过错。
对于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而言,只需侵害人具有过错即可。
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为的心理状态,分为故意和过失,但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过错而言,一般过失是不能构成的,只有在重大过失和故意的情况下方可构成。
而这里的重大过失是指,侵权人违反夫妻间基本的注意义务,即侵权人完全可以预料到自己的行为将夫妻关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怠于注意并不为相当准备。
而配偶一方由于一时疏忽之轻过失所造成的侵权行为,因其违法性不高,基于家庭和谐之考虑,尚属“情有可原”,应认为不得请求损害赔偿为宜。
②共3页: 二、关于离婚案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操作。
1、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为离婚案件中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
2、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根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8条规定离婚中的精神赔偿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来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3、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不论是协议离婚的情形,还是诉讼离婚的情形,无过错方均可以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
在协议离婚时,双方可以将协商一致的损害赔偿数额及给付时间约定纳入离婚协议的内容;而诉讼离婚时,双方也可就赔偿形式、数额及给付时间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
4、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时间。
我国的新《婚姻法》未作解释,根据新婚姻法解释第三十条规定,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的原告,在离婚时未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因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宗旨在于填补损失,慰抚无过错方的精神,并制裁违法行为,精神损害仅限于在离婚时行使请求权,这样可以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
通过以上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概念的阐述,笔者现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及离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确定发表下个人见解。
(一)关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
我国台湾学者将离婚损害分为离因损害、离婚损害。
离婚损害其实质是引起离婚的原因,即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离婚损害是离婚本身对婚姻当事人造成的损害。
前者必须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后者应是法律上对弱者保护的特殊规定。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实际上规定了离因损害,司法实践中对因离婚对弱者造成的损害,因法律无明文规定,一般采取分割财产时对弱者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救济。
笔者认为,为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保护婚姻家庭中弱者的权益,将来修改《婚姻法》或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对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进行明确时,都应从离因损害和离婚损害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从构成离婚损害的角度来分析,离婚本身应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这体现了法律对弱者的保护。
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是男女双方为了永久相伴生活并负起婚姻家庭的社会责任,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结婚证书是这种协议的法定书面形式。
就此而言,婚姻作为合同或相当于合同,一方提出离婚(无论理由、目的是什么可看做是合同一方毁约),经法院或相关部门调解无效,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的,正常履行婚姻义务的配偶方自然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有学者认为,这种精神损害,依侵权行为理论解释,在法的构成上,尚属不足,如果解释为救济因离婚所产生的损害而设定的法律保护政策较为妥当。
③《日本民法典》有类似的规定:因离婚而导致无责配偶一方的生活有重大损害时,法官可允其向他方要求一定的抚慰金。
④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建议《婚姻法》规定离婚本身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的法律依据。
在亲属法中配偶关系是血亲、姻亲得以产生的基础,离婚事实的产生受到损害的受害方,不仅是婚姻合同中的另一方配偶,还包括合同受益人,即配偶的子女和与配偶双方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父母,从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来讲,把离婚本身作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有利于保护婚姻家庭中弱者的利益,这是建议《婚姻法》规定离婚本身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的现实依据。
共3页: 2、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保护的是离婚案件中受害方因过错方侵权造成的非财产上损害,法律应从符合侵权行为构要件的离婚原因中,选择对婚姻关系危害较严重的情形,将其规定为离婚侵权行为。
应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侵权行为主要有:1、婚外性行为。
配偶不为婚外性生活,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本质要求,是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体现,夫妻性生活的排他性决定了婚外性行为是影响婚姻关系稳定的首要因素。
《婚姻法》规定的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婚外性行为的表现,现实中婚外性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各种婚外性行为导致婚姻解体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
随着国门打开西风东进,西方性解放思想使婚外性行为愈演愈烈,对婚姻家庭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笔者认为,应当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婚外性行为有下例6种: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包养情人、卖淫、嫖娼、通奸、第三者插足等。
共3页:赔偿法赢了网建议您,当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应拿起法律武器与之抗衡。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的侵犯时,一般都会涉及到赔偿法相关法律知识。
比如,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假一赔三”就是我们进行消费维权的赔偿结果之一。
侵犯知识产权在法律上,也是有具体的赔偿标准计算规定。
赢了网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服务的帮助。
