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
早在1960年代,印度的信息技术类学院蓬勃发展,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1999年,印度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支持力度,自此,该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办公室”,其业务也由最初的简单编程和维护工作向产业价值链的中上层延伸,大公司占据了产业的主导地位,前五大公司占整个产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0-50%。

经过多年发展,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形成了以下特点:
(一)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多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1990年,印度软件产业年产值总计只有1.9亿美元,到2008年已迅速增长到521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36.6%。

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达12.9%,产业规模为588亿美元。

据NASSCOM (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预测,2010年金融危机对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影响仍将继续,但印度国内的健康医疗、金融、教育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潜在市场将逐渐得到释放,预计产业增速将在7%左右,产业规模将达到626亿美元。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被称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软件园,是印度最大、最著名的软件园。

目前,印度全国有
43个城市开展了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新德里、孟买、普纳等城市是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的领先城市,业务收入占据了印度产业规模的90%以上,其中班加罗尔产业规模占印度整个产业的36%。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向二线城市转移,预计到2018年,二线城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占印度整个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将由2008年的不足10%增长到40%。

(三)以服务外包为主的出口占据了产业的主导地位。

2007-2009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出口额所占比重分别为79.2%、77.5%和78.7%,预计2010年仍在80%左右。

在2009年软件和服务外包出口中,服务外包占据了整个出口额的绝大部分市场,其中ITO(信息技术外包)和BPO(业务流程外包)分别占57.2%和27.4%,而软件产品及嵌入式软件出口所占份额很低。

(四)形成了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出口多元化格局。

目前,印度软件和服务已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
美市场多年来占据了90%以上的比重。

近几年,美国市场增速有所放缓,英国、欧洲、亚太等其他地区保持了较快增长,美国市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2008年占60.2%。

2004-2008年间,印度软件出口额年均增长为33.3%,美国市场增速仅为28.7%,而英国、欧洲(英国除外)、亚太地区的市场年
均增速分别高达41.8%、51.4%和42.1%,以欧美市场为主导的出口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五)本土和外资企业共同发展。

在ITO领域,印度本土企业占据65-70%的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占据了30-35%的比重;在BPO领域,印度本土企业占据45-50%的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占据了50-55%的比重。

很多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了交付中心。

二、印度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英语在印度非常普及,讲英语的印度人基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使印度人在迅速掌握软件生产技术、了解世界市场行情、产品的研发和推销方面占了先机,而大规模的软件职业培训,更使印度拥有了全世界最多的低成本、高素质的软件人力资源。

同时,严格的软件开发质量体系认证和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印度获得国际大订单提供了可靠保证。

印度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的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借鉴。

(一)人力资源是印度产业崛起的重要因素。

印度高度重视软件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印度理工学院居顶端、各大学居中间、大量职业化培训机构居底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机构。

据统计,印度软件从业人员中,来自大专院校的仅占10%左右,90%左右的人才既是来自软件企业、又是IT培训机构的职业化培训机构。

印度软件教育的突出特色是与产业密切
互动,课程设置围绕企业需求,紧跟最新技术发展动向,学生一出学校就具备了较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大量的美籍印度移民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资源,印度企业充分发挥美籍印度人的沟通作用,积极开拓美国市场。

政府也积极鼓励美籍印度人回国创业。

(二)良好的扶持政策是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保障。

印度历届政府对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相当重视,先后成立了国家IT及软件推进小组、IT委员会等机构,还建立了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在财税等方面给予该产业诸多支持。

早在1980年代中期,印度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制定了积极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

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

1991年印度税法规定,软件及信息服务出口企业2010年前免征所得税和出口关税,对生产软件产品免征流转税。

此外,政策还规定,在软件园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10年免交所得税,政府还为软件企业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除大力吸收跨国风险投资之外,还在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为软件企业提供信贷扶持。

(三)行业中介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支持下,组建了软件和服务外包领域极有效的中介机构——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该机构是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的贸易组织和商会,致力于通过主
动措施促使其成员采用世界一流的管理手段,构建并维持最高的质量标准,进而拥有全球竞争力。

在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NASSCOM的会员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角,在其1988年创立时有38个会员,这些会员企业占全国产业总收入的65%,截止到2008年年底,NASSCOM会员企业数超过1300家,占全国产业总收入的比例超过95%。

该机构免费为成员提供年度市场分析报告、供应商档案等信息,组织到重要服务发包国开展商务推介,在打击盗版、提升印度国际品牌、建设数据资料库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知识产权保护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为适应国际软件外包潮流之需,19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给予软件外包以强有力的法令政策与环境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专利、保护客户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并成立了专门监督执行机构。

近年来,针对外包业务中客户数据保密与安全保障问题,印度政府正全力营造互为相通的金融服务法律构架,要求印度企业全面接受并达到国际知识产权标准。

印度政府的努力,加之企业自身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手段的不断完善,为印度服务外包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承接外包工程的外部环境,吸引了世界500强公司的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等业务向印度的大批转移。

(五)高效的软件质量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了印度竞争优势。

印度始终坚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高起点的软件开发。

NASSCOM规定,凡拥有10名员工以上的软件公司必须达到ISO9001标准认证。

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上软件公司获此标准认证最多的国家。

此外,印度获得CMM5级证书的企业数量也名列世界前茅。

严格、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印度软件企业对时间、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大大领先于世界水平。

目前,印度软件企业以其成熟的设计技术和实施能力著称于世,在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银行、保险及财务应用,转移方法与技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