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第二级预防的实施
第十四章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第二级预防的实施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或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患病人群被遗漏(假阴性)可降低筛检方法的灵 敏度 –健康人群被错误地认为患有疾病(假阳性)可降 低筛检方法的特异度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或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如果筛检方法的敏感性(灵敏度)下降, 阳性预测值比例仅轻微下降,但特异性( 特异度)下降,则阳性预测值下降非常明 显。
说明在有阳性检查结果的人群中仅有0.89%会在进一步检 查中发现确实患有该疾病。其他人则均为假阳性结果。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不同灵敏度和特异性带来的不良结 果:
假阳性结果 的后果
个体将承受很大 心灵创伤
卫生系统要额外提供 足够的设施和人力以 确诊真正患有该疾病者
个人、单位或保险公司 要为这些服务花费买单
最低标准——伦理学方面
遵守尊重个人意愿、有益无害、公正等一般伦理 学原则 受检者“知情” 有益无害原则在筛检实施的标准中有明确体现 个体的预期寿命是否长于无症状患者早期筛检的 获益时间 公正原则要求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
二、确定筛检的频率
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
–疾病的病理特点和速度 –筛检方法的灵敏度
第一次的检出率为80%; 第二次为剩余的80%: 80%+20%Х80%=80%+16%=96%; 第三次为第二次剩余的80%: 96%+4%Х20%=96%+3.2%=99.2%
危险度更多的是决定是否要做这项筛检,而不是 筛查的频率
二、确定筛检的频率
确定筛检频率需注意的问题
三、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采用一组独立试验的筛检每1例非患者,至 少一项筛检试验产生1例假阳性结果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
• 1-(1-)n • 为假阳性率,n是所作筛检试验数。
实施筛检试验数与至少有1例假 阳性者概率的相关性
实施筛检试验数* 1 2 4 5 10 20 25 至少有 1 例假阳性者的概率(%)# 5.0 9.8 18.5 22.6 40.1 64.2 72.3
最低标准——疾病方面
对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的预防效果及其副 作用有清楚的认识。
最低标准——疾病方面
清楚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所筛检 疾病应有可识别的早期临床症状或体征, 且有足够长的领先时间实施筛检。
领先时间是指通过筛检试验,在慢性病 自然史的早期阶段,如症状出现前,提 前作出诊断,从而赢得提早治疗的时间。
成年人 35~65 岁的男性 和 45~65 岁的女性 3~4•岁幼儿 65 岁以上老年人
三、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在同一时间、同一受检者用多项筛检方法 来筛检多种疾病,不一定提高筛检工作的 效率
–在老年受试人群中的多项筛检,可能使受检者 的花费用于不必要的检查 –多项筛检产生较多的假阳性结果,使很多受检 者花费更多的经费进行后续检查
称量体重 胆固醇测定 视敏度筛检
进行 1 次弱视和斜视检查 进行青光眼筛检, 具体筛检间隔由临床预 防专业人员决定 听力测试 老年人 定期询问和监测听力 牙科检查 所有人 每年进行 1 次牙科检查和保洁 子宫颈癌筛检 有性生活的妇女 每 1~3 年进行 1 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乳腺癌筛检 40 岁以上妇女 每年接受 1 次乳房临床物理检查 50~75 岁妇女 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钼靶摄影检查 直 系 亲 属 中 有 绝 经 在 40 岁前应接受乳房临床物理检查 前患乳腺癌史 结肠直肠癌筛 所有 50 岁以上人群 每年进行 1 次大便隐血试验或每 5 年乙状 检 结肠镜检查
• 灵敏度高,筛检的频率主要根据疾病的病理发展的 速度来决定 • 灵敏度过低,需要增加筛检的频次
二、确定筛检的频率
确定筛检频率需注意的问题
–疾病的危险度并不是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而 是由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疾病进展的速度决定 的
例如,考虑某种癌症从发生异常到无法 治愈需要经10年的缓慢过程(即假定这10年 任何时候检出都可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所 采用筛检方法的灵敏度为80%,如果每三年进 行一次筛检。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不同灵敏度和特异度带来的不良结 果:
假阴性结果 的后果
给受筛检者错误的 安全感
可能引起医疗法律纠纷
对筛检计划造成 负面影响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可接受性:
–筛检方法必须是快速、简便、廉价和安全,以 避免在时间、人力和金钱方面的成本过高,便 于为受检者所接受,同时也不能给受检者带来 任何的伤害。
第一节 疾病筛检计划的制定
