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美浸润孩子的心灵

让美浸润孩子的心灵

让美浸润孩子的心灵
泰安第一实验学校岳嘉峰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门类。

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有了对美的初步探索,从原始社会的涂鸦到现今社会各式各样的艺术流派,无不彰显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

有些人会问:“我怎么感受不到身边美的存在呢?”小孩看动画片,对于动画中斑斓的色彩会说真漂亮啊!人们去旅游,当他登上名山大川的时候,也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

由此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现如今,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美术课形式多种多样,有绘画、欣赏、剪纸、折纸、泥塑、小制作、综合材料等等。

我认为开设这么多类型的课程一方面是紧跟时代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学生,美术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更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术课的种类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培养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认为学美术课有什么用呢?其实,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大有裨益。

绘画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手工课,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美的形式多种多样,美术作品中丑也是一种美。

美术课与其他科也有联系,美术课需要学生耐心仔细地去描绘,需要同学之间齐心协力地合作,需要仔细的观察分析......这些在美术课上养成的习惯对他们学习语文数学等主科大有帮助。

有些人可能会问:学生学美术到底有什么用?不就是画画吗?其实不然,学生学美术不是看学生画的多好,技法多高,而是通过学习美术来培养学生去发现并欣赏生活的美,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内在的气质。

大家都知道,法国巴黎是个艺术之都,那里的人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去塞纳河畔听琴,去卢浮宫看画展,去欣赏中世纪的古建筑;这就造就了法国人独一无二的气质。

中国古代的那些富豪所建造的府邸中,桌椅的纹样,家用的瓷器,装饰的字画,都体现着主人对美的追求,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美术,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房屋的建造,服装的设计与搭配,数码电器的样式,包装盒的设计,甚至于饭菜中颜色的搭配,都和美术息息相关。

美术无时无刻的存在于我们身边,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小学美术教育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多方面的认识,而不是美术技法的熟练,可在在教学中,我经常碰见有些孩子在绘画课上表现特别好,而对于其他课型比如手工制作课却缺乏兴趣,甚至不带材料。

这些学生就想当然地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我只要把画画好就行。

对于这些学生,我会积极的引导他们欣赏那些比较有设计感的作品,让他们认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绘画,还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从而让他们重新体会美术的魅力。

我记得有一次收美术作业的时候,一个学生没交,问其原因,说是家长不让他画,认为高考又不考,画这东西干嘛。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可又不好对学生发脾气,就叮嘱他不管怎么办,下节一定得交作业。

课后,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想告诫所有的家长同志们:难道因为高考不考试就不用学习了?那这样说的话,学生只是为了高考而学习,那就停止他的一切课余活动,天天只学语数外就得了。

高考只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站,但不是唯一的一站;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中的音体美小科,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画家,而是让学生在课余学习之外能获得综合发展,不至于让学生变成书呆子。

这几年网上有很多新闻,说是中国的“学霸”留学国外,因为只会读书,不懂得与别人交流,不懂得知行结合,最后灰溜溜的回国了。

这还不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吗?
上好美术课,首先是教师心态上必须重视,不能因为是小科就放松要求;美术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不能因为美术不参加检测就可以在美术课上干其他事;我上课时会告诫学生,不管上什么课都不允许做与这节课无关的事,否则你就是不尊重这科老师,人都是互相尊重的。

以后到了社会上更得学会尊重别人。

最后还要积极地和主科老师沟通,因为很多主科老师都喜欢在小科叫孩子去办公室,进进出出的很影响教学,这也是对小科老师的不尊重。

这就需要我积极地同主科老师交流。

美术课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课程,上起来也颇有乐趣,学生通过上美术课,来体会到美的存在,并能够积极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这也是我上课的初衷,更是美术教育的初衷。

我愿意积极努力,以我萤火之光,去照亮孩子,让美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