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声环境(课堂PPT)

建筑声环境(课堂PPT)

15
相互关系:
• 等响曲线图7-4,用 1000Hz纯音对应的声压 级数值,作为该曲线的 响度级。该图可以看出: 低频部分声压级高,高 频部分对应的声压级低, 说明人耳对高频声较敏 感。
16
1.响度和响度级
• 响度:声音入射到耳鼓膜使听者获得的感觉量,单位为宋。 取决于:声压、声强、频率。
• 响度级:将听起来一样响的声音的响度用1000Hz纯音对应的声 压级代表,单位为方。 反映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变化。
23
§7-3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 一、降低声源噪声 • 二、在传播路径上降低噪声 • 三、掩蔽噪声
24
一、降低声源噪声
•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降噪。 • 降低噪声源的激振力;如压缩机加减震垫。 • 降低噪声辐射部件对激振力的响应。
25
二、在传播路径上降低噪声
• “闹静分开”的原则; • 改变噪声传播的方向或途径 ; • 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吸声、降噪作用; • 采取声学措施,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噪声控制技
21
2.等效连续A声级LAeq
• 用于表征不稳态噪声环境的,它是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 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 3.统计声级Lx
• 为评价与公众烦恼有关的噪声暴露,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记录 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A声强,作统计分析,得到统计百分数声级。
22
4.NR评价曲线
• 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用 于评价公众对户外噪声 的反应。对于每一条曲 线各中心频率1000HZ 的声压级数值。 • NR数与A声级LA的关系 为: LA=NR+5 dB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2.如何创造设计一个良好的室内外声学环境? 3.噪声控制措施
1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7-1 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7-2 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7-3 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7-4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2
§7-1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17
2.掩蔽效应
• 定义:由于某个声音的存在,而使人耳对其他声 音的感觉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掩蔽”。 • 掩蔽量:由于某一声音存在,要听清另外的声音 必须将这些声音提高,这些声音可闻阈所提高的 分贝数。 • 影响因素:相对强度、频率结构、心理状态等。 • 举例:风机连续的噪音与马路上噪声掩蔽。
18
一、声音的性质和基本物理量 二、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3
一、声音的性质和基本物理量
1.声源和声波 2.频率、波长和声速 3.声音的计量 4.声音的传播规律
4
1.声源和声波
声源: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称为声源。 实质:振动能量在媒质中的传递。
声波:指受外力作用而产生振动的物体。
5
2.频率、波长和声速
12
3.空腔共振吸声材料
• 各种穿孔板、狭逢板背后设置空气层形成吸声结构,均属于空腔 共振吸声结构。 4.空间吸声体
• 把吸声体悬挂在声能流密度大的位置,具有好的吸声效果。
13
§7-2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一、人耳的听觉特征

二、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14
一、人耳的听觉特征
• 1.响度和响度级 • 2.掩蔽效应 • 3.双耳听闻效应(方位感)
收衰减 (空气吸收 、绿色植被的吸收 、气流和大气温度梯度的 吸收 )。
9
二、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 1.多孔吸声材料 • 4.空间吸声体
10
1.多孔吸声材料
• 原理: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 内部,引起孔隙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 一部分声能变为热能;气体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反之,绝热膨 胀时温度降低,由于热传导作用,孔隙中的空气与孔壁、纤维之 间进行热交换,结果也会使声能转化为热能。
• 频率(f):介质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完成一 个全振动的时间为周期,其倒数为频率。 • 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所传播的距离。 • 声速(c):声波的传播速度,称声速c。 声速、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 c=fλ
6
3.声音的计量
• 声功率: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 的声能,记为W,单位为瓦(W)或微瓦(μW)。 • 声压:是指某瞬时,介质中的压强(P)相对于无声 波时压强(P0)的改变量。声压的单位就是压强的单 位,为 Pa。 • 声强:在单位时间内,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 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平均声能量。记为I,单位为 W/㎡ 。声强是衡量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7
分贝标度和声级:
• 分贝标度:人的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弱的响应接近
对数关系,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分贝标度,单位为 分贝(dB)。
• 声强级:
LI
10lg
I I0
• 声压级: • 声功率级:
Lp 20lg P P0
Lw10lg W W0
8
4.声音的传播规律
•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反射与吸收 、透射与隔声 、绕射 。 • 声音的衰减 :传播衰减 (点光源的衰减 、线声源的衰减 )、吸
• 应用:地毯等。
11
2.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 原理:当声波入射到薄板和薄膜上时,将激起面层振动,使板或 膜发生弯曲变形。由于面层和固定支点的摩擦,以及面层本身的 内损耗,一部分声能被转化为热能。将不透气、有弹性的板状或 膜状材料周边固定在框架上,板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就成 了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3.双耳听闻效应(方位感)
• 定义:声波传到两只耳朵有时间差、强度差、相位差,根据这些 差别,使听者能够辨别声音的方向。双耳辨别方向的能力称双耳 听闻效应。
• 应用:强化掩蔽声声源的方位感,来控制噪声。
19
二、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 1.A声级LA • 2.等效连续A声级LAeq • 3.统计声级Lx • 4.NR评价曲线
20
1.A声级LA
• 声级计中设有A、B、C和D四个计权网络 • A网络: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 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 性。 • C网络:具有接近线性的较平坦的特性,在整个 可听范围内几乎不衰减,以模拟人耳100方纯音 的响应。 • B网络,介于两者之间,对低频有一定的衰减, 模拟人耳70方纯音的响应。 • 目前世界各国声学界公认以A声级来作为保护听 力和健康,以及环境噪声的评价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