来源:(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2017年最新版)/l/pc/4464.html)精彩推荐:肖像权人享有哪些权利/l/pc/14826.html财产犯罪的受害者能否向已经过司法机关处理的人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的函/l/pc/14825.html单位送治与医院诊治行为是否侵犯了陈某的名誉权/l/pc/14824.html医疗废物管理条例/l/pc/14823.html环境保护法/l/pc/14822.html侵犯肖像权赔偿多少/l/pc/14821.html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820.html侵犯肖像权赔偿/l/pc/14819.html贯彻《法律援助条例》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l/pc/14818.html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l/pc/14817.html原平市一村民侵害军属荣誉权被判精神赔偿/l/pc/14816.html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l/pc/14815.html隐私权与名誉权/l/pc/14814.html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l/pc/14813.html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l/pc/14812.html国家荣誉立法能否为志愿者留一席之地/l/pc/14811.html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有异议又不申请重新鉴定而以要求医疗单位赔偿经济/l/pc/14810.html市民抢注高嗅敏留祥商标/l/pc/14809.html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情形/l/pc/14808.html职业病防治法/l/pc/14807.html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l/pc/14806.html维护肖像权/l/pc/14805.html重庆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l/pc/14804.html侵犯肖像权的认定/l/pc/14803.html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l/pc/14802.html印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的通/l/pc/14801.html 市场未开业却因名称权惹南方纺织城讨要说法/l/pc/14800.html网络名誉权/l/pc/14799.html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是否应当/l/pc/14798.html更改姓名的法律规定/l/pc/14797.html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l/pc/14796.html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l/pc/14795.html父母离异后未成年人的姓名权为谁拥有/l/pc/14794.html医疗事故的等级/l/pc/14793.html网上骂人能否构成侵犯名誉权/l/pc/14792.html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91.html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l/pc/14790.html离婚赔偿数额确定的两大因素/l/pc/14789.html法律对公民的姓名权有限制吗/l/pc/14788.html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l/pc/14787.html法院不公开审理/l/pc/14786.html合同法司法解释二/l/pc/14785.html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84.html侵害荣誉权应负什么法律责任/l/pc/14783.html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适用标准(2017最新)/l/pc/14782.html商标法与在先姓名权/l/pc/14781.html停止征收平交道口占用费、补偿费、路产损害赔偿费的通知/l/pc/14780.html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l/pc/14779.html姓名权是一种财产权吗/l/pc/14778.html顾客吃‘植物伟哥’后头疼诉赔/l/pc/14777.html经营者进行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其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l/pc/14776.html名称权/l/pc/14775.html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7最新)/l/pc/14774.html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申请书/l/pc/14773.html什么是侵犯肖像权/l/pc/14772.html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释义第二编侵权行为类型/l/pc/14771.html保障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有哪些规定/l/pc/14770.html物权法/l/pc/14769.html河北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通报的通知/l/pc/14768.html奇虎要‘捍卫荣誉’怒告瑞星和中关村在线/l/pc/14767.html新疆立法规范房屋权属登/l/pc/14766.html我国公民和法人各享有哪些名誉权/l/pc/14765.html上海科技报社和陈贯一与朱虹侵害肖像权上诉案的函/l/pc/14764.html事故认定行为是否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的意见/l/pc/14763.html肖像签名无端竟成了商家广告朱军怒讨荣誉权/l/pc/14762.html张某某诉某某县老干部管理局损害赔偿纠纷案的请示》/l/pc/14761.html 一字引发的名誉权/l/pc/14760.html河北省旅游条例/l/pc/14759.html离婚补偿的条件与及方式/l/pc/14758.html农村房屋拆补偿有什么标准(2017最新)/l/pc/14757.html名誉侵权的形式/l/pc/14756.html广西高院请示黄某某、黄某某与广西法制报社、范宝忠名誉侵权一案请示/l/pc/14755.html打工仔告交管局侵犯荣誉权/l/pc/14754.html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l/pc/14753.html第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级别管辖的请示的复函/l/pc/14752.html 商标法对在先姓名权的保护/l/pc/14751.html医疗机构基本标准(2017最新)/l/pc/14750.html姓名不是身份权的客体吗/l/pc/14749.html戒毒药品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48.html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47.html 姓名权侵权表现/l/pc/14746.html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l/pc/14745.html关于肖像权的赔偿问题/l/pc/14744.html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l/pc/14743.html什么是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l/pc/14742.html在南京地区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意见》的通知/l/pc/14741.html肖像权的合理使用与广告新闻中肖像权的保护/l/pc/14740.html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39.html人事部有关负责人:国家荣誉制度几年内全面建立/l/pc/14738.html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37.html贵州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暂行条例/l/pc/14736.html赢了网法律咨询侵害姓名权应负什么民事责任/l/pc/14735.html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时,是否一律承担损害赔偿责任/l/pc/14734.html 转发《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的决定》的/l/pc/14733.html央视女主持状告媒体侵犯名誉权/l/pc/14732.html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l/pc/14731.html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l/pc/14730.html 侵害姓名权的方式及其民事救济/l/pc/14729.html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7最新)/l/pc/1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