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借鉴与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和日本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提出建议,通过推行全员培训制度、优化创新培训资源等措施,推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科学化。
一、美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组织提出的“大学教师发展五年计划”,将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前六年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博士生毕业前一年,实施“研究生管道项目”,主要是获得大学教师资格的培训 ; 第二阶段是大学教师工作的第一年,采用“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 ; 第三阶段是大学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第二至第五年,该阶段将继续开展入职培训项目,并结合高级教师的督导制促进新教师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新教师的经验和能力也有高级教师学习的地方,青年教师可对老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反向辅导。
第 0 年:研究生管道项目。
该项目在博士生毕业前一年进行,完成培训课程的毕业生可获得一本“跨学科教师资格证书”。
该教师资格证书在跨学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获得,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理论和实践,包括介绍各种新技术使用的专题等。
第 1 年:新教师入职培训。
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会为新教师提供一定形式的入职培训,内容一般是学习本校的使命、政策、办事程序和校园文化。
比较典型的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是将相关主题模块化,集中在开学初的一两天进行。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为新教师提供在本校的“生存技能”,但不能获得职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为新教师提供一个
时间更长、综合性更强、内容更深人的入职培训,不仅要求大学提供更多的资源,还要求新教师投入更多时间。
第2—5年:反向辅导。
在美国大学,教师一旦确定其大学教师身份,大学就会邀请他们加入“ 21 世纪大学教师教学和技术能力发展计划”,并为他们进入学术共同体提供支持。
在这个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反向辅导” ,即由具有更多技术知识的青年教师与更有经验的老教师合作,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学习网络上新出现的网络工具,使他们更好地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
事实上,在第二至第五年这段职业生涯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可以从对方的经验中得到益处。
一方面,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介绍本校传统、文化规范、实践和独特的历史等 ; 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介绍新教学法、新兴技术、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等。
二、日本高校教师职业发展
名古屋大学重视充分发挥 CSHE勺支持作用。
CSHE是名大为推进教师发展(简称FD)而专门设立的教育研发机构,其宗旨就是从国际视野出发开展有关高等教育战略发展问题勺研究,不断改进大学教育水平,并发展与此相关的大学管理制度。
在过去
几年里,CSHEH直致力于通过研发教学 TP、帮助教师设计教学大纲、出版研究刊物和信息报,参与组织FD实施活动等的方式
支持名大的FD计划。
在每学期结束时,为了掌握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识教育学部在通识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课程效果问卷调查工作。
涉及教师个人教学评价结果部分只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允许
少数管理者了解。
调查目的旨在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而不作为奖惩的依据。
2006年,由CSHE组织了一
次“名古屋大学各学部和研究科实施 FD状况”的调查。
目的在于增强相关学部的紧迫感,同时保证在正确的方向上实施各自的 FD工作。
日本京都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开发推进中心实施的准教师培训(简称Pre-FD)项目也很有特色。
Pre-FD是针对准备成为大学教师的博士生(包括博士后)的教育项目。
京都大学的准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针对所有研究生进行的为期一天的名为“面向研究生的教育实践讲座”,包括小讲座、讨论、肢体工作(body work)等;另一个为“文学研究生院 Pre-FD项目。
文学研究生院 Pre-FD 项目是针对文学研究生院博士与博士后的项目。
由文学研究生院的博士或博士后轮流授课,此课为公开性质,京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推进中心必有一名教师旁听,同时有 4 名教务辅助员参加,并进行录像。
公开课结束后旁听者和学生分别填写反馈意见表。
讨论会在公开课后进行,先由旁听者发表感想( 10 分钟)、授课者谈感想( 3 分钟)、教辅人员发表学生感想( 2 分钟),最后自由讨论。
接下来授课内容和讨论会的讨论要点由教辅人员总结,以电子邮件发送给此项目的所有人。
一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并召开研讨会,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教学内容的反省、授课录像的视听、学生的访谈结果的介绍、开发推进中心教授的小讲座与讨论等,最后颁发结业证。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启示通过对部分国家及高校的教师发展的经验与做法的梳理,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发展对提高
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对我
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1. 推行全员培训制度笔者建议对高校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推行培训学时学分制度。
建立不同培训层次、不同学习方式及跨区域的学时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将学习培训完成情况与教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等挂钩,建立教师学习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学习培训管理制度化、信息化。
重视岗前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无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两年的导师制培养。
根据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青年教师参与的学术研究团队,由本学科或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其指导教师,负责其教学、科研的指导工作,使其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尽快成长成熟起
来。
2. 构建教师职业发
展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已有的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网络体系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导作用。
依托两大龙头中心、六大区中心和 32 个省级中心,引入市场机制,以招投标或购买的形式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加快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等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机构,发挥其校本培训基地的作用,对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网络体系形成有益补充,构建全覆盖的专业化培训体系。
学校根据发展规划目标、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学校现实情况及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遵循成才育人规律,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纳入学校培养体系 ; 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业务培养与青年教师个人关怀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 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全方位探索青年教
师发展途径,做到分类指导、有的放矢 ; 努力构建青年教师个人、学校及相关政策制度的联动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学术道德观,树立继续教育观念、终身学习理念。
3.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建议研制教师职业发展培训课程标准。
积极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各地各校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逐步建立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教师职业发展课程标准。
成立教师职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的教师学习培训专家库,建设国家级、省级培训课程资源库,推行优质课程资源推荐与遴选制度,促进优质培训课程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合理流动和最大化利用。
4.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应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自主开展创造性学术研究,提高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科研水平,逐步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强的青年学术骨干。
同时,推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从而使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
5.拓展海外研修途径
高校应积极创造有利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出国学习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科研项目,不断提高他们对国际交流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国际化进程中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此外,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不仅可以开阔学术视野,还有利于他们对学生的培养和引
导,这是双赢的过程。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国际化办学的深入,高
校可通过多种途径,扩大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规模,提高具备海外学习经历教师的比重,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稳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6.切实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青年选择合理的职业路线,通过合理的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面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
在职业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规划,以适应环境变化。
在这一过程
中,学校既要帮助教师实现其职业计划,提供必
要的政策与物质支持,也要加以引导,使青年教师职业计划的发
展同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及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吻合,提高其职
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