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综合实践六年级(上)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阴平中心小学
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材来源:山东人民版教材
适用年级:六年级
教学课时:32课时
日期:2020年9月
一、课程背景
(一)背景分析
通过近期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我班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品德较好,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
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讲究维护集体荣誉,有较强的上进心。
大多数同学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讨论等学习任务,积极动脑动手,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上课纪律观念差,对待学习不认真,不能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有待于加强辅导,尤其是学困生,自制力很差,课堂上睡觉、下位、搞小动作、转脸找同学说话,不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影响别人,需要特别关注和辅导。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
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
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
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
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比较好,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由于本校实际问题,因此,对于书本里的很多出外实践活动是很难操作的,只能通过上网查找一些关于这个实践活动的知识、图片给他们看。
所以效果当然没有亲身去实践这么好的。
由于现在的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综合实践科就是教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
听,去想,去试,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
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
研究”,即形成以直接经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
让学生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
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分析
六年级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围绕自我成长、健康生活、地方特色、人与环境、传统节日等方面展开探究活动。
每个主题密切结合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通
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
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选择确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展开研究------交流探讨-------总结反思。
“生活中的数字编码”让学生了解并应用现代技术去发现问题。
由于综合
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
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要采用弹性课时制,即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
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
以指导。
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
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
7、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
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8、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9、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10、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能力培养侧重点
1、让学生“在体验中研究”,即形成以直接经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
2、让学生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课程措施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
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
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
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
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如果用
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
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
对
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
的成就。
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
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
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结合《纲要》领会资源包的设计意图和目的,不要当成学科课程教材不是教资源包或教学生活动,而是参考资源包来开展活动。
6、每一课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将新生成的补充到资源包中。
7、在教学中,可参考资源包的活动与形式,再结合本校当地资源状况拓展与调整,将资源包校本化实施。
8、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9、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
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
六、课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