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下颌下缘切线 下颌角点、下颌颏顶点连线
下颌支平面(RP,ramal plane):下颌升支及髁突 后缘的切线 面平面(N-Po,facial plane):由鼻根点与颏前点 之连线组成 Y轴角(Y-axis):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颌骨 SNA角(82.8+4) SNB角(80.1+3.9) ANB角(2.7+3.7) NP-FH(85.4+3.7)面平面 -眼耳平面角 Y轴角(SGn-FH):蝶鞍 中心与颏顶点连线与眼耳 平面相交之下前角

记存模型的用途



作为研究分析错合的重要手段。 用于确定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作对照观察。 用治疗前后的模型可进行疗效评估

记存模型的制作与要求

由于记存模型对错合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 估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求记存模型准确、清 晰,要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 穹、唇系带等部分。
颏前点(Po,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 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 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 点之中点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头影测量平面


基准平面
前 颅 底 平 面 ( SN,SN plane): 由 蝶 鞍 点 与 鼻 根 点连线组成 眼 耳 平 面 ( FH,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Bolton 平面:Bolton点与鼻 根点连线,用作重叠头影图 的基准平面

模型的测量分析

牙冠宽度的测量 测量下颌第一磨牙 前牙弓内各个牙的 牙冠宽度,其总和 为牙弓应有长度或 必需间隙(required space)

模型的测量分析

牙冠宽度的测量 混合牙列期
x=y*x'/y' X为恒牙宽度,X’为X线牙片上恒牙宽度;Y为模型上乳 磨牙的宽度,Y’为X线牙片上乳磨牙宽度。

牙排列试验


一般检查 模型分析 X线头影测量 一般X线检查分析 照相分析 诊断与治疗计划
X线头影测量分析 (Cephalometric Analysis)

应用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确定错合畸形的设计,确定矫治后牙齿及颌骨能达 到的理想位置,从而制定出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面形态结构变 化。亦可作为评价矫治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矫 治后稳定性的手段。 外科正畸的诊断和设计 下颌功能性分析



NA-PA(颌凸角):此角反 映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 的关系。PA线在NA前方时为 正值,反之为负值,此角越 大,上颌的相对突度越大, 反之后缩。 MP-FH(下颌平面角):由 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连线构 成,反映下颌体的陡度及面 部高度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牙齿
1 - SN 角 : 上 中 切 牙 长 轴 与 Snpingmian相交的下内角,反映上 切牙对前颅底的相对斜度,此角过 大表示上中切牙唇倾,反之为舌倾 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 相交之上内角,反映下中切牙对于 下颌平面的倾斜度 上下中切牙角:此角越小,突度越大
初诊日期:2001-1-16
年龄:12岁


一般检查 模型分析 X线头影测量 一般X线检查分析 照相分析 诊断与治疗计划
适应症

乳牙期(3-6岁)



前牙反合,下颌前突 后牙反合 严重深覆合,远中合 凡妨碍颌、面正常发育及正常功能的不良习 惯所造成的开合、下颌前突等错合畸形。

模型的测量分析



牙冠宽度(tooth width)的测量 牙弓弧形长度(arch length)的测量 牙弓拥挤程度分析 (space analysis) 合曲线的曲度(Curve of Spee) 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arch symmetry) 牙弓长度及宽度的测量 牙槽弓(alveolar bone)的长度及宽度 基骨弓(basal bone)的长度及宽度 腭穹高度(palatal depth)的测量

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overjet)

I度深覆盖 覆盖为3—5mm II度深覆盖 覆盖为5—8mm III度深覆盖 覆盖为8mm以上
覆合

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overbite & open bite)

I 度深覆合 II 度深覆合 III度深覆合 I度开合 Ⅱ度开合 Ⅲ度开合

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

腭穹高度的测量

Bolton指数分析

Moyers预测分析法 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 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 冠宽度的方法



