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送审稿注释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本市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停车场管理,维护车辆停放秩序,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说明:本条是关于立法目的的规定。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的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6月,我市小汽车保有量已接近150万辆,而登记在案的停车泊位约56万个。
除此之外,我市还存在大量非常规停车位(包括内街内巷、人行道、建筑物退缩位、各类大院、住宅小区空地等),只要小汽车能通行的空间,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停车位,但这些车位分散,难以纳入正式统计范畴。
我市停车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为行政及商务等公共办公区域白天停车难和住宅小区夜间停车难。
由此引发很多管理上的难题,亟需通过条例立法予以明确、规范。
目前,深圳、青岛、宁波、银川等城市已经制定了停车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而我市停车场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两部政府规章:2001年7月31日颁布的《广州市城市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和2003年5月1日颁布的《广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
由于这两部规章制定时间较早,没有考虑到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对停车场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推进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增加停车位的供应。
同时,还需要通过条例立法对停车场许可制度、道路临时停车场管理以及住宅小区停车位租售等问题予以明确。
另外,由于国家和广东省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停车场管理法律法规,因此,本条例主要参考的是与停车场管理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设置使用、经营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说明:本条是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
)第三条(名词解释)本条例有关用语的含义如下:(一)停车场(库),是指除客货运站场之外的,供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
(二)公共停车场,是指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供机动车辆停放的场所,包括根据停车场专项规划独立选址的或通过临时占用闲置土地设置的停车场。
(三)配建停车场,是指建筑物规划配套建设的,供机动车辆停放的场所。
(四)道路停车场,是指利用城市道路临时设置的,供机动车辆停放的场所。
(说明:本条关于《条例》中所出现的停车场相关名词解释,旨在界定《条例》的管理对象。
主要是依据国家公安部、建设部1988年10月3日发布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本条关于公共停车场的解释主要是借鉴其他城市的有关规定,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义。
其他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解释如下:序号法规名称公共停车场定义1 《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根据规划建造的以及公共建筑配套建造的经营性机动车停放场所。
2 《厦门市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根据规划建设以及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
3 《成都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根据停车场规划独立选址的、为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临时占地等方式设置的供机动车辆停放的经营性场所。
4 《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根据规划建设的以及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经营性机动车停放场所。
5 《哈尔滨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为社会公众存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场所(含道路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
6 《呼和浩特停车场管理办法》为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和泊位。
7 《洛阳市停车场管理规定》供社会车辆停放的停车场。
本条关于配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场的解释是根据停车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定义。
)第四条(管理主体)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停车场行业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
区、县级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停车场的日常行业管理工作。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机构实施停车场的监督管理和行政处罚。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的编制、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的制定及规划方案的审核。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财政投资的公共停车场建设。
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各类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并对停车场的收费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和车辆行驶安全秩序实施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国土房管、林业园林、环保、工商、税务、水务、消防、民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停车场实施监督管理。
(说明:2001年6月,广州市政府第11届78次常务会议明确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我市各类停车场及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三定”方案(穗编字[2001]130号)规定市交委负责我市各类停车场及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的行政管理职能。
2005年,市交委将停车场管理的事权(除城市道路自动收费停车设施,即咪表停车场外)下放至各区、县级市交通局。
2008年12月1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对《广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进行修改,规定由各区、县级市交通局负责停车场的日常监督管理。
在行政执法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另外,本条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停车场管理的职责加以概括规定,并在后面的章节条款中作具体明确的规定。
)第五条(行业协会职责)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做好停车场的开业技术条件审查、分类制定行业技术规范、运营管理制度、专业人员培训等工作。
(说明:2004年12月9日,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是由广州地区从事停车场经营以及相关行业的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机构,面向全行业,不受参加隶属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限制,是全行业、全市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行业协会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凝聚行业共识,充分发挥行业与政府的沟通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行业自律,配合政府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的发展。
2010年3月2日《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穗办[2010]3号)中提出“三、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杜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积极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协同合作的新型关系,从体制和机制上规范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着力培育社会自治功能,强化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全面梳理和分解政府各部门承担的职能,将行业管理与协调性职能、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性职能、市场监督与技术性等职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依法转移给相关社会组织承接,为社会组织发展拓展空间。
另外,根据《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评估论证、调查等服务事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委托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标准制定、统计、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核以及产业损害预警等工作”。
)第六条(发展政策)市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发改、规划、城乡建设、国土房管、公安机关交通等相关部门,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停车场行业的发展政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轨道交通站场、大型公交站场、火车站、码头等地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加强停车场与公共交通枢纽的衔接,鼓励和引导驾车人换乘公共交通工具。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城市发展状况,适时制定鼓励和引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说明:与国外大城市庞大的“停车经济”相比,广州的停车场行业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主要表现为:总体规模小,大多数经营者经济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以副业形式经营,全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多年来一直处于自发形成和发展状态,没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去培育和发展,至今也没有行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产业发展政策。
目前,我市车辆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停车泊位修建的速度。
中心城区可开发的土地有限,单靠增加停车泊位无法根本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地铁、大型公交站场、火车站等地建设停车场,引导个体出行向公共出行转移,可一定程度的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第七条(鼓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停车场的资金投入。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营停车场,政府应当对独立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说明:本条是关于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停车场而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目前,停车泊位供求关系失衡,单靠政府投入修建公共停车场远远达不到需求,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立体式停车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停车场行业的发展。
)第八条(信息化建设)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并负责公共停车信息系统运行的监督管理。
公共停车场(库)经营者和道路停车场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将其停车信息纳入全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
(说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停车场的管理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停车场的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位内部多个停车场的信息化统一管理,如一个管理公司有多个停车场,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掌握各个停车场的车位使用、车辆出入和收费情况等;二是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掌握本区域的停车情况,为城市停车的发展政策提供资料;三是通过停车场诱导系统将停车状况反馈给司机并提供停车指引。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九条(专项停车场规划编制)市规划行政理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状况,会同市交通、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公共停车场的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确定的停车场用地属于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应纳入法定图则,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说明:本条明确了编制公共停车场专业规划的依据和程序。
由于编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需要掌握全市各地块的使用情况,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积率、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停车场的配建情况以及停车需求等,同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还不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冲突,显然,规划部门比交通部门更适合制定此规划。
按照《广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停车场专项规划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或调整。
目前实施的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也是由规划部门编制的。
另外,本条同时明确了专项规划确定后专属用地的法律地位。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法定图则”是指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的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