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2008年,是我市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危机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率先发展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90亿元,增长15.6 %,创十五年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1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9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亿元,增长2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分别净增2545元和81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3.3%和12.1%。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
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消除地震影响。
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方面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免费救治受伤群众,努力做好灾后重建;一方面护送川籍民工平安返乡,运送救灾款物支援重灾区,派出专业队伍帮助重灾区恢复重建。
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及时出台“三增两稳两恢复”等措施,减小了地震对我市经济的影响。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部署,制定一系列扩大投资、支持工业、扶持旅游业、促进就业等措施,较早出台了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
在去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市争取资金10.64亿元,涉及项目175个。
去年底集中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472亿元,12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开工。
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年166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3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5%。
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60.02亿元,增长23.1%,较上年提高8.93个百分点。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预计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4%左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增加投资担保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2.09亿元,增长19.5%;完成工业投资356.12亿元,增长24.3%。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6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四区两基地”继续快速发展,国际港务区建设全面启动,区县经济活力增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98.8万吨。
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93万吨和1.68万吨,完成了全年节能减排目标。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市财政“三农”投入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
粮食总产214.4万吨,单产340.1公斤,均创历史新高;“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6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97个。
建成农村公路1716公里,通水泥(油)路行政村占到92%。
治理病险水库15座,解决了4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66个村电网改造,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万口,新建农业信息服务站1061个。
200个新农村重点村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关中百镇建设和千村百镇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启动31个扶贫重点村建设,1.5 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高陵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98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全市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特别是唐华集团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
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融资和多平台运作的格局基本形成,比上年增加融资64.5亿元。
商业银行重组进程加快,4家企业成功上市。
文化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取得新的进展。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组织大型招商引资活动22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7亿美元,引进内资597.89亿元。
西安地区进出口总额70.4亿美元,增长31.3%。
服务外包离岸出口执行金额1.45亿美元,增长28.2%。
我市成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得到国家批准。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善城市规划和功能。
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规划编制完成,修编了中长期防震减灾规划,9个行政区的分区规划和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
地铁一、二号线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二号线12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一号线建设正式启动;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开工,三环路全线通车,华清东路、西部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新建10座人行天桥,新开4条通宵公交线路,建成200座公厕、10座垃圾压缩站,市区1131座公厕免费开放;完成东西五路架空线缆落地、93条街巷路灯改造、65条街巷路面改造、84条道路破损整治和100个公交港湾改造工程;第四污水处理厂和长安、阎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第五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护城河排污口截污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80万户,新增集中供热1054万平方米;启动了解放路、东大街、炭市街等一批重点街区综合改造,大明宫、北客站、纺织城、大兴路等区域综合改造进展良好。
——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
完成55个村农民转居民和34个村撤村建社区。
拆除城中村整村41个,拆除面积689万平方米。
启动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面积205万平方米。
开工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建设面积692万平方米,35个城中村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全市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红星巷竣工。
——改善生态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造林12.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
曲江池、唐城墙、唐大慈恩寺等三大遗址公园建成开放。
启动“绿满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开展“我为西安栽棵树”活动,建成82个城市小绿地广场。
世界园艺博览园、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团结水库综合治理、李家河水库等一批工程全面启动,太平河综合治理达到通水条件,幸福渠西段综合治理竣工。
实施“引沣进城”生态引水项目,氵皂河城市段水质明显改善。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大扬尘治理力度,扎实开展燃煤锅炉烟尘专项整治和秸秆禁烧,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1天。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经过四年不懈努力,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快推进。
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朱雀大街等39条街道景观整治全面展开,拆除违法建设1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5个农贸市场。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完善,区级政府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
全面建成社区122管理网络,建成100条城区执法示范街,设立150个便民服务点。
——重视城市形象推介。
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传递,成功举办西洽会、西部文博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先后在美国硅谷、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柏林和慕尼黑举办投资和旅游推介会,以主宾城市参加第56届瑞士日内瓦博览会,国内外100多个城市政府和知名企业代表团来我市考察交流,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着力改善民生——实施“民生八大工程”。
全年投资15.55亿元,启动实施了八个方面67类民生建设项目。
新增就业13.3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创造经济收入24.02亿元。
农村安居工程完成114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基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64万元。
物价指数控制在7%以内。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17万人、失业保险125.55万人、职工医疗保险182.43万人、工伤保险95.9万人、生育保险74.46万人。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登记人数108.69万人。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71.77万人,参合率92.3%。
对11205户城乡困难家庭提供临时救助3920万元,为2233名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子女发放助学补助金1226万元,2万多名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
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开工建设21个养老机构和12个农村敬老院。
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经济适用住房竣工170万平方米,新开工22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竣工2.47万平方米,新开工5.3万平方米,领取租赁补贴家庭达到12121户。
二手房交易完成160万平方米。
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到116.68万人,累计归集249.09亿元,48万户职工利用住房公积金改善了居住条件。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
我市申报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
各级财政投入2.92亿元,为全市义务教育段88.23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
建成12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88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24所薄弱学校治理,启动筹建全市第一所公办启智学校。
完成30所乡镇卫生院和200个甲级村卫生室建设任务,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办覆盖率达到95%。
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督,非法传销等破坏市场秩序现象得到遏制。
红十字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8‰。
新建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县级文化中心,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完成505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北京奥运会两金一铜和一枚特设项目金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普法宣传、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事务、参事、文史、社科研究、地方志、侨务、人防、档案、气象、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公安“三基工程”和基层司法所建设全面完成,治安和交通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6.9%,比上年提高6.48个百分点。
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和各级领导大下访等活动,各类群体性事件比上年下降48.2 %。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百日督查活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948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复。
转变执政理念,加强与市民的互动与沟通,“问计于民”、“向市民报告”等活动反响热烈,在全国首次将“网络问政”经常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