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焦中职生核心素养,构建校本化德育

聚焦中职生核心素养,构建校本化德育

聚焦中职生核心素养,构建校本化德育——谈鹿城职业技术学校“行文化”德育工作【摘要】职业学校的使命是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多年来,鹿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围绕“培养有素养的职业人”这一核心,结合校园鞋文化育人特色,探索“行文化”德育工作模式,取得一定成果。

【关键词】中职生核心素养校本化行文化德育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服务区域经济、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就是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使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养三者有机结合。

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技能培训最大的区别在于,要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的做法是,结合学校办学特点,找准中职生核心素养,打造校本化德育。

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备的基础,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大量来自企业员工岗位适应性的调研资料显示,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专业知识或者专业能力,更多的欠缺在于综合素质,诸如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面对职业压力的心理素质、职业礼仪、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接纳企业文化等基本能力。

这些是毕业生不能胜任或者不能长期留在企业的主要根源。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中职生核心素养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细化,特别应该重点强调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等,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办学精神、育人目标和德育理念。

为此,鹿城职业技术学校参照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述,结合学校鞋类专门化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比对、调整、补充,最终形成鹿职学生发展的“四成教育”八大核心素养。

德育方面,坚持围绕“培养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这一核心,结合鞋文化育人特色,探索“行文化”德育工作模式,加强“感恩、守纪、勤劳、乐观、合作、创新”等主题教育,推进落实德育“12345”工程,开展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鹿职“行文化”德育工作理念的形成一个学校办学精神和德育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她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模式。

鹿城职业技术学校(温州鞋革职专)作为全国唯一的鞋类专门化学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行业优势:温州拥有完整的鞋产业链,鞋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近40万,皮鞋产量占世界八分之一。

学校处身中国鞋都产业园,周边有国际鞋城、时尚产业园、轻工淘宝城等大型工业园,还有康奈、奥康、红蜻蜓、吉尔达等全国知名鞋企。

从2007年与康奈集团联合创办“鞋类制造与管理”专业开始,十年时间,已经形成市场流通、工艺设计、信息技术、艺术教育四大类10个专业,包括鞋类设计、管理、工艺、营销、电商的鞋类专业链。

学校注重鞋业文化传承,历经多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踏实行千里”办学精神、“一体两翼”文化体系和“四成教育”育人目标。

1.提炼校园鞋文化元素作为一所服务于温州当地支柱产业的鞋类专门化学校,坚持以鞋业文化、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校园景观建设,现如今的校园鞋文化元素处处可见,如教学楼内鞋业名人、师生获奖作品,实训楼内著名鞋企介绍、7s管理标语、车间操作流程等,各班教室内则有师生自行设计的专业介绍和专业素养海报,这些宣传材料与学习、工作场所相结合,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

除了显性的鞋业文化素材,还有能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校园雕塑和景观。

一进学校大门,是一个大型“人”字不锈钢雕塑,寓示着顶天立地、踏实行千里的学校精神;行政楼前的“匠心园”小巧精致,小亭的柱子上有幅对联:怀壮志怡园蕴巧匠,铸精工鹿履印天涯,既显示了学校的办学志向,又突显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行政楼后墙面的浮雕“武林门火烧劣质温州鞋”,讲述着过去那段灰暗的温州鞋历史,正是那时温州企业家的浴火重生、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才有了今天温州鞋走向世界的辉煌;而行政楼与教学楼底的通道,则被设计成“职场通道”,一幅幅职场能力图和鞋形图案在灯光下十分醒目。

这些景观和雕塑围绕温州人精神、鞋文化和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引导有所启示。

2.落实德育“12345”工程学校德育经过不断探索提炼,提出了“12345”工程,即:一个中心(培养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两大主线(成人教育、成才教育)、三个观念(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一次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种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梦想)、四个方向(以夯实常规教育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以现代企业文化渗透和创业教育促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德育教研和制度建设促学校德育品位的提升)、五项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时尚育人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微创业链建设、德育信息化建设)。

根本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传承鞋文化,培养有梦想有素养的职业人。

在这个德育目标下,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四段递进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技能节、商贸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专业化社团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校本化德育之路。

