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
【药性】辛,温。
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咳喘痰多。
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
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
2.肠燥便秘。
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
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用法用量】煎服,5~1Og;煮粥食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下气,除寒温中。
”
2.《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
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
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
如气郁不舒,乃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
”
3.《本经逢原》:“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但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溏者皆不可用。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脂肪油(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亚麻酸)及蛋白质、维生素B1、氨基酸类等。
2.药理作用:紫苏油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给易于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喂紫苏油可延长其存活率,使生存时间延长。
紫苏油还可提高实验动物的学习能力。
实验证实其有抗癌作用。
3.临床研究:生紫苏子捣碎或嚼烂空腹服,治疗肠道蛔虫病100例,服药后排出蛔虫者92例(四川中医,1986,8:47);对7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苏子油胶囊和月见草油胶囊双盲对照观察,苏子油胶囊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率均高于月见草油胶囊组。
结果显示苏子油对阴虚阳亢型高脂血症更为适宜。
(辽宁中医杂志,1999,3:135)。
【其他】同科植物白苏的果实,与紫苏子功效基本相同,亦入药,名玉苏子。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45.30%)及维生素B1。
【炮制】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
炒紫苏子:取净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药性论》:无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紫苏子的功效】下气,清痰,润肺,宽肠。
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药性论》:主上气咳逆。
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③《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④《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⑤《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⑥《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选方】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
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
(《滇南本草》苏子散) ②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
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③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
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④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
(《圣惠方》) ⑤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
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
(《圣济总录》) ⑥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
(《金匮要略》)
【名家论述】①陶弘景:苏子,主下气,与橘皮相宜同疗也。
②《纲目》: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③《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
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
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
《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
④《本草述》:每言苏子下气之功胜于叶者。
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细审之。
⑤《本草汇》: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
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
⑥《本草逢原》: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
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⑦《医林纂要》:苏子功用略同紫苏茎叶,能润心舒肺,下气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宽肠,温中止痛。
凡用子用仁,皆有润意,辛尤润。
肺过敛,则气上而不行,辛泻肺,则敛者开而气顺矣。
凡下气者,言顺气也,气顺则膈利,宽肠亦以其润而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