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公布北京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公布北京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公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验收结果及启动新一期建设的通知【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发文字号】京教函[2014]226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日期】2014.05.29【实施日期】2014.05.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公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验收结果及启动新一期建设的通知(京教函〔2014〕226号)有关高等学校:2014年4月,市教委、市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组对相关研究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现将验收结果予以公布:人文北京研究基地等11个研究基地验收结果为优秀,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等9个研究基地验收结果为合格。

以上20个研究基地全部进入下一周期建设,建设周期为3年。

各研究基地要按照本期验收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在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围绕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结合新的形势和研究基地发展目标,认真规划和设计下一个建设周期的重点研究方向,填写好进入下一期建设的《任务书》,并于6月30日前交送市社科规划办研究基地工作处(一式4份,均加盖单位印章,同时将电子版发送到指定信箱)。

《任务书》可登陆北京社科规划网()下载,通过验收的研究基地要认真总结建设经验,多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扩大研究基地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首都各项事业发展。

联系人:车庆珍刘军联系电话:51994787 64876782电子信箱:chqzh@liujun@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年5月29日附件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验收结果(按学校代码排序)一、验收结果为优秀的研究基地1.人文北京研究基地(依托高校:中国人民大学)2.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依托高校:清华大学)3.北京产业安全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交通大学)4.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服装学院)5.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师范大学)6.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物资学院)8.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研究基地(依托高校:中国音乐学院)10.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电影学院)11.北京学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联合大学)二、验收结果为合格的研究基地12.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大学)13.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工业大学)14.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建筑大学)15.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依托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16.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基地(依托高校:首都体育学院)17.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依托高校:中国传媒大学)18.北京财经研究基地(依托高校:中央财经大学)19.CBD发展研究基地(依托高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依托高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附件2CBD发展研究基地三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突出的优点评价(一)研究基地紧紧围绕北京CBD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攻关,获得了一批研究课题,发表和出版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基地突出了建设国家级智库的意识,围绕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和前瞻性研究,一些报告获得了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为政府决策服务成效明显。

(三)研究基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研究特色,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科学研究中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保证了基地科研实力不断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一)研究基地还应加强核心骨干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批有理论、有特色、能攻关的研究团队。

(二)研究基地成果层次和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北京市CBD建设的整体对策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基地国际性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研究基地所关注的北京CBD建设问题将越来越重要,基地应进一步强化国家智库意识,取得突出的标志性成果。

(二)研究基地对于北京CBD建设的总体把握和认识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提炼和加强,特别是从战略性出发,对于北京CBD建设所需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等要加强前瞻性研究。

(三)研究基地如有可能,应积极参与组织筹备有关北京CBD发展的高端论坛或国际对话平台。

北京财经研究基地三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突出的优点评价(一)研究基地充分运用学校科研优势与团队优势,对北京市财经情况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承担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二)研究基地努力突出作为北京财经发展“智库”的意识,撰写了一批研究报告和论文,一些报告获得了有关部门和区县的认可与领导的好评。

(三)研究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到北京市各个领域和方面的学习教育活动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讲座和知识普及活动。

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科研方向较为分散,需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目前的四个研究领域很少协同和交集。

(二)基地的品牌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显示度有待提升。

(三)基地围绕北京市面临的财经课题开展研究不够,需要进一步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气。

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基地建设应紧紧围绕北京财经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必须进一步凝聚力量,凝练方向,形成在若干专业领域具有创新和攻关能力的研究平台。

(二)基地应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有关部门特别是财税管理部门的合作,增强研究课题设计的针对性,提高解决北京财经发展中一些瓶颈问题的能力。

(三)基地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开放性,努力构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库。

北京产业安全研究基地一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突出的优点评价(一)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安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承接了大量国家和部委以及企业课题,对于基地研究领域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地建设目标很好地突出了国家“智库”的意识,并努力从建设高端智库角度组织设计了相关课题,提供了一批研究成果,若干报告获得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

(三)基地团结了校内外一大批关心国家经济安全的专家学者,争取到了相当数额的研究经费,这在北京各个基地经费来源中,成效尤为突出,从而保障了基地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

(四)基地规章制度健全,相关会议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成果报送制度等较为完善,基地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效较为明显。

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核心骨干队伍稳定与否决定基地的发展成效,防止过于依赖个人作用而忽略团队功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亟待加强。

(二)基地成果的水平和层级还需不断提升,与充足的经费相比,这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要加快提升科研成果的显示度。

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国家经济安全包括产业安全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任务,建议基地进一步做好发展规划,把基地建设纳入到国家的战略发展和战略需求之中,力争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智库。

(二)基地要把形成和创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以及中国需要的安全学科与科学研究作为长期目标,力争在理论上、实践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争取建立中国需要的经济安全案例库,助推国家产业安全。

(三)基地要加强产业安全等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知识传播与普及,加强国际经济安全理论交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做法。

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一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突出的优点评价(一)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内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对于北京建筑文化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专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

(二)基地建设“智库”意识不断增强,力图在北京建筑文化的归纳整理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阵地,一些报告获得了有关部门、行业和领导的好评。

(三)基地研究的跨学科特色十分突出,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研究多学科协同的研究趋势和要求。

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建设定位需要进一步凝练,避免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同时开展,削弱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力量。

(二)基地建设自身特点需要进一步突出,基地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良性发展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

(三)基地成果的显示度和层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期建设发展建议(一)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扩大基地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基地可以加强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特别是北京建筑文化的知识传播与普及,争取更多的人们对于世界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三)基地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建筑文化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建筑文化的文明对话等活动。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三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反馈意见一、突出的优点评价(一)基地建设围绕北京旅游业快速发展实际,联系若干部门和科研力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争取了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成绩突出。

(二)基地建设突出了作为北京旅游业发展“智库”的意识,努力建设旅游业高端智库,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获得了行业和领导的好评,部分专家参与了国家立法的相关工作,为政府决策服务成效较为明显。

(三)基地建设形成了成果品牌和论坛品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团结了一批热心中国旅游业研究和北京旅游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形成了学校学科建设的优势。

(四)基地学科整合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二、问题与不足(一)基地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还较为分散,缺乏具有国内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二)基地建设的国际化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