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感染器械的术后处理讲解
2.将术后器械浸泡于含氯消毒剂中60min (2000mg/L)
3.初步冲洗
4.超声清洗
5.漂洗
6.终末漂洗
7.上油
8.分类烘干
9.高压灭菌
• 不耐热手术器械选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O 小时达到灭菌,或使用等离子体低温灭菌 器灭菌。
污染布类
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大塑料袋中,袋口扎 紧。接触患者伤口的纱布、敷料、吸引瓶、 一次性手术用物、及病人平车用过的一次性 床罩和被套等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大塑料 袋中,袋口扎紧,袋外均要注明“特殊感染” 标示,与保洁公司人员单独交接,按照医疗 废物焚烧处理。
工作人员的处理
手术人员手术后脱去手术衣、手套、鞋套后, 必须用碘伏或含氯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在手 术间门口通过消毒液地垫擦拭鞋底后方能离 开手术间。
污染环境的处理
• 地面、墙壁(2~2.5m高度)用含氯消毒剂 擦拭。含氯消毒剂在一般微生物污染时使 用浓度为含有效氯500mg/L。
» 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照射,一般细菌感 染的消毒时间为1h,病毒感染或需杀灭 细菌芽孢时,照射时间可达2h。特殊感 染后,传统的空气和环境的消毒方法为 甲醛熏蒸。由于甲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并对环境产生污染,WHO建议不再使用 甲醛作为空气消毒剂。卫生部新版《消 毒技术规范》中亦提出甲醛不宜用于空 气消毒。因此,当特殊感染手术后,室 内空气的消毒建议:1、紫外线灯照射, 并延长照射时间;2、过氧乙酸熏蒸: 将过氧乙酸用量按1mg/平方米计算并 稀释成3%~5%水溶液,在60%~80%相对湿 度、室温下,加热蒸发,密闭2h。以上
1
3
特殊感染手术一般要求
• 在感染手术间进行,外挂警示牌,谢绝参 观。 • 手术用物力求简单,敷料最好用一次性的。 • 手术室内外各配一名巡回护士,术中一切 物品均室外护士供应、传递。 • 手术人员戴双层口罩、双层手套,穿隔离 衣、鞋套。 • 术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放入双层朔料袋内送 焚烧。
• 手术人员脱去帽子、口罩、隔离衣、手套、 护目镜,泡手后更换拖鞋,离开手术室。 • 术后手术间净化、空气消毒。 • 手术中用过的手术器械、穿刺针、输液装 置及手术隔离衣、纱布敷料等采取有效消 毒,防止医源性感染。
特殊感染的术后处理原则
手术后每台器械的清洗消毒等每一个环节 的处理都直接影响到手术后病人的预后和 医疗效果。术后器械清洗消毒处理不当, 可危及病人生命。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的 方法将污染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 微生物清除到安全的水平,对保证灭菌的 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术后工作人员、物品、污物、及污染环境 的处理也同等重要。
1.对破伤风及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患者, 术前将手术间内能移动的用物一律搬到室 外,不能移动的东西用大单遮盖。准备好 泡手及擦拭物品的消毒液二桶。
2.由室外专人供应物品。内外人员,用物不 能相混,以免交叉污染。室内工作人员要 戴手套、穿隔离衣。
3.手术后将一切受染物品分别泡于消毒液内 至规定时间,再用压力灭菌法或煮沸消毒 法处理。受染布类分别用清洁大单包好, 经压力灭菌后送洗。 4.纱布等小敷料及标本可送指定地方深埋或 焚化。拖把经有效消毒剂处理后再用。
特殊感染器械的术后处理
L/O/G/O
扬高
感染手术 主要是指手术部位已受到病
原微生物感染或直接暴露于感染区中的手 术,包括有急性感染灶的手术、各空腔脏 器破裂和穿孔的手术、有严重污染伤口的 手术。
感染手术的分类
一般感染:各部位的脓肿、空腔脏器(胃、 肠、阑尾)穿孔 、皮肤蜂窝织炎、感染性 创伤、烧伤感染等 呼吸道传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肺炎双 球菌、百日咳杆菌感染等 特殊感染性疾病
污染用物的处理: 手术器械——使用清洁包布打包,在布包外及器械登 记卡上做“特殊感染”标记,电话通知供应室,供应室单 独接受按特殊感染手术器械规定,消毒、清洗、灭菌处理 。 污染布类——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大塑料袋中, 袋口扎紧。接触患者伤口的纱布、敷料、吸引瓶、一次性 手术用物、及病人平车用过的一次性床罩和被套等放入双 层黄色医疗垃圾大塑料袋中,袋口扎紧,袋外均要注明“ 特殊感染”标示,与保洁公司人员单独交接,按照医疗废 物焚烧处理。 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和手术间地面以及接送病人 的平车均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污染环境的处理: 可采用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 房间密闭24小时(朊病毒患者手术采用10000mg/L的含 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经空气培养监测结果合 格后,开放手术间
5.手术间地面及1m以下墙壁、手术台、平车 、器械车等物品均用消毒剂擦洗,置于室内一 起密封消毒。 6.手术间按常规空气消毒。 7.所有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要泡手、 脱去污染衣服,在门口换清洁鞋才能外出,经 更换口罩、帽子、沐浴后,方可参加其他工作 。
器械处理原则
1.为了减少因污染特殊感染性疾病的器械在 回收、运送、清洗消毒中造成的对环境、 人员的感染,临床操作宜选择一次性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 2.被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物品或 消毒供应中心在处理操作中使用的废弃用 品,都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按照医疗机 构有关部门的规定焚烧处理。
注意
• • • • 禁止直接用手装卸刀片! 用弯盘传递传递锐器! 禁止给使用过的针头回套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 锐器! • 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
• 敷料、引流液、冲洗液、切除组织和脏器 等,应集中放置于无渗漏的袋或容器中! • 污染液体的抽取和放出动作均应轻柔,尽 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污染! • 接病人用的推床应靠墙放置,不得推离手 术间!
特殊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 一般厌氧菌(气性坏疽、破伤风)、罕见细 菌(炭疽)、阮病毒等感染。 • 艾滋病、结核、SARS、霍乱、伤寒、副伤 寒、痢疾、梅毒、淋病、狂犬病、乙型肝 炎、丙型肝炎等传染病。 • 耐药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
特殊感染病原体的特点
• 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毒等特殊病 原体所致感染,对高温,干燥,消毒剂都 有强大抵抗力。 • 艾滋病、乙型肝炎、丙肝、破伤风、气性 坏疽、绿脓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狂犬病、 淋病、梅毒等,主要是经血液体液及感染 组织传播感染。 • 开放性肺结核、SARS等主要经空气传播感 染。
3.必须使用复用医疗器械、器具、物品时 ,应在临床科室进行双层包装并注明感染 性疾病名称,再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 处理。 4.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然发原因不明 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 处理流程遵循“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的原则。
器械处理流程
1.术后器械双层包装,并注明特殊感染名称, 电话通知供应室,由专人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