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最低标准 确定筛检的频率 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以定期健康检查取代每年全面体格检查 实施筛检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 最低标准
疾病方面 筛检试验方面 医疗保健系统 伦理学方面
最低标准——疾病方面
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必须是严重的(即有 较高的死亡率或发病率)。 ——避免出现 过多假阳性结果。
对于任何己限定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查方法,假 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数量与目标人群中该疾病的 患病率有关。该疾病为常见疾病则假阴性结果会 比较多;该疾病比较少见,则假阳性结果会比较多。
假设使用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80%的某筛 检方法分别在患病率为10%和1%的1000人中开 展筛检,请分别计算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可接收性:在实施筛检时,应考虑:
–是否需要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资源(例如:电力、水、 移动运输车、接受筛检人员的运送)? –该筛检方法能否迅速实施? –人们能同意接受筛检吗? –是否有审美或文化上的障碍? –筛检费用对受筛检者而言是否能够接受? –在实施前应作什么样的宣传来克服这些障碍?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当筛检方法的 灵敏度从90%下降到70%(特异度均为90%) 时,阳性预测值从50%下降到43.75% 而当特异度从90%下降到70%(灵敏度均为 90%)时,阳性预测值从50%下降到25%。
阳性预测值与疾病患病率的关系
若使用上述筛检方法1在患病率为1/1000的目标人群中进 行该病的筛检,阳性预测值为多少? 病例数=1000Х1/1000=1 非病例数=1000-1=999 真阳性数:1Х90%=0.9 假阳性数:999-999Х90%=99.9 阳性预测值:0.9/(0.9+99.9)=0.89%
学习目的
列举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最低标准 讨论确定筛检的频率 学会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明确以定期健康检查取代每年全面体格检查 列举实施筛检的基本程序 列举并讨论异常筛检结果的处理原则 列举不适宜的筛检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在临床场所如何确定合适的疾病进行筛检 ? 什么疾病应该进行筛检? 如何确定筛检频率 所有对象是否都要接受同样项目和频度的 检查? 筛检的项目是否越全面越好?
最低标准——医疗保健系统方面
对筛检阳性者能实行有效地追踪,以确定是否患 病。 在开展一项特殊疾病的筛检计划前,患病者应该 已经得到有效治疗。 必需治疗筛检和诊断过程发现的疑难病症者。 干预措施应该易于被筛检人群接受。 应该明确定义筛检的目标人群。 应该明确筛检的负责人和用于判断筛检试验阳性 结果的截断值,应该清楚如何使筛检结果成为受 检者常用医疗保健场所的医学记录。
筛检方法1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阳性
阴性 合计
90
9000 100
90
810 900
180
9810 1000
病例数:1000Х10%=100 非病例数:1000-100=900 真阳性数:100Х90%=90 假阳性数:900-900Х90%=90 阳性预测值:90/(90+90) =50%
患病率为10%的计算结果
病例
阳性 80
非病例
180
合计
260
阴性
合计
20
100
720
900
740
1000
患病率为10%:假阳性人数为180,假阴性人数为 20
患病率为1%的计算结果
病例
阳性 8
非病例
198
合计
206
阴性
合计
2
10
792
990
794
1000
患病率为1%:假阳性人数为198,假阴性人数为2
第二节 异常筛检结果的处理原则
发现异常筛检结果
临床医生在为受检者进行体检或开具有关检查 时,就应告知其这些筛检报告的重要性,并建立相 关的复诊或随访机制。
–阳性预测值也会随着该疾病患病率的下降而下 降。 检查结果阳性的人占实际患有该病的 人群的比例称为阳性预测值。
筛检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阳 性预测值的关系
假设在患病率为10%的某社区人群筛检1000 人,筛检方法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 ;筛检方法2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90%; 筛检方法3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0%。 请分别计算三种筛检方法在该人群的阳性 预测值。
筛检方法2
病例数:1000Х10%=100 非病例数:1000-100=900 真阳性数:100Х70%=70 假阳性数:900-900Х90%=90 阳性预测值: 70/(70+90)=43.75%
灵敏度70%,特异度90% 病例 阳性 阴性 合计 70 30 100 非病例 90 810 900 合计 160 840 1000
五、实施筛检的基本程序
遵循筛检原则:见第六章 做好检查前准备 掌握检查方法 提供健康咨询: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筛检异常的处理:见第二节 了解并向受检者介绍筛检的不良作用:包括心理和生理上 的 掌握各种筛检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向受检者解释清 楚 注意事项:向受检者简介筛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