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调研报告为了贯彻落实州委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州级领导“三联”工作的相关任务,根据州委主要领导要求,州政协组成全州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联合调研组,由龙德忠主席、宛庆丰副主席带队,州政协民宗委、州旅游局、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吉首大学民研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从8月19日至23日,先后深入到凤凰、泸溪、花垣、保靖、吉首、古丈六个县市20多个苗族村寨进行调研。

通过实地查看、组织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全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本次共实地考察苗族特色村寨24个,其中凤凰县5个(禾库镇早齐村、山江镇早岗村、山江苗族博物馆、麻冲乡老洞村、都里乡拉豪营盘村),泸溪县4个(白沙镇红土溪村、达岚镇岩门古堡寨、浦市镇黄家桥村、马王溪村),花垣县4个(边城镇麻磨老村、麻栗场镇老寨村、排碧乡板栗村、道二乡紫霞湖),保靖县4个(夯沙乡排拔、大烽、夯吉村、吕洞村),吉首市2个(矮寨镇家庭村、矮阳乡坪朗村),古丈县5个(默戎镇默戎村、万岩村、夯吾村、九龙村、中寨村)。

同时,通过资料了解特色村寨12个。

调研发现,我州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潜力非常大,州委、州政府发展生态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决策非常正确,广大苗区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愿望非常迫切。

一是传统苗族村寨保存基本完整。

总体来看,我州苗族特色村寨保存较为完好,很多传统苗寨仍然保持高度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全州有15个苗族村寨被国家批准为“中国传统村落”。

调研发现,全州传统苗寨保存最为完好的是保靖县吕洞山片区,其次是吉首市矮寨片区、古丈县默戎片区和凤凰县的部分苗族传统村落。

保靖县夯沙乡大烽、梯子、夯吉、吕洞、十字坪“金木水火土”五行苗寨被誉为“化石级”的古苗寨,几乎没有受到破坏,吕洞古苗寨共有432栋传统苗族特色民居,除了学校外,没有一栋现代建筑。

凤凰县禾库镇早齐村、吉首市矮寨镇家庭村、花垣县金龙村有“县崖上的苗寨”、“天边的苗寨”之称,同样保存完好,美不胜收。

凤凰县都里乡拉毫营盘苗寨成片保存112栋石板房,规模可观,别具一格。

泸溪县达岚镇岩门古堡寨、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古建筑宅深院大,户户相连,分别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化的民居群落体系。

吉首市中黄村、齐心村、小溪村,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九龙村等苗族村落都较好地保存了民族特色风貌,是十分宝贵的苗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

二是传统苗族村寨文化底蕴深厚。

我州传统苗族村寨是古代先民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建设的基本社会单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

凤凰县拉毫营盘苗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溪县岩门古堡寨和黄家桥村的“吉家三重院”、吉首市中黄村重午古黄寨、花垣县磨老村龙家大院等分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县早齐苗寨、吉首市齐心苗寨分别保存着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抗清的指挥所、古炮台、古碉楼、古战场。

凤凰山江叭咕苗寨建有由国家文物部直接命名的“中国苗族博物馆”,博物馆是湘西最后一个苗王龙云飞的苗王府。

古丈县九龙苗寨是苗族英雄龙滕久的故乡,是全州唯一发现洞葬的苗寨。

泸溪县铁山村是当年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横渡沅水的第一站。

苗族鼓舞、苗族鼓歌、苗族跳花、苗族四月八、苗族民歌、苗医药、苗画、苗拳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都是由以上苗族村寨保护和传承下来。

古丈县默戎苗寨的“四方鼓”打进了上海世博会,花垣县老寨村的“接龙舞”曾赴京汇演。

保靖县吕洞片区的苗寨每年联合举办“吕洞圣山苗族祭祖”活动,省内外苗族群众自发参与,形成很大的文化影响力。

三是传统苗族村寨自然风光秀美。

我州的传统苗族村寨大多地处青山绿水之间,独特的人文景观与神奇的自然风光交相融汇,形成绝美的风景。

凤凰县早齐苗寨三面绝壁,村里的天星山大峡谷长约30公里,成片的原始次生林保护完好。

凤凰县早岗村(苗人谷)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又有保护完好的古老村落,集湖泊、溶洞、峡谷、苗寨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95%。

吉首市家庭苗寨、坪朗苗寨位于德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境内,紧靠世界工程奇观矮寨大桥,苗寨、森林、峡谷、路桥浑然一体,美如画卷。

花垣县磨老村位于美丽的清水江畔,距边城茶洞景区不足8公里,对面的贵州省雷公山高山流水,背后的驼峰坡山峰嵯峨,被中央美术学院确定为写生基地。

花垣县道二乡的紫霞湖犹如仙境,湖面开阔、湖水洁净,环湖绿林成荫,白鹭纷飞,完全具有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区的潜质。

保靖县大烽苗寨以瀑布著称,短短的2000米的深沟里,形成了以指环瀑布、驼峰瀑布为代表的大小瀑布群10多处;吕洞村古树参天,1200多棵古树名木呈群落状态分布,号称“古树掩映的苗寨”。