二、鹿职“行文化”德育内涵与核心素养目标鞋子最早的功能是用来走路的,是一种“行”的文化。

鹿职“行文化”德育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包含三方面:成功教育、多元智能、知行合一。

首先是成功教育的理论,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事实是过多的失败会让人丧失信心与动力,中职学生普遍在以前的学业考试中是失败者,缺乏应有的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职高学习技能,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如果我们不改变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职业教育。

成功是成功之父,“我能行”应该在职业学校随处可见、随时进行,我们要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不遗余力地加以夸大,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只是发展方向不同,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提供各种机会挖掘潜能,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重新树立自信心,了解行业和岗位能力需求,不断发展个人核心素养(核心竞争力),走适合自己的路。

知行合一理论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即行,这说明德育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而要讲求实际、实效,通过丰富具体的活动来呈现,这也与德育工作“三贴近”原则相吻合。

有时候,一次行动比100句说教更有效果。

从字面上理解,鹿职“行文化”德育与几个成语和典故有关。

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功都要从第一步走起;“我行我素”,这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原意是讲一个人要接受现在的处境,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路;“梦想是走出来的”,奥康的这句广告语其实说出了许多鞋企的心声,这些企业家白手起家,白天当老板、晚是睡地板,创出了一番天地,他们是有梦想、敢拼搏的创业者代表;“我能行(型)”,泰国的这则广告比较走心,讲的是一个聋哑女孩怀揣音乐梦想,却被同学看不起、还遭受殴打,但在流浪老艺人的指点下克服困难,用心去拉小提琴,最后获得成功。

归结起来,鹿职“行文化”德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示:1.我能行,相信自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困境中保持乐观;2.知行合一,梦想是走出来的,传承工匠精神,走自己的路;3.接轨行业,志在四方,发扬温州人精神,服务地方经济。

鹿职“行文化”德育,着力于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引导与养成,其内涵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有关内容非常吻合,据此,我们把德育目标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比对、融合,形成了“鹿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鹿职学生发展的“四成教育”八大核心素养(示意图)三、鹿职“行文化”德育的实践探索贯彻落实《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素养为重,以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中职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根据鹿职鞋文化特色,从校本实际出发,培育学校“行文化”德育品牌。

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和各类活动,是校本化德育的有效载体。

推行德育学分制,把德育行规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并开发应用网络德育平台,逐步实现德育全员化、全程化。

规范德育活动,倡导“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年级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班级活动普及化、多样化”,努力建成一批校园文化活动精品。

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商贸节,提倡“全员参与、特色鲜明”,活动参与率在90%以上。

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接轨行业、融入社会。

学校有原创鞋工作室、鞋类销售店、淘宝摄影培训部,直接面向企业、面向市场。

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展,我校皮雕大师工作室受邀现场为中外宾客展示纯手工皮雕技巧;市广场便民服务活动,校鞋模队手拿鞋作品,坐着学校定制的巨型鞋形电动车巡游全场;原创音乐舞台剧《爱的翅膀》、《心愿之桥》独具特色,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农村孩子学习制鞋技能、改变命运、出国留学又回到故乡创业的励志故事。

1、构建以“行文化”为核心的活动体系(1)开展月主题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围绕“行文化”,精心设计一月―主题活动。

(2)组织好职业能力素养比赛,培育学生科学实践精神。

(3)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进行标准化教室班容建设,从外墙到室内进行统―的规划,同时留给班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专业和班级特点形成特色班风班貌。

评选美丽班级、美丽学生,完善文明班集体量化考核。

完善宿舍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的宿舍管理,建设精品寝室文化。

2、优化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程资源(1)开发“行文化”活动校本教材。

围绕月主题组织骨干班主任编写不同学年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方案.整合成班队活动模板;设计精品社团活动方案,编写社团活动教材。

(2)开发学科课程资源。

建立学科课程开发小组,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课程开发,加强对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选修课课程开发建设,加强对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3)建立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开发数字化资源。

建立校园网课程资源中心,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3、完善多元化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1)改革多环节的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在学生德育千分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将学生素养列入考核的内容,实施学生素养学分制。

同时,对全面发展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优体系。

对班主任工作考核进行调整,将班级文化建设及学生素养培育工作列入其中,建立相应的班主任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2)构建多层次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