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
• 1)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 • ①自然循环系统(图4-4):仅利用传热工质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
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自然循环系统中,为了保证 必要的热虹吸压头,储水箱的下循环管应高于集热器的上循环管。这 种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附加动力。 • ②强制循环系统(图4-5):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 质通过集热器(或换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用电能制备生活热水最方便、最简洁,且无二氧化碳排放,但电的热 功当量较低,而且我国总体的电力供应紧张,因此,除个别电源供应 充沛的地方用于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水制备外,一般用于太阳能等 可再生能源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辅助能源。
• 2. 典型节能热水系统的选择 • (1)太阳能热水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0°以北,日照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①太阳能集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应和建筑专业 统一规划、协调,并在满足水加热系统要求的同时不影响结构安全和 建筑美观;集热器的安装方位、朝向、倾角和间距等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 2005)的要求;集热器总面积应根据日用水量、当地年平均日太 阳辐照量、集热器集热效率等因素来确定。
• 卫生器具及附件位于供水终端,其节水性能对给水系统整体节能效果 影响很大。
• 4.1.2 建筑热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 1. 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原则 • (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2)太阳能作为热水供应热源的条件。 • (3)热泵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原则。 • (4)热力管网作为热水供应热源的条件。 • (5)设燃油、燃气热水机组或电蓄热设备等供给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 2. 采用节水型管材和节水型器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选用管材时,应考虑经济可靠、安全卫生、施工方便等因素,以前生 活给水管道常采用的镀锌钢管易发生锈蚀和引起水质污染,接头处也 易出现漏水、渗水,已被淘汰。现通常采用新型管材(如PE管、P P-R 管、PVC-U 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铜 塑复合管等),可大大减少阻力损耗和热损失以及漏水的可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强制循环系统的控制方式包括温差控制、光电控制及定时器控制等。 • ③直流式系统(图4-6):冷水一次流过集热器加热后,进入储水
箱至用热水处的非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直流式系统一般可采用非电 控温控阀或温控器控制方式。直流式系统通常也可称为定温放水系统。 • ④带辅助能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图4-7):为保证民用建筑的太 阳能热水系统可以全天候运行,通常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使用辅助能 源的加热设备联合使用,构成带辅助能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能 源为电力、热力网、燃气等,辅助能源设计按现行设计规范进行。 • 2)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参照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4章 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
•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4.2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备的选择 • 4.3 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维护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4.1.1 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 建筑给水系统是将市政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中的水引入一幢建筑 或一个建筑群体,供人们生活、生产和消防之用,并满足各类用水对 水质、水量和水压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建筑给水系统存在的常见问 题主要包括管网压力过高导致管网工作压力浪费严重、管网压力过低 导致水压不满足要求、管网水压水量分配不均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 低等,其直接后果就是不能从系统上节水节能。
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随着太阳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其技术成本 也在逐渐下降,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按集热器形式分为平板型集热器、全玻璃真空管集 热器、玻璃-金属真空管集热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这三类都具有集热效率高、保温性能好、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 且热水系统可安装在屋面、墙壁及阳台等位置(图4-3),便于建 筑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由集热器、储水箱、循环管等组成。
供,当水压不满足要求时应设加压设施。目前,应用广泛的供水方 式有管网叠压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设备(图4-1),所选加压水泵 应具有效率高、节能的特性。管网叠压供水因充分考虑市政供水管道 的资用水头而节能,变频调速供水因采用始终处在高效区工作的变频 技术而节能。 • 高层建筑若采用同一给水系统供水,则垂直方向管线过长,下层管道 中静水压力过大,会使系统超压,造成水量浪费,超压时还易产生噪 声、水击及管道振动,缩短管道及管件的使用寿命。
的热源或直接供给热水适用于(1)~(4)条所述热源无可利用时。 为保护环境,消除燃煤锅炉工作时产生的废气、废渣、烟尘对环境的 污染,改善司炉工的操作环境,提高设备效率,燃油、燃气常压热水 锅炉(又称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已在全国各地许多工程的集中生活 热水系统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高层建筑可采取分区供水方式(图4-2),低区采用市政水压直接 供水,高区采用加压设备供水,减少二次加压能量消耗。
• 高层建筑竖向分区时应注意设减压设施,如各分区最低卫生洁具给水 配件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静水压大于0.35 M 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国外一些国家常 采用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减压阀、减压孔板、压力调节阀等手段来避免 部分供水点超压,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可使耗水量降低 15%~20%。
• 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节水环节主要在于建筑设计阶段给水方式的优选 及节能改造阶段给水方式的优化,充分挖掘其中节水节能的巨大潜力。 对水的节约可以减少输送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下一页 返回
4.1 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途径与设计
• 1. 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 • 若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满足建筑物供水压力,应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