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图片及介绍

苏州园林图片及介绍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 出来。”
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准确生动的语言
1.动词的运用。
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 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 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 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重峦叠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 层叠叠的景象。 “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 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 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 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 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 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 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 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一个亭 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 一道同样的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比较、打比方
2、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 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 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中国(苏州)四大名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 外,留园是明万历年 间太仆徐泰时建园, 时称东园,清嘉庆时 归观察刘恕,名寒碧 庄,俗称刘园。同治 年间盛旭人购得,重 加扩建,修茸一新, 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 留园。
——留园
留园——观云峰
苏州四大名园
在苏州市城南人民 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 (907~926 年)广陵 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 (1044年)诗人苏舜 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 并写《沧浪亭记》。南 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 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 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
叶圣陶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叶圣陶(1894--1988),原 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父亲 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 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 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 六》等杂志上。1921年与沈 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 “文学研究会”。解放后,历 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 民进中央主席。
作者简介: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 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构思新颖独 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 容。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 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 之》。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 过书,曾主编过《小说月报》、 《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编 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 有重大贡献。出版有《叶圣陶全 集》。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 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 研究。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不管 到哪处游览,不管站在哪个角度 欣赏,都给你一幅画的感觉。请 大家怀着这种感觉阅读叶圣陶先 生给陈从周先生的画册写的序—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 讲究对称,对 称的建筑是图 案画,园林是 美术画,要求 有自然之趣。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每 一 个 角 落 都 注 意 图 画 美
几 竿 竹 子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 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色彩 漆广漆
极少使用彩绘
水磨方砖
屋瓦
檐 漏
节引 淡 ,起 灰 却人 色 更们 屋 显安 瓦 得静 和 各闲 檐 种适 漏 花的 与 明感 草 艳觉 木 照, 的 眼到 绿 花色 开配 时合
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 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 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 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宜, 适当、适宜。 映衬: 映照,衬托。 重峦叠嶂: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败笔: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 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阅历: 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雷同: 不该相同而相同。 景致: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讲 究 捎 带 说 明
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池沼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 齐整的石岸, 总是高低屈曲 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沧浪亭
苏州四大名园
位于苏州市城东北 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 园之一。元至正二年 (1342年)天如禅师 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 名“菩提正宗寺”,后 易名“狮林寺”。因为 园中有很多石峰都似狮 子形,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
狮 子 林
网 狮 园
吴江退思园
环秀山庄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俯仰生姿: 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 美好的姿态。
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 (1~2段)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 (3~9段)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 (10段)尾声,回味无穷。
思 考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 术而不仅是技术,游览 者在其间有如在山间的 感觉;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有些园林池沼是全 园的中心。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山:或重峦叠嶂或小山配合 着竹子花草—“身在山间”
有些池沼是全园的中心, 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 屈曲任其自然。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 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 城”的称号。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 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 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 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 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 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 1979年首先在美国纽约建造了“明轩”庭园,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 的先河。其深厚的影响不断延伸,进而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 美国、西班牙、南非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造苏州古典园林,出口 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中国的长驻文化大
表达方式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 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 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 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 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 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列语段,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 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 镂空图案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 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 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 从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 序来写的。
中国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 承德 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 狮子林 拙 政园 留园 它们分别代表着宋、元、 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建筑风格, 除此之外,著名的园林还有网狮园 怡园等。
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 山和昆明湖组成,水 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 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 的精华,构思最巧妙、 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 达728米的长廊,长 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 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语言
亭台轩榭的( A ),假山池沼的( C ), 花草树木的( D ),近景远景的( B )。 A、布局 B、层次 C、配合 D、映衬
一、揣摩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表 达效果,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 各地园林的标本…… 文中“标本” 与常用的意义不同,这里有 典范、代表的意思。它不是死的,而是一个活生 生的样板。文中说苏州园林是“标本”,形象地 表明它承继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 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读准下列词语
(xuān)榭( xiè)池沼 (zhǎo) 轩 ) 嶙 (l í n) 峋 (xú n) 丘壑 (hè u) 空 ng) 薇 (wēi) 镂 (lò 蔷 (qiá (chèn) ) 嶂 (zhà ng)对称 重峦叠 (dié (lán) (zhēn) 斟 酌 干 (zhuó) 阑 (fú) (qì) 一幅 石砌
记 叙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
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
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3.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 景。” 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议 论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 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举例子
3、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 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 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摹状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