四是传统苗族村寨保护初见成效。

近年来,各县市积极推进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百千万”特色民居保护工程,广大干部群众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不断增强,传统苗族村寨整治保护取得了初步成效。

保靖县抓住郭建群州长在吕洞山扶贫的机遇,加大对苗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力度,由县长杨志慧总负责,8名副县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一个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去年以来,夯沙乡共拆除3栋非民族特色的新建筑,刹住了在古村寨内修建现代建筑的势头,现在村民新修民房全部按民族特色修建。

同时,夯沙乡基本完成了乡政府所在地所有建筑的特色民居整治性改造。

吉首市重点抓好城区到德夯沿线的特色民居整治保护,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全州集中连片整治保护特色民居的样板。

凤凰县政府由财政出资5000万,对本县境内的老家寨、老洞、竹山、舒家塘、拉毫营盘等苗族村落的典型特色民居实行整体收购,从根本上实现了传统苗寨的有效保护。

保靖县夯沙乡的五个重点苗寨、凤凰县的拉毫营盘、老洞,花垣县的磨老村等分别制定了保护传统民居的村规民约。

五是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来势较好。

凤凰县发挥凤凰古城景区的辐射带动作,大力发展苗寨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快,组建城乡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对山江苗族博物馆、早岗、老寨寨、冬就等20个苗族村落寨实施整合经营开发,今年1至7月,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900多万元。

古丈县夯吾苗寨成立了以村支书为总经理的旅游开发公司,将茶叶生产销售、特种养殖、特色餐饮与苗寨观光相结合,年实现旅游接待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解决农村就业200多人,促进村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

默戎苗寨引进张家界旅行社进行合作开发,聘请专业团队实施旅游营销,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保靖县吕洞山区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开年以来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94万元,同比增长100%以上。

吉首市以矮寨奇观景区为依托,助推周边苗寨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花垣县金龙村、十八洞、老寨等开始导入市场,乡村旅游正在起步。

吉首市坪郎村、德夯村、中黄村,古丈县的默戎村、保靖县夯沙村、泸溪县红土溪村等分别评定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

二、我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州切实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民族传统村落破坏消亡仍在加剧。

由于村民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认识,保护意识不强,加之政府投入不足,村民不仅没有在保护传统村落中获得收益,反而担负整修维护的成本,不能提高村民的保护积极性。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村民外出打工、进城经商、种烟种茶实现致富以后,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更加迫切。

花垣县板栗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这几年修高速公路村民获得补偿后,一下子建了几十栋二三层楼的小洋房,传统村落风貌无存。

该县磨老村传统民居只剩70多栋,现代小洋房达48栋。

凤凰县老洞村共新修现代建筑20多栋,几栋新修的房子建在古村中心位置,体量大、楼层高、色彩艳,严重破坏古村风貌。

泸溪县岩门古堡寨被大量的现代建筑包围,成为一座“孤岛”。

同时,大量村民外出打工和进城,不少老宅多年无人居住,腐朽垮塌现象严重。

目前,我州原生态民族建筑和传统村落不断损毁蜕变,民族特色淡化消失趋势仍在加剧。

二是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

我州的民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但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业态单薄,形式单一,效益低下,产品开发粗糙,没有一家做成精品。

从州级层面来看,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没有统一的品牌打造,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从县市层面来看,重视程度不一,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群众自发状态,整体环境不优,氛围不浓。

从景区景点层面来看,资源开发不足,文化挖掘不深,市场开发能力弱,产品同质化,经营管理粗放,相互低价竞争。

除凤凰县、古丈县外,其余的吉首市、保靖县、花垣县、泸溪县的苗寨乡村旅游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实现公司化运作,没有经营主体,旅游资源无法与市场资本对接。

全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能力弱,没有形成强势的旅游品牌和稳定的客源市场,对群众脱贫致富和扩大农民就业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我州传统苗寨大多地处偏远,旅游可进入性较差。

虽然这些苗族传统都修通了公路并实现了硬化,但基本都是简易的通乡通村公路连接,道路标准低,路况差,连会车都比较困难,没有形成旅游环线,进出都是走回头路,很不适应旅游开发需要。

旅游停车场建设滞后,夯吾苗寨旅游停车场过于狭小,旅游大巴停旅游困难,凤凰早岗苗寨、古丈默戎苗寨的旅游停车场虽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都没有硬化处理,档次很低。

吉首、保靖、花垣等县市的相关苗寨还没有启动停车场建设。

全州没有一家乡村旅游景点旅游公厕达标,部分景区甚至没有公厕。

所有的苗寨景点全部没有游客服务中心、景点标识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

部分苗寨的通讯信号不稳定,农网改造没有实施,旅游开发用电困难。

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我州生态文化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缺乏经营管理能力,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低。

据统计,全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4.2%,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8.12%。

8月19日,调研组在凤凰早岗苗寨调研时,看到有些村民和导游员向游客销售推介自制的“土匪烟”、“土匪糖”、“土匪茶”,这种唯利是图、自我抹黑的作法充分显示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和无知无聊。

还有一些从业人员野蛮粗鲁、诚信缺失,殴打辱骂游客、欺客宰客等现象屡有发生。

三、发展我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的建议(弘利遴选)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兴州战略,加快开发建设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路是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对促进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