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上风电面临五大风险

海上风电面临五大风险

大,风险相对较小,设 计经验不足是主要风险。
工程建设面临多重风险
从目前掌握的测风数据看,我国沿海地区全 年 50 米高风速≥8m/s 风速的时间占 40%,≥ 10m/s 风速的时间占 20%,可见大风对海上施工 有一定的影响。
江口以北海域每年都受台风外围影响,但正面受
袭机会少。
0c12f2c 易博
由于国内风机厂家及施工单位缺少海上风 电建设经验,建设初期,施工进度会较慢,但随 着工程的进展,各工种配合日臻成熟,工程进度 逐步会加快。但总体上存在承包商延误风险的可 能。
据了解,国内目前还没有适合海上风机吊装 的专用船只。能进行多装基础施工的船只国内较 多,但能进行 5 米以上直径单桩基础施工的船只
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 “海上风电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存在的问题 也不少,我国海上风电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 够,技术储备不足,缺乏实际项目运行经验,这 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解决。”
审批时间长和费用高
我国的海上风电测风等资源调查的审批由 水规总院负责,据了解,水规总院审批很严格。 海洋环评及路由报告的编写及评审的时间较长。 总体上从测风到获得核准,海上项目合理时间为 2.5 年,比陆地项目长。此外,目前,海上风电 开发的前期费用是陆上风电的 10 倍左右。
风机高、设计经验少
虽然各大风机制造商竞相研发海上风机,但
真正能够批量生产的厂商却很少,短期内存在供 小于求的情况,开发商压价的余地不大。在风机 技术上,国内风机厂家采取部分系统臃余设计的 原则,以提高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可利 用率,但同时有可能增加设备造价。两下相加, 设备的成本还处在较高水平。
在风电场设计方面,目前有一定海上风电设 计经验的设计院不多,竞争不充分,设计费用高。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筒长年受海洋盐雾的 侵袭,其腐蚀速度比陆地环境下快,除了在塔筒
0c12f2c 易博
制造时严格按防腐要求进行喷涂外,还要定期对 塔筒进行检查维护。由于风机基础坐落在海底, 改变了海底局部形态,在海浪、潮汐及海流的作 用,海底地形发生运动,对基础的稳定产生很大 影响,有时会危及风机安全。虽然在设计时充分 考虑海流、海浪、潮汐对基础的影响,但当风机 运行后,应定期对风机基础进行潜水观测及维 护。
上网风险
国家一直未制定出统一的海上风电上网电 价,而上网电价确实是开发商获得收益的主要来 源,明确上网电价可以使开发商合理地制定投融 资计划。
此外,沿海地区虽然电网架构水平较高,但 涉及到用于海上风电上网的电网仍存在不足的 现象,电网在参与海上风电开发中的责任应加
0c12f2c 易博
0c12f2c 易博
性要求高以外,必要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目前 在国外,海上风电场检修用的交通工具有维修船 和直升机。而这两种交通工具受天气、海况影响 很大。
从风机可利用率角度看,就陆地风机而言, 海上风电机组对可靠性要求更高,从目前了解到 的情况,海上风电机组可利用率普遍较低。
2010 年,海上风电的序幕随着特许权招标项 目的启动正式拉开。尽管海上风电有着风资源 好、沿海地区电网架构优越、紧邻负荷中心的优 势,但其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风电场开发商 相比设备商等其他相关方来说,更加直接承担这 些风险。中广核风力发电总经理助理鹿浩表示: “海上风电开发有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
海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国内
35KV 及 110KV 海底复合电缆技术较为成熟。但 220KV 海底电缆还不能生产。海缆的造价是陆地 电缆的 5—10 倍,同时存在船锚损伤的风险。沿 海地区电网结构较坚强,但涉及海上风电场的局 部电网还较弱,潜在由于电网原因照成风电场不 能满功率运行的风险。
据了解,长江口以北海域全年海上可作业时
间约在 1/3-1/2。在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平
均每年有 29 个,其中能影响长江口以北的热带
气旋平均每年有 3.1 个,最多年份可达 7 个(1990
年),最少年份只有 1 次。1949—2007 年间正面
登陆长江口以北地区的有 5 次(占 2%)。可见长
更少。类似东海大桥的方案能,具有整体吊装起 吊能力的浮吊国内有 20 都艘,但大多起吊高度 不够。可见,如果进行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缺 少施工船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风电场运营维护风险
到达维修点的难易程度主要由天气、海况、 距离及交通工具决定。海上风电场距离远,一般 离岸 10—50 公里。除了风机的质量、系统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