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护理ppt课件
.
过敏反应发生的处理措施
如患者发生过敏反应,首先停止用药;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血容量维 持循环稳定
.
Thank you !
.
局部麻醉
.
优点
病人神志清醒,对全身生理干扰轻 微,并发症少,简便易行,应用广泛 。
缺点
对范围大和部位深的手术止痛不够 ,亦不能使肌肉松弛。
.
(一)定义
•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指将麻醉药作用 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 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滞,运动神经传导保持 完好或者有同时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
.
2)过敏反应
小计量局麻药即发生毒性反应,应疑为 高敏反应。
较少见,两类局麻药中,以酯类发生机 会多,酰胺类极罕见。
.
临床表现
为使用少量局麻药后,出现 荨麻疹、咽 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及神经性水 肿等,甚至可危及病人生命。
.
过敏反应的预防
关键是麻醉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和进行药 物过敏试验。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对症 抗过敏处理。
• 这种阻滞是可逆的,对组织不产生损害。
.
(二)分类
分类方法: 依据麻醉药的作用部位分类,分为: 1、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 3、区域阻滞麻醉 4、神经阻滞麻醉
.
(三)常用麻醉药
• 两类:酯类局麻药和酰胺类局麻药 (1)酯类局麻药包括普鲁卡因和丁卡因,此
类药物易引起变态反应。 (2)酰胺类局麻药包括利多卡英和丁卡英等
一)毒性反应 二)过敏反应
.
1)导致毒性反应的因素
①药物浓度过高; ②一次用量超过病人耐量; ③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 ④局部组织血运丰富,吸收过快,未酌情减
量,或局麻药中未加肾上腺素;
.
⑤病人体质差,对局麻药耐受力降低,或有 严重肝功能受损,局麻药代谢障碍,血药 浓度升高;临床上有病人用小量局麻药后 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称为高敏反应。
⑥药物间相互影响使毒性增高,如普鲁卡因
和琥珀胆碱都由血中同一种酶分解,两者
同时使用,普鲁卡因的分解减少就容易中
毒。
.
临床表现
局麻药对全身的影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 心血管系统最为重要。 按个体反应不同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 种类型,有时先兴奋,后抑制。
.
1.兴奋型: 较多见。病人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 表现为精神紧张,出冷汗、呼吸急促、心 率快。严重者有谵妄、狂躁、肌肉震颤、 血压升高。甚至意识丧失、紫绀、惊厥、 心率失常。
)饮食:一般小手术前不必禁食。手术 范围较大者,须常规禁食和禁饮。
(2)术前用药:常规用苯巴比妥钠。 (3)局麻药皮肤过敏试验:使用普鲁卡因、 丁卡因者,麻醉前要了解药物过敏史,无过 敏史者常规做过敏试验,阴性方可使用。
.
(五)局麻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
注:肾上腺素不能用于指、 (趾)、阴茎神经阻滞,因其 动脉为末梢血管,肾上腺素可 引起血管痉挛,使其缺血、坏 死。高血压、心脏病、老年病 人亦忌用肾上腺素。
.
急救处理:
①立即停止用药,确保呼吸道通畅,吸氧; ②一般兴奋型病人,可肌注或静注安定 0.lmg/kg,稍事休息,即可好转;抽搐和 惊厥者静注硫喷妥钠l~2mg/kg; ③抑制型病人可面罩给氧,气管内插管人 工呼吸,静脉输液,低血压者适当给予麻 黄素或间羟胺等升压药维持循环功能;心 率缓慢者给予阿托品静注;一旦心跳呼吸 停止,立即心肺复苏抢救。
.
2.抑制型: 较少见。但后果严重。表现为:嗜睡,呼吸浅慢, 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严重者昏迷,心律失常, 严重者呼吸心跳停止。
.
毒性反应的预防
①麻醉前用巴比妥类、地西泮、抗组织胺 类药物,可预防或减轻毒性反应。
②限量使用,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
③注药前均须回抽有无血液,边进针边注 药,以防注入血管。如无禁忌,在每100ml 局麻药中加入0.1%肾上腺素0.3ml,可减慢 局麻药的吸收,以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并能延长麻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