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进展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进展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进展
提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重导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加,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亦日益突出。

因而近年来,中医护理学者围绕“如何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症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抑郁症;失眠;中医护理
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过重导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加。

而据流行病学调查,这类人群中有九成以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

抑郁症相关性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还会增加日常生活工作中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2],睡眠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护理学者围绕“如何运用中医手段改善抑郁相关失眠障碍”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现综述如下:
1 抑郁症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病理因素过去的观点认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是一种基于情志障碍出现的失眠症候群[3],即抑郁导致睡眠障碍。

近年来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反驳,认为二者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4]。

已有研究表明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的主诉,而在慢性失眠的患者中,新发抑郁的相对危险度是无失眠者的4倍[5]。

故而临床上常常很难确定失眠与抑郁发作的因果关系[6]。

但有研究证实[7],抑郁症REMS睡眠潜伏期(RL)的缩短、RT延长、RD增加等REM活动增强的现象与抑郁症5-羟色胺下降的病理学机制一致,说明抑郁症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1.2 年龄因素对抑郁症患者年龄与睡眠模式影响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
RL逐渐更短,睡眠效率和慢波睡眠降低。

研究显示青年抑郁症患者RL表现为延长,随年龄增长REMS睡眠密度增加。

而青少年抑郁症睡眠模式的影响研究显示相对少的多导睡眠脑电图变化,且缺乏明显的特征。

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入睡正常,但出现与梦有关的频繁觉醒,扰乱了睡眠的持续性,降低睡眠的效率,因而机体衰老同样影响着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程度[8]。

1.3 性别因素近来很多研究表明[9],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抑郁症患者具有更高的delta、sigma频率和更高幅度的beta活动。

在对两个大脑半球之间和一个半球的频率波段之间研究,发现在重性抑郁症患者中,尤其在第一个NREMS睡眠期,女性具有更低的半球问和半球内同步,而男性更可能显示降低的慢波或者delta活动,从而更进一步证明不同性别之间抑郁症病理生理学是不同的。

1.4 遗传因素抑郁症遗传学研究发现[10],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中患重性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从近年来许多文献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抑郁症有关基因研究最多的是5一羟色胺(5-HT)的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另有研究显示[11]具有S等位基因和S/S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提S等位基因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1.5 其他除此之外,影响抑郁症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还有很多。

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活动度过度,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引发抑郁症失眠;机体褪黑素水平过低导致抑郁症睡眠节律紊乱[12];另外,目前针对于抑郁症失眠的护理手段仍略显单一,除去一些常规的护理方法外,大多为治疗措施,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若能探索和开展更多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改善
也应有较好的推进作用。

2 改善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
2.1 中药汤剂目前中药调服在临床上作用范围较广,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中药汤剂确实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改善具有一定效用。

如刘华[13]采用的柴芩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陈皮,半夏,云苓,枳实等)治疗失眠症患者30例,痊愈9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达90.0%、何丰华[14]的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30例也有成效,总有效率达96.7%、陈小娟用自拟的宁心安神汤[15]78例,以通阳散结,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取得较满意疗效、林中[16]则用神龙宁心汤将75例抑郁症伴有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其中治疗组42例用中药汤剂,而对照组33例则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大于对照组,且临床治愈率也高于西药组、而张玲军[17]使用的通窍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60例,总有效率达95%。

经许多研究已证实,它对失眠的改善确实有显著成效,相较于西药制剂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少,但中药汤剂味苦,部分患者对此依从性差。

2.2 针灸疗法针法和灸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气机、预防保健等作用。

针法通过针刺诸穴[18],如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能健脾养肝强肾、清心安神、疏通气血、养血宁心。

而灸法中的穴位悬灸[19]百会、涌泉等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有显著作用。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因此诸穴合灸能够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之间的平衡,从而纠正失眠状态。

如李春琴,赵红针[20]灸海泉为主治疗郁症失眠,以调一身阴阳,通五脏六腑之气,结果显示患者睡眠质量有所好转、张蕊[21]等通过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55例,总有效率达96.36%、林颖娜[22]将9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TIP(多维脑神
经调控康复体系)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人,6个月后经PSQI量表测量,电针组疗效高于西药组和TIP组。

针法虽效果明显但每个患者对针刺的耐受程度不尽相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有些患者对此有所排斥,而悬灸时所产生烟雾和气味,部分患者表示无法接受。

2.3 足底按摩中医认为[23],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足三阴经起于足,足三阳经止于足,它们联结人体内部经络脏腑[24],故刺激特定的足底穴位可有调理脏腑,脉络调和,调节阴阳,改善并提高睡眠质量之效[25]。

足底按摩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手法对足部体表相应穴位进行按摩,通过刺激人体脏腑在足底的相应反射区[26],使营卫高等调和,气血通畅,疏通经络,阴阳平衡,有效的防治失眠的发生[27]。

如周庆云等[28]用单食指扣拳法缓慢按压足底的大脑反射区、小脑-脑干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取得显著成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居然达到100%,患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足底按摩对郁症相关性失眠的改善确实有效。

2.4 中药足浴中药沐足是传统中医外治法[29],其作用机制在与利用药液的热力作用,促进中药有效成分透皮入穴,发挥药物的归经功效[30],从而达到行气活血,舒经通络,镇静安神,平衡阴阳的作用,使机体内、外环境趋于平衡,则神安而眠。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川芎、白术、柴胡、红花、黄芪、怀牛膝等,如盖海云[31]等自制的安神足浴散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97%,收效显著、而黄彤等[32]采用自制足浴配方治疗失眠患者118例,总有效率也达9
3.18%,因而中药足浴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较为广泛,其中与足底按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但对于足部有创伤疾病或对中药过敏等患者忌使用此疗法。

2.5 耳穴埋豆耳穴埋豆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按压王不留行籽,刺激相应部位耳穴,根据经气导引反射到相应脏腑组织,从而起到舒经通络,调节阴阳,镇静安神的作用[33]。

如韩兰燕[34]选取神门、皮质下、心、交感区为主穴,根据不同分型追加辅助穴,对120例失眠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有效率达95%,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赵翠萍等[35]将48例郁症患者分为5型,如其中肝郁气滞型取干、三焦、肾、膀胱、皮质下、内分泌,而心脾两虚型则选取神门、皮质下、心、脾、小肠、胆穴,结果显示耳穴埋豆对改善失眠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失眠质量,尤其是对治疗抑郁症心脾两虚型及心神不交型患者效果突出。

耳穴埋豆疗法安全性高,经济有效,因而使用度较高,但其疗效与患者按揉力度和按揉时间有密切关系,如健忘的老年患者按揉时间不到,或耳朵敏感者不耐受力度不到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效果。

3小结
综上所述,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护理手段而言,相较于有一定副作用的西医护理方法,安全系数更高、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成本更低的中医护理方法则是更佳的选择,但不少操作也存在着其相应的局限性,以待临床工作者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