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题详解】
“旅行者2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位于银河系,银河系5年-2017年太阳黑子数统计图,体现出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计下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将于2020年开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①为太阳辐射B. ②为大气辐射C. ③为云层吸收D. ④为地面反射
13. 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的热源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4. 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田边烧湿草减少寒潮损失,其主要原理是(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
A.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C. 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D. 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16. 核潜艇失事海域北部有曾经的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下列对其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C. 晚古生代--火山活动频繁D. 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
9. 人类出现于( )
A. 太古宙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答案】7. B 8. D 9. D
【解析】
【7题详解】
在太古代,海水中逐渐形成一种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为最原始的生命体;元古代,除了单细胞之外,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级的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到了中后期,出现了鱼类、两栖类、蕨类植物;中生代,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恐龙、较高级的裸子植物;新生代,出现了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故由老到新的排序正确的是B,ACD错。故选B。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钱塘江大潮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B. 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
C. 每年中秋节前后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
D. “晚日浮沉急浪中”描写的海水涨落现象,即为“潮”
【14题详解】
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在田边烧湿草减少寒潮损失,其原理是烧湿草制造烟熏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③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寒潮损失,C对。ABD错。故选C。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
【18题详解】
人们可以利用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建设潮汐电站,②对。可以根据潮汐的特点合理发展海水养殖,①对。潮汐运动的特点与研究海冰淡化和选择远洋航线无关,③、④错。故选A。
下图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的盘山公路,短短的6.8千米路程,盘旋了68道弯,最短的弯道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题详解】
煤是地质历史上的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由此推断,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属于中生代。D对,ABC错。故选D。
【9题详解】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因此地球上人类出现于新生代,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如果“科拉超深钻孔”真的钻至地心,那么,它最先到达的是内部圈层的地壳,A错。莫霍界面在地下33千米,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所以,依次穿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B对。软流层在上地幔上部,不在地壳,C错。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不会消失,D错。故选B。
【解析】
【10题详解】
中纬度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2㎞,飞行高度达9800m突发事故,此时飞机处于对流层顶部,A错;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会导致驾驶舱内温度急剧下降,B正确;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机外气压明显低于机内气压,C错;飞机还处于对流层,臭氧浓度较低,D错。故选B。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读图可知,图示显示最后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值出现的年份约为2014年,那么,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值出现的年份在11年后,即为2025年,C对,ABD错。故选C。
【4题详解】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太阳黑子数量会明显增多,①对。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②对。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会受到干扰,③对。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活动出现高峰值时,不会使光热资源更丰富,④错。①②③对,故选A。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8. 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由此推断当时的 环境特点可能是( )
A. 太古代--温暖湿润B. 古生代--寒冷干燥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一些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
1970年,前苏联挑选了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启动“科拉超深钻孔”项目,计划挖穿地球,到1994年此次钻探工作终止,一共挖了12226米深。下图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A. 飞机正飞行在平流层的顶部
B. 驾驶舱内温度出现急剧下降
C. 机外气压明显高于机内气压
D. 飞机周围大气臭氧浓度很高
11. 影片中3U8633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飞机剧烈颠簸,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
A. 太阳辐射过强
B. 空气电离程度高
C.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D. 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答案】10. B 11. D
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途中,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等极端罕见险情,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安全返航。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3U8633航班从重庆正常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达9800米时突发事故,此时
A. 垂直下降的海水,将上层营养盐类带到了底层
B.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盐度适宜鱼类生活
C.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
D. 过往的潜艇、船只较多,人们给鱼类投喂大量饵料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长尾鲨”号核潜艇是在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而失事的。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所以“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C对。ABD错。故选C。
19. 图中公路修建于( )
A. 山脊B. 山崖C. 鞍部D. 山坡
20. 山区公路往往修成“Z”字形,目的是( )
2.“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位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八大行星依次为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⑤木星、⑥土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所以“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⑤⑥⑦⑧,D对,ABC错,故选D。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减弱
【答案】12. A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A对,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④地面辐射,D对,ABC错。故选D。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科拉超深钻孔”在地下12226米(12.226千米)深,而莫霍界面在地下33千米深处,莫霍界面至地面为地壳,所以“科拉超深钻孔”还在地壳里,②对。而地壳属于岩石圈的组成部分,③对。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科拉超深钻孔”也经过了生物圈,①对。“科拉超深钻孔”还在地壳里,还没到达地核,④错。①②③对,故选A。
【11题详解】
雷暴云导致飞机剧烈颠簸,且雷暴云天气发生在对流层,表明此时大气层空气垂直运动显著,D正确,C错误(平流层空气才以水平运动为主);出现雷暴云天气,太阳辐射弱,A错;飞机在对流层,高层大气的空气电离程度才高,B错。故选D。
【点睛】对流层主要有以下个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④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厚度有所差别: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