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思考与策略红城乡中心小学潘东风“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
”有一位领导是这样说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普遍推行了校长负责制,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教育面宽、浪费严重的现象,注重了教育效率、成本、管理全过程。
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这种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了管理者的权威,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事业。
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无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那么怎样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呢?我认为学校管理必须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即在“理解、尊重、宽容、信任”的前提下,按照教育规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深入群众,理顺关系,确立干群信任的基础首先要尊重与理解每一位教师。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是人性化管理最主要的手段。
1、尊重每一位教师,给教师的心理以平等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心,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保护,在工作部署上要讲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去理解,使其内心有认同感,变“让我做”为“我要做”,不能用冷僻生硬的语气去命令教师,否则,在教师心中会产生抵触情绪,使工作环境变得压抑。
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也要注意方法,要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不能讽刺、挖苦、训斥老师。
在总结工作成绩上,要多看优点,大力表扬宣传,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给予理解,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耐心给予指导。
管理者要把教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教师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2、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给教师的心理以公平感。
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管理者在评价教师时,切忌极端的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对学校的工作管理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
3、注重情感交流,给教师的心理以舒适感。
管理者要善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知道管理层想做什么,做了什么。
例如:有时管理层为群众做了许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生活福利等。
但依然有人不满,视领导的一切工作努力为理所当然,只见不足,不见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情感的交流。
另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让教师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有利于消除教师因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
所以,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
在深入群众、理顺关系上,其次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与约束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
激励能使人有更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地努力。
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1、情感激励。
调动好了教师的情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使他自然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校近期提出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情理并重,激励发展”的管理宗旨。
我们从给教师多关怀入手,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每当教师遇到生活上的问题,我们都会亲自过问,并着手帮助解决。
无论教职工家中有什么大事小事,我们都会到场,送一份温暖,献一份爱心,给一份关怀。
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自然也不会做有损集体的事,达到了自我约束。
2、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够为实现他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在教育战线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不断体现自身价值,这就需要更好地培养和使用他们,让他们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提高。
因此,我们坚持使用中培养和边培养边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不断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为实现大目标奠定基础。
3、荣誉激励。
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首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尽力取得优异成绩,在同行业中争当排头兵。
我们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及时给予精神上和物资上的奖励,在评优、晋职、晋级优先考虑。
其次,要求各项活动效果好,各类比赛争名次,要珍爱荣誉。
因此,在县教研室举行的全县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教中,我校每一届都有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至少都有2—3名教师获一等奖,在荆州市举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信任激励。
有效的管理还在于信任。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只有信任,教师才能大胆放手去工作,才能激发创造热情,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管理者还要真正做到爱护教师,进行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考虑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这样可以取得教师对领导者的信任,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管理。
在深入群众、理顺关系上,还应注意给教师一个严格而又宽松的工作环境。
严格是指制度上的严格,要求上的严格。
宽松是指环境的宽松与执行上的宽松。
如果一个单位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不能管理好一个单位。
但制度过严,要求过严又显得过于冰冷,太没人情味。
只有制度与情感的结合,才是比较适合的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
1、宽严有度。
对于教师的切身利益,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宽松地执行制度。
对于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甚至落后的个人和群体要严格按制度执行管理。
2、奖罚分明。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奖惩的依据。
实施奖罚时必须慎重,要论功行赏,论过处罚。
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
在管理过程中,有时宽容比奖励更有效。
二、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确立校本培训的模式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治校的重要战略。
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园丁队伍素质”的任务。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们深知资金可以积累,教育设施可以投入,而全校60多名在岗教师的素质却无法引进。
实施校本培训,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
实现校本培训的全员化、全程化和规范化,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学校实际,着眼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确立了校本培训以综合素质提高为课程设置,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多样式的培训模式。
1、培训理念人本化。
校本培训不仅要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促进其自身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培训管理层次化。
由于教师的年龄结构、任教时间、教育教学水平、基本素质等方面不同,在培训中进行分层管理,突出分层次管理,分层次推进。
教师的培训提高,是学校人性化管理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以人为本,发扬民主,营造人文主义的氛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发扬民主,让师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学习、学校的热情,使其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一味地依靠强制约束,只能使师生消极地接受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很难奏效。
所以,学校必须把师生员工看成学校管理的主体。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工会的职能作用,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均在教代会上由教师代表表决通过,并在广大教师中宣传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决议。
二是师生参与落实学校规章建立的过程,如《学校工作制度》,学校可拿出一个大框架让教师参与起草,再组织讨论修改,然后成文。
三是让师生参与落实学校规章制度的过程,如落实《班主任考核办法》不是由学校领导成员检查说了算,而是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师生去检查,去考核。
让师生参与检查结果的反馈,让师生面对面去交流反馈检查情况。
四是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明确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真正做到与师生沟通。
师生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内化过程,只有通过内化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
总的来说,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
实践证明,只有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个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创造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的秘诀在于管理的人性化。
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加入时间:2007-11-15 11:04:02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双华镇中心小学冯少基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其实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
“见物不见人”过分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人的创造欲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
为了体现学校人性化管理“管是为了不管”,做到无为管理,完成管理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
我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一、尊重与理解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是人性化管理最主要手段。
因为尊重人才会重视人才,理解人才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
因为工作是人做的,只有清清白白管好人,才能干干净净做好事。
1、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行动一个平等感。
每个人都有他的人格,都有他的自尊心,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保护。
在工作部署上要讲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去理解,使职工内心有认同感,变“让我做,为我要做”。
绝不能用“你必须这样做”、“我要求你照办”、“我命令你执行”等方式要求教师,否则,在教师心中不仅产生抵触情绪,而且长此以往会消磨教师的生气、灵性和活力,使工作环境压抑。
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也要注意方法,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工作完成怎么样了,是否还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学校做什么吗”等方式去检查完成情况,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能讽刺、挖苦、训斥职工,诸如“怎么还没完成”、“必须马上完成”、“这点儿事都做不来,还能做什么”等,这样会大伤教师的自尊心。
在总结工作成绩上,也是这样,要多看优点,大力表扬宣传,对于缺点和不足要说现象,背后交流,绝不能当众点名批评。
即使没完成甚至做错了,也要给予理解,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耐心给予指导。
总之,领导者一定要摆正心态,把教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和教师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对教师给予柔性化的、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愿意去完成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要一视同仁,给教师心理一种公平感。
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各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
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
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
对学校工作的管理过程,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对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中的每一环节都设立质量标准,及时肯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使领导的激励行为及时得到强化,促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以满足教师心理的高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