4个下切牙牙冠的总宽度。 按性别查表,以75%的概率值为准分别查出上颌与下颌一侧尖牙 与前磨牙的宽度值。 将所查得的宽度值乘2即为上、下颌双侧尖牙与前磨牙的宽度值。 将4个下切牙的宽度值与下颌双侧尖牙、前磨牙的总宽度相加则得 出下牙弓内第一磨牙前各牙牙冠的总宽度,即下牙弓的必需间隙。 如需测量上牙弓时,一般上切牙已萌出,可测量已萌出的4个上切 牙的总宽度再与上颌双侧尖牙与前磨牙总宽度预测值相加,则得 出上牙弓内第一磨牙前各牙牙冠的总宽度,即为上牙弓的必需间 隙。
诊断与治疗计划 (病例)
患者,女性,20岁,前牙反合伴上下牙列 拥挤 主诉 牙列不齐 病史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至6个月。

出生后发育 -第一颗牙齿萌出:第8个月 乳牙没有反合,乳牙龋齿,乳恒牙替换障碍。 不良习惯-否认 疾病- 4岁时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而手术。易感 冒,常用抗生素

错合病因



腭平面(ANS-PNS,palatal plane):后鼻棘与前鼻 棘的连线 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 合平面(OP,occlusal plane):
一种是以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的中点连 线; 另一种是自然的或功能合平面

测量平面
下颌平面(MP,mandibular plane)

前 3-3 中 4-6 后 7-8 每年每侧1.5mm(女性14岁,男性16岁)

后牙段可用间隙增量预测:


合曲线的曲度 (右侧深度+左侧深度)/2+0.5mm

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牙弓长度及宽度的测量


牙弓前段长度、宽度 牙弓中段长度、宽度 牙弓后段长度、宽度

牙槽弓的长度及宽度

牙弓弧形长度的测量

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 触点沿下颌前磨牙颊尖、 下尖牙牙尖经过正常排 列的下切牙切缘到对侧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 点,为牙弓现有弧形长 度或可用间隙 (available space)

牙弓拥挤程度分析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弧形长度之差或可用间 隙与必需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 前、中、后牙段拥挤度
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 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 点 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 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中切 牙切缘之最前点

替牙期(7-12岁):



前牙反合。 后牙锁合、反合。 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个别牙严重错位(包括因多生牙而引起的)。 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 上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而不能关闭者

恒牙期(12-18岁) :


第二恒磨牙于12岁左右若萌出为矫治的最好 时期。因第二恒磨牙萌出后,牙弓及面部宽 度不再增加或增加甚微;合的发育基本上已 达最后阶段; 第三磨牙萌出时,牙弓长度只能稍有增加, 面部可能稍有改变。因此这期的诊断比较明 确而肯定,可以积极进行治疗


一般检查 模型分析 X线头影测量 一般X线检查分析 照相分析 诊断与治疗计划

全景片(全颌曲面断层片Panorama )

手腕骨片(wrist)
加速期:
MP3期( middle phalanx of 3rd finger): 第三指中节指骨骨骺等于干骺宽 R期:桡骨骺宽等于骺宽
遗传(母亲牙列拥挤) 乳恒牙替换障碍

一般检查

口外检查

头颅形状: 面型: 唇: 侧貌:



面部左右两侧对称情况 侧面轮廓:有无前突、后缩 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有无短缩、翻卷、开 唇露齿等 颞下颌关节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常


一般检查 模型分析 X线头影测量 一般X线检查分析 照相分析 诊断与治疗计划

模型分析(model analysis)是口腔正畸 临床诊断、制订治疗计划中的—个重要 步骤,矫治前必须有记录患者牙合情况 的模型,称之为记存模型(study model)。
一般检查


主诉(chief complaint): 患者来就诊的主要 目的。 既往史及现病史(history): 牙合面检查:

口内检查:牙合发育时期、牙数目、磨牙关系、 主要错合畸形、牙体牙周情况、口腔卫生。

牙齿拥挤度:


I度拥挤 II度拥挤 III度拥挤
相差2-4mm 相差4-8mm 相差8mm以上
头影测量标志点
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中心 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 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有 用解剖耳点或机械耳点 颅底点(Ba, 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之